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创办于2013年,新金融第一媒体。登陆01caijing.com更多精彩。零壹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新金融成长服务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蔚来  ·  2025顺意开年,满电出发 ·  2 天前  
小米汽车  ·  小米SU7 ... ·  2 天前  
比亚迪汽车  ·  比亚迪王朝1月销售130030辆,同比增长4 ... ·  3 天前  
比亚迪汽车  ·  立春 | 万象始昭新,汉韵启锦程 ·  4 天前  
新能源时代  ·  极氪009事故后起火 ... ·  4 天前  
新能源时代  ·  极氪009事故后起火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零壹财经

“数字中国整体规划”一周年:数字经济进入乘数阶段

零壹财经  · 公众号  ·  · 2024-02-27 20:28

正文

作者 | 宗若涵

来源 | 零壹智库

【编者按】


去年的今天,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简称“数字中国整体规划”),标志着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数字经济发展迎来新的高潮。


2024年1月,零壹智库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简称《报告》)。这是零壹智库连续第三次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并开始研发2024版报告。该指数展现了2008年-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并通过五大指标体系呈现数字经济的结构和驱动力。


在“数字中国整体规划”发布一周年之际,我们分享该报告的重点内容和洞察,并对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对2024年的发展做出展望。

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2008-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从100上升至572.26,年复合增长率达13.27%,远高于同期9.48%的经济发展增速和3.58%的金融发展增速。具体而言,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开发和数字人才培养五大方面都取得良好建树。

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新阶段:《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简称“数字中国整体规划”)发布了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2022年底发布的“数据二十条”和2023年8月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使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数据资产入表进入实质性阶段。

延续2023年的发展势头,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显现出新的发展机遇;2023年底发布的“数据要素X计划”开启数字经济的乘数效应;在各地方的“两会”中,我们也看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广泛活力。数字经济,正在重构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

图1:2008-2022年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和下载报告PDF版本)

01

行业:三次产业数字化各有特色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我们先看看三次产业数字化的总体情况。

(一)第一产业数字化进程最快

报告显示,第一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由2008年的4.38持续稳步增长至2022年的233.83。

第一产业数字化企业存量、注册资本存量分别由2008年的165家、45.90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36900家、5866.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7.17%、41.41%。

图2 2008-2022年全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

图3 2008-2022年第一产业数字化企业存量(家)、注册资本存量(亿元)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

2008-2022年,我国第一产业四大分类中,畜牧业尚未启动数字化进程,农业数字化企业存量占比(即农业数字化企业存量占第一产业数字化企业存量的比重)从63.03%下降到56.45%,林业数字化企业存量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9.70%上升到36.67%,渔业数字化企业占比基本上变化较小,由7.27%略下降到6.87%。

图4 2008-2022年第一产业农业、林业、渔业企业存量占比变化图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

(二)第二产业数字化起点低、发展快

报告显示,我国第二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起点较低,2008年第二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仅为5.08,2022年中国第二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上升至453.04,增长近90倍。

2008-2022年,我国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数字化企业存量占比上升幅度显著,从2008年的14.87%上升到2022年的63.86%,采矿业、建筑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数字化企业存量占比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趋势。

图5 2008-2022年第二产业各类企业存量占比变化图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

(三)第三产业数字化发展快、增速快

报告显示,第三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由2008年的2.47快速增长到2022年的375.23,增长近152倍。

2008-2022年,我国第三产业中,主要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居民服务业等)数字化企业存量占比上升幅度显著,从2008年的29.47%上升到2022年的96.05%,几乎占据了第三产业的全部。

而金融业的占比从2008年的54.46%下降到2022年的0.87%,甚至不到1%;制造业辅助活动企业存量则从16.06%减少到3.08%。

图6 2008-2022年第三产业各类企业存量占比变化图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

02

区域:海南、宁夏等省表现不俗

除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这些数字经济大市和大省外,我们还发现海南、宁夏、西藏等省的数字经济发展表现不俗;这说明,数字经济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动力结构”。这里选择几个省市简单展示一下。

(一)海南省:增速全国第一

报告显示,2008-2022年 海南数字经济增速位居全国首位 ,关键在于其数字产业化驱动力强。

2008-2022年,海南数字产业化发展指数增速位居全国第1,尤其是数字技术应用业发展最为迅速,其中企业存量、注册资本存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3.52%、94.97%,均位列全国第1。

