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免费鉴定古玩热线:19902404077 咨询微信:19902404077 联系人:19902404077 服务到藏品出手为止!最快3天成交!藏品出手加微信
先说早期刀。
燕国刀币,因刀面多铸有一“明”字,故俗称明刀。明刀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最重要的法定货币,铸于燕国商品经济最发达时期,总的发展趋势是:刀的长度逐渐变短,刀身由宽逐渐变窄,刀身由圆折背逐渐变为方折背。
早期的燕明刀器形与尖首刀基本相同。唯有刃的外郭线比较明显,刀柄的纹饰线一般不入刀身。
币面文字粗放,“明”字略显长形,背文与尖首刀类同。或计数,或符号,或单字。
燕明刀铸于什么时代?有的学者认为铸于战国早中期,石永士先生在《中国钱币大辞典》中,认为明刀铸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末期,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几百年的铸行史中,燕明刀的“明”字,几经变化,大体经历了体形由大到小,由弧背到折背,铭文的“明”字由欹斜而长到扁目形的发展过程。
明刀的幕文,早期弧背幕文非常简单,与春秋时燕国尖首刀的铭文相类,只铸数字或符号。
战国中期以后,明字呈半圆形,向左开口,幕文多为数字及“左”、“右”、干支等字及待考符号,大约有110种左右。再往后的弧背 除“左”、“右”、干支等字外,又多了人、夕、化、勿、白、立、古、王、文、中、户、可、行、吉、同、 、邑、成、金、足、止等字,待考的符号也多了一些。战国晚期的折背明刀幕文多达200多种,两个字以上的幕文多了起来,新增幕文有“外 ”、“昌一”、“右十二丁”、“右大丁”、“右中中”、“右中万”等。
是一把早期明刀,面文“明”字像一顶三角形帽子,其第一笔的起笔和收笔非常短;最突出的是幕文符号位置靠上,像一颗带花蕾的小草,它柄面上双线纹未深入到刀面上,刀环大而圆。这是一把典型的早期明刀,比较少见。
御藏国际此燕明刀重15.1g,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个部分组成。刀首为斜坡状,刀刃微内凹,刀面“明”字作椭圆形,刀背弯曲弧度小,刀柄面背各有两条直纹,延伸至刀身处,刀环呈圆形。
整体造型巧妙,构成了一种平稳周正、丰满、圆润的美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当地在经济、商贸方面的发展情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燕国是周朝在北方最重要的封国,是周人政权在燕山地区的延伸。北京房
山琉璃河古城址的发掘,证明了《史记·燕召公世家》关于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记载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