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写的文章挺好的,我觉得含金量满满,但是不知道怎么触犯到了某些人的情绪,就被举报了,挺可惜的。我就修改一下,再发一次,希望别举报我了,
我这么爱国、热情、正直的人
,大家多交流。
第一、先分享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这么高,而中国的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这么低?
这个问题有无数人问过我,我也做过无数次回答。在2023年中国平安股东大会上,马明哲也做了回答,可惜很多人完全没有get到要点,这里我再点一下:
保险的投资和一般的投资还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区别在哪里呢?保险的投资比较简单的理解有五个方面的匹配。
第一个是投资回报的匹配,即你的负债和你的资产匹配,如果不匹配就会出现利差损。
第二个是时间的匹配,我们现在的负债是16年。但按照时间来算,我们的资产是12年,按照现金流来算,我们是9年,实际上我们也是在找匹配。
第三个是周期的匹配。
第四个是产品的匹配。
第五个是监管的匹配。因为监管有很多的制度、很多的规矩,这个可以投多少、那个可以投多少(都有监管要求)。所以我们做投资来讲,肯定会错过一些投资。像巴菲特这么伟大,巴菲特他自己也承认他错过了TMT。而且巴菲特还是以保险之外的投资资金为主,他3/4的钱兜不是保险需要匹配的资金。
总结:对于保险资产端的投资,要做到时间匹配、回报匹配、周期匹配、产品匹配、监管匹配这五个方面, 最重要的是做到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匹配,这是保险的生意。
而巴菲特的生意其实是分两部分:保险的生意和投资的生意。保险的生意部分,巴菲特旗下的保险公司经营成果一般,可以说远不如中国平安。
但是在投资的生意部分,巴菲特持有的资金是自由的,是不需要做五个匹配的,这是投资的生意。
那么中国平安的资产端业绩和巴菲特的资产端业绩无法比较。
如果中国平安和巴菲特一样,从来不分红,那么每年积攒下的分红就可以用于投资业务,而不是保险业务,这些自由的资金,不需要受五个匹配的约束,可以自由的投资了。
第二、量化的问题
在股市亏了钱,又不愿意学习,就找个情绪的发泄口,量化交易就是很好的对象,因为大家都不懂量化,那就去骂,反正被骂的也解释不清。
我觉得我们股市的量化不是太强,相反是太弱了,既然量化能赚钱,那么我就鼓励量化,降低门槛,让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员来做量化,很快这个行业就从蓝海变成红海了。
而且我告诉你两个事实:
第一、只要你不是投机者,量化交易赚不到你一分钱。
第二、量化交易的竞争也很激烈,这个行业大概率是负收益的,只要走到底,绝大多数参与者都会亏钱。
说到量化就必须说策略,因为量化是策略的表现形式而已。策略的本质是风险因子的选择和智能化加权。
策略一定是有局限性的,一种投资方法在试图获取超额收益的同时,一定会把自己某些方面暴露在风险之下,换句话说,没有完美的策略,只有风险(也是收益)的取舍和平衡。
策略是投资人主动选择的一种工具,策略要想获取超额收益,必然要暴露一部分风险,每种策略都有适用的市场环境,而环境是没法预测的,策略的魅力体现在一个时间的周期内,在较长的时间中,才能消除风险的波动,展现收益。
当投资策略和市场风格不匹配,甚至反向的时候,投资者就要承受盈利不佳的压力,这是我们试图获取超额收益不可避免的结果。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在任何时候不败的策略,自然没有不败的量化,从另一个层面说,认知不难,难的是人性,市场是价值和情绪的混合体,当一个量化想赚市场的钱,堪称九死一生。
我们这些做投资的,压根不怕量化。
三、中概互联还能打
我已经不厌其烦说了几百次中概的逻辑:业绩好+回购分红+美元降息带来资金流动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