错误的推理形式总称为谬误。最基本的谬误形式有: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
逻辑学一门关于思想和推理的艺术,逻辑能力的高低与误解产生的概率成反比。——安布鲁斯 ·比尔斯 (美国记者,短篇小说家)
学习推理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对我们来说就有两个意义,第一,它将使我们对正确推理有更深入的了解,敏锐我们的神经,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地遵循正确的路径,第二,在我们面对错误推理时,它将保护我们不受误导。
错误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
1、否定前件
在讨论条件论证时,(形式A—B)我们知道有两种有效方式:肯定前件和否定后件。与此相对应的无效形式也有两种,第一种是否定前件,后一种是肯定后件。
A—B
-A
所以-B
这是一个无效论证,因为结论并不具备必然性。它也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不能确定。
2、肯定后件
A—B
B
所以A
结论不成立。
3、中项不周延。
通俗的说法是牵连犯罪。
例如:
几个纳粹党人是凯撒俱乐部的成员,
汉斯是卡萨俱乐部的成员,
所以汉斯是纳粹党人。
这是个错误推理。
4、偷换概念
如果我们有意无意的通过语言运用的方式(多义词或多义字)产生了模糊不清,这无疑将产生谬误。
谬误同时产生于当我们以欺骗为目的,故意使用多义词时。
一个建立在多义词基础上的前提结论一定是不成立的。
5、窃取论题
一个论证背后的基本目的是证明一个论点,论证者的任务就是要提供可以证明结论的确凿证据。
窃取论题谬误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因为它试图避过整个论证的过程。
犯这种错误的论述,表面上看是一个论证,但实际上不是。这种谬误的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作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
比如:
因为雪莉在撒谎,
所以,雪莉是个撒谎者。
窃取论题谬误的另一种叫法是循环论证,有时也称为恶性循环。
6、虚假假设
评判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是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也就是说,它不能自相矛盾。
在论证中,如果你假设你的听众在某方面具备相应的知识,但实际上他们没有,那么他们接受你的结论的能力将明显的降低。
经验之谈是,尽可能的少用假设。
感想:
第五章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重点讨论推理上的谬误,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大概28种。现在读是懵的,读完前几种,有自己理解的地方是这些:
“错误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结合前面读传播学,S在领读时会找来一些文章链接让分析,就有点明白,很多说服,都是从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开始到结束的。这会不会让人有点警醒呢?
也还记得这本书读作者给的劝告:
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只有真相才值得人们为之欢呼雀跃。
关于第五点,窃取论题,“犯这种错误的论述,表面上看是一个论证,但实际上不是。这种谬误的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作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我理解为,就是说车轱辘话。
还想到怎么理解写作要真诚。只有真相才值得人们欢呼雀跃,不直接作用于人情感的方式推理,说出你理解的真相。如果这对人们也是有帮助的,那就做到了真诚。我也认为,这更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