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对我们来说不能创造财富,但作为老板不能不需要常识。虽然从创造财富的角度来讲,常识并非管理者第一首选,但缺少常识却能让管理者的财富丢失。如果常识不重要而不去学习的话,那我们就不用上学,也不用读书了。因为学校里、课本上、书籍中的信息都是常识。常识不仅要学,而且还要不停地学,没有没有用的常识,只有不用的或者对某个人来讲用不
上的常识。之所以要不停地学,谁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会用到呢?
我有位同事
(A)
曾感慨万千地讲了一件小事:在电脑上给文件命名的时候最好用“
.
”或者“
-
”替代“
”(空格)——就是这样一个常识(换言之,文件名中最好不要有空格)。很多人会觉得“这有什么用啊”?但是,事实上还真是有用。
某天晚上,一位同事
(B)
(同为我的同事)正在她的办公室里往
commonapp.org
上提交自己的申请文件,不知道为什么第二个文件总也提交不上去(第一个已经提交成功),错误提示也语焉不详。她以为是自己正在用的计算机出现问题了,于是换另外一台机器。可是一口气换了好几台机器都是同样的结果——就是提交不上去。第二天就是申请的最后期限了,她比将要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都沮丧,耶稣还有机会复活,她可没有。就在这个时候,鲁老师的这位同事(
A
)正好赶了回来。他看了看她提交失败的过程,也一时半会想不明白究竟怎么回事儿。琢磨了一会儿,告诉她,“你这样,把那文件名中的空格删掉,然后再提交试试看。”她照做了——奇迹发生了!提交成功!
commonapp.org
的服务器显然采用的是
UNIX
操作系统,且在设置上竟然不允许文件名中有空格存在(尽管这么设置“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大多数申请者正在使用的是
PC
,操作系统更可能是
Windows
而不是
Macintosh
或者其它
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根本就没有相应的说明。我的这位同事只不过是拥有一点常识而已,知道有些服务器是
UNIX
操
作系统,且设置上可能不允许文件名中存在空格而已。可是,那天如果他没有赶回办公室,那我们的那位同事就很可能仅因为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常识”而导致不能在最后期限之前提交申请材料,进一步导致申请失败。顺便说,这位女同事在一个多月之后,获得了美国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USNEWS
排名
12
)的录取通知书。
这就是常识的巨大作用。
不过,常识习得之后,并不一定马上用得到。某种意义上,“能用到”甚至要凭运气。就好像提交申请材料一样,我的同事记住那个常识的时候,怎能想像许多年后的某一天会在那样一个地方以那样的一个方式用得到?并且效果惊人,不亚于“救人一命”。
所以,国家在公务员考试中,特别设立常识一项。常识是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行政部门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国家公务员必须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拥有较宽的知识面,以便于应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同时常识也是一个行政人员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把常识作为一个主要部分来进行考查。
与数量关系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判断推理测验以及资料分析测验等几个部分不同,常识测验有着它自身独特的方面。同其他几个部分相比,常识测验既不依靠数学运算,也不依靠逻辑推理。相反,它依靠的主要是平时对于常识点点滴滴的积累。
在公务员常识考试中,常识所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内外大事,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各方面的内容它都有可能涉及。它包含内容之细致,涵盖范围之广泛,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其他几个部分都不能比拟的。
其次,常识不存在专业歧视。由于它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出题面宽,取材多种多样,而且题中所涉及的现象绝大部分是应试者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而非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出题内容既包括文科知识,也包括理科知识。因此,同其他几部分相比,常识测验是专业性最为淡化的部分。
再次,常识题的解题需要平时的知识积累。这也是常识测验中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由于常识测验考的都是一些普通常识而非专业知识,所以,不是光靠考试前突击专攻某个方面的书本知识就能够考好的。考试题中涉及的现象是大家平时所看到、听到、读到、学到的,是大家都比较了解的。这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因为它取材范围广泛,所考内容的范围远远超出一个人所能积累的全部生活常识,更非某几个专业或某几本书所能涵盖的。因此,只有靠平时点点滴滴地积累,才能保证在常识测验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常识测验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所有部分中最为大众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