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言创新
“微言创新”由上海科学院规划研究处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中心共同出品,专注产业创新领域研究。言微意未尽,集智求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市场监管  ·  惊呆!男子口吐白沫,一查两肺全白了!竟是因为 ... ·  11 小时前  
上海市场监管  ·  惊呆!男子口吐白沫,一查两肺全白了!竟是因为 ... ·  11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21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21 小时前  
全网快资讯  ·  人性最大的恶,是不懂感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言创新

“芯”病为什么这么难治?

微言创新  · 公众号  ·  · 2019-02-19 20:40

正文

编者按

2018年中美间发生重大贸易争端,对两国的未来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美国以国家安全法、侵犯知识产权等理由而引发的“中兴事件”、“晋华事件“等事件,深刻地提醒我们自主芯片的重要性,也道出了芯片产业发展的艰辛。

2018年4月,美国宣布对中国通信科技企业中兴禁售芯片,直接导致中兴公司进入休克,当然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全民关注芯片,自研芯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2018年11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Departmentof Commerce,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提出了一份针对关键技术和相关产品的出口管制框架方案,并将面向公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意见征询。该文件列出了14个考虑进行管制的领域,包括生物技术、人工智能(AI)、微处理器技术、先进的计算技术、量子计算、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在内的前沿技术,其中多个领域都涉及芯片技术。

据海关统计,仅2017年我国就进口芯片超过26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2万亿元,超过原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产品。因此芯片已经可以算是一项战略性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1 主要核心芯片的国产芯片占有率表

为什么一颗小小的芯片这么难造?“芯”病病根在哪儿呢?

第一,技术问题


芯片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在单个环节上要求技术精湛,整体更是一个产业系统工程。

首先,难点在芯片设计。在芯片设计中,要在指甲大小的空间里,放置上亿个基本元件,每个元件都是纳米量级。因此芯片设计通常需要借助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该工具的供应主要被几家美国公司所垄断。即使借助EDA,英特尔、华为等顶尖公司的设计及工艺研发部门也需要几千甚至上万人,且大部分都是博士,可见研发难度之大。据闻小米手机的高端芯片澎湃S2在投入试产研发阶段,在全球最先进的代工厂台积电多次流片失败,如砖块般通电无效。这真是要急火攻心的赶脚,却体现了芯片研发的难度。

其次,芯片制造也很难。一个芯片制造出来,需要经过几百道精细加工工序,环环相扣,错一即废,全球具有先进制程工艺、制造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由于芯片基本单元尺寸太小,需要通过紫外线加工,俗称“光刻”。而目前世界上能生产光刻机的厂商少之可怜,其中荷兰企业ASML是全球唯一高端光刻机供应商,其一台光刻机就要数亿美元,卖这么贵还供不应求,卖不卖、啥时卖,完全看心情。只能说,有技术,就是这么牛,打得“顾客是上帝“的脸啪啪响。


图2 芯片行业产业链


第二,资金问题


芯片产业既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资金缺一不可。

芯片从研发到标准化生产,花三五年时间都是正常的,这期间需要巨额的研发费用,国外高端芯片厂商研发费用都超过百亿美元。芯片制造巨头,如GF、Intel等,由于研发成本太高,都止步于10nm工艺节点,只有台积电、三星正在7nm、5nm上研发推进。

现在华为、小米、格力都在研发自己的芯片,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有资金可以投入,有时间可以等,并能承担这个风险。前文提及的小米手机高端芯片澎湃S2研发,每次流片费用就在400万美金上下,几次下来,几千万美金烟消云散,耗资巨大,整个研发手机芯片的费用已远超小米红米系列手机年出货的总利润。因此,由于技术、资金、时间节点等原因,小米自研高端芯片的真实前景将充满困境与变数。

第三,市场竞争力问题


芯片是个完全开放市场竞争的行业,这是由其行业特性决定的,因此光有技术、资金还不够,芯片做出来,还得有市场竞争力,否则都白搭。

某位科技企业大佬曾说过:“芯片行业10亿起步,10年结果”。投入10亿资金将芯片研发出来,但从市场角度说,需要卖几千万颗芯片才能收回成本,如果只卖100万件,那每个芯片的平均研发成本会高达1000多块钱,会直接亏死。而且,芯片放到市场上卖,要和英特尔、高通这些巨头正面竞争,是否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又是一大挑战。同时,芯片研发出来的时间点要能赶上市场主流产品应用上市时间,否则拖个一年半载,原来的高端芯片立马变成中低端,搭载芯片的终端产品市场竞争力直线下降。此外,企业能否持续多年只搞研发赶进度,不产生价值,直至某年追上竞争对手,又是一个企业耐受力的考验。

此外,说起芯片,不得不提芯片行业所特有的发展规律,即神奇的 “摩尔定律”

它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定律的内容是: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增长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虽然近几年更新增长已经放缓,但台积电目前正积极开发5nm节点工艺,并有计划开发到3nm,因此预计定律将持续到至少2020年左右。本质上,摩尔定律被认为是观测或推测,而不是一个物理或自然法则,因此它不是一个技术指标,而是一个经济现象。2005年,在纪念定律诞生40周年的庆典上,摩尔写到:“摩尔定律的确是关于经济的。”以这个速度增长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如果企业不发展新的制程,产品成本就会居高不下,利润也无法扩大。如果把所有资本都用来发展新技术,则可能会有破产的风险。所以,摩尔定律其实就是“投资发展制程-芯片生产成本降低-市场增长-用部分利润继续投资发展制程”的最优解。也正是如此,现在先进工艺节点制程的研发越来越困难,研发成本也越来越高,导致摩尔定律才会从最开始的一年翻倍,到1975的两年翻倍,再到现在的三年翻倍。

图3 摩尔定律驱动集成电路产业市场发展


认识规律,使用规律,持之以恒,克服困难。总之,一颗芯片的产生涉及方方面面多个行业,确实很难,但是不医好这个“芯”病,许多行业都将随时处于被断粮的威胁之下。痛则醒,中国芯已厚积薄发;路虽远,但我们已出发。相信不远的将来,各行业企业都能用上用好中国芯。


(责任编辑:雷蓉)


作者简介


陈志辉,博士,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综合管理部技术交流合作主管。

延伸阅读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讯号? ——关于工信部2018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创新项目的几点分析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上海怎么办?

美国《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报告解读及对上海的建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