2022年海南数字经济核心业务营收超12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7.5%。海南积极寻求数字合作,成功创建 全国首家省政府授牌的区块链试验区, 且在2022年,园区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缴纳税收超过150亿元。

图7 2008-2022年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增速TOP10(不含港澳台)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

(二)青海省: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位列全国首位

报告显示,青海兼并了“2022年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以及“2008-2022年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年复合增长率排名全国第一”。青海的表现出人意料,不仅数字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水平最高,增速也最快。

青海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8月,5G移动电话用户达365.35万户,同比增长49.31%。

2008-2022年,青海互联网接入端口、接入用户以及移动电话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3.02%、26.80%、14.59%,在全国分别排第4、1、2名。省会西宁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上线运行,镜像服务器建成投运。

图8 2022年全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TOP10(不含港澳台)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

图9 2008-2022年全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增度TOP10(不含港澳台)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

图10 2008-2022年青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万个)、接入用户(万户)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万户)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

青海省以“平台+云网+x”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农村宽带用户总数87.15万户,净增29.9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2.32%。青海已建成1270个数字化乡村示范村,2025个乡村信息点,568个乡村数字化系统。

同时,青海联通通过施“数字乡村+村集体经济”业务与村委会合作,通过宽带社会化合作协助村集体经济“破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截至2022年12月,青海联通通信合作社累计签约145个,与40个村完成建设交付,开发高价值宽带融通用户2800余户。

(三)宁夏:数字技术发展指数增速最高

报告显示,2008-2022年宁夏数字技术发展指数增速最为强劲,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1.26%,超出第2名13.59%。

宁夏一直全力推进数字技术发展,积极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合作平台,并为数字技术发展提供政策与人才支撑。

2020年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落户宁夏,2021年宁夏又被确定为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中心,是 全国唯一“双中心”省区。

2023年3月,宁夏发布《数字宁夏“1244+N”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推动数据中心集群发展,新建5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增加标准机架11万架,总量达到15万架,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25万台,为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2023年9月,宁夏数字信息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建立专家智库,打造开放的数字行业交流平台,汇聚学术、产业和资本力量,以支持产业规划、政策制定和产业决策为导向,探索科技创新转化模式和机制。

图11 2008-2022年全国数字技术发展指数增速TOP10(不含港澳台)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

(四)西藏:数字人才培育指数增速名列前茅

报告显示,2008-2022年,数字人才培育指数增速排名前10的省份分别为:青海、西藏、宁夏、贵州、海南、云南、新疆、甘肃、重庆以及广西。

2023年,西藏在北京、重庆等多地发布“英才汇聚·志向高原”招才引智政策推介活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有计划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

2008-2022年,西藏普通高校在校生数也由2.94万人上升到4.40万人,在校生密度总体上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近年来,西藏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其低硫、低氧、低压、低湿、低污的自然环境优势,积极融入“东数西算”,打造拉萨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和核心节点,吸引了宁算、阿里云等数字产业项目的落地,实现了以产业引才的愿望。

图12 2018-2022年数字人才培育指数增速TOP10(不含港澳台)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

图13 2008-2022年西藏普通高校在校生数(万人)与密度(人/百人)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

03

2023数字经济大事件

2023年,在国家政策的顶层指导下,各省市、各行业积极响应,许多重要事件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据二十条” 在2022年底出台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随之推出了有关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他省市取诸如贵州省、海南省和广西省等也陆续出台相应的数字经济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贯彻落实政府指示。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国家数据局 的成立将为我国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带来强大的驱动力,为算力产业生态相关企业、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重大利好。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要素, 数据资源入表 表明它完成了从资源到资产的跨越,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数据资产意识,激活数据市场供需主体的积极性,为企业深度研发数据资源提供强大动力。

表1:2023年数字经济大事件

04

2024年:深化数字成果,发展新赛道

过去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果,数字中国的建设也具备一定规模。

2024年,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布局会趋于完善,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度加深,全面提身份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一)各省市将处于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爆发期

随着全国多地进入“两会时间”,我国各省市陆续公布了2024年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规划和举措。例如:

北京市将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深入实施“新智造100”工程,全面开展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上海将加快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使数字深入贯彻多个应用场景;

四川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实施“数据要素×”行动;

重庆市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启动5个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新建5个未来工厂、10个智能工厂和100个数字化车间,加快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产业数字化新生态;

吉林省深入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支持100个以上示范项目,建成3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0个省级数字化示范车间;

西藏自治区制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规上工业和数字经济增加值均增长10%以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