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舌电影
坚持原创,只说真话——信毒Sir,有好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冰城新闻  ·  《哪吒2》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  昨天  
西安晚报  ·  刚刚!登顶全球第一 ·  昨天  
重庆日报  ·  《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破100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毒舌电影

抱歉,这部打脸中国教育的片子我不服

毒舌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6-11-28 23:16

正文

今天聊的这片,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全部中国人的故事。


你一定得看。


前不久,Sir跟大家聊过日本NHK制作的一系列中国纪录片, 从社会、经济、人文各种题材角度将我们“扒了个光”。


其实同样“心系”中国人民的,还有英国BBC。 别看是外国的,却称得上不折不扣的“中国通”。


它的“涉中”纪录片 数量多、题材广 ,绝对不输NHK,就拿近些年来说——


14年拍了探访网瘾的《中国网瘾少年》。




15年拍了关注百姓日常的《中国的秘密》。




今年又拍了讲述我们过年那些事的《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关心是到位了,那真不真呢?


有人相信BBC的质量保证,但也有人说, BBC看待中国,常戴着 有色眼镜


有没有色,Sir相信你肯定看得出。


说回今天的BBC纪录片,是关于中国教育的,叫——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

也有译名为:《中国老师在英国》《体验式中式教学》




2015年播出,曾引发媒体关于中西教育的激烈讨论。


豆瓣评分 7.6




这部纪录片拍摄的初衷,源自BBC的一个研究项目——“中国化的英国学校”。


简单来说,就是在英国的顶尖中学,开设了一个“中国实验班”。


然后让中国老师带个班培训,完了和英国老师带的班,一起考试,比赛成绩。


看哪个班赢,就证明教育方法哪国强 (Sir不是提醒你接下联……)


可苦了 这帮英国孩子。全天作息安排都要与中国学校相同,授课老师也都是中国人,而且没得偷懒,因为……


全程跟拍。


中国老师共5名,班里的英国初中生有50名。


就这样,开始了一段 师生斗智斗勇、又笑又闹又撕逼 的校园生活。




Sir在看的时候,经常笑得走神。为啥?


因为咱们以前的那些学校规矩,这群英国孩子也被逼着遵守了!


你看哈,穿土土的肥大款运动校服。


上课起立,向老师鞠躬、问好。




课间广播体操。




眼保健操。




这些条条框框不算啥,这些平时上课很自由、很开心的英国同学并不知道,中国老师还将BBC想体验的“中式学堂”,全盘复制……


首先, 强调纪律,强调教师的权威。


中国老师一来,就是“洗脑”——


纪律非常重要

没有纪律

你们很难学好

不守纪律有时也会干扰到其他同学




但同学们认么?



在中国屡试不爽的准则,到了英国明显水土不服。


这群英国的熊孩子不但我行我素,还一再挑战权威,一副爱谁谁的屌样。


带茶壶来教室泡茶喝的:




上课吃东西、唱歌、开小差的:




顶嘴的:




逃课去看篮球赛的:




真让这些中国名校的严师操碎了心。


(突然想起了当年在学校门口堵Sir的历史老师……)


学生一再“造反”,老师说破嘴皮子也没用,也开始毛了,于是矛盾升级——


“从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



脑补一下班主任名言:“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你们再说话我就不讲课了!”




孩子软硬不吃, 玻璃心的老师直接被气哭。




事态严重了。老师讲不听,学生抵触不学,那还比赛个毛…… 中国老师有点方,只能向英国校方、家长求助。



原来在教室门外偷瞄这招,不分国籍使用啊!


在中国,“叫家长”可是老师放的终极大招。


相信听到 “明天,叫你爸/妈来学校一 趟” 这样的话,不少人都曾经被吓够呛。


可是,这一“必杀技”在英国没卵用。


你看,“泡茶男”的妈妈被叫来学校,笑眯眯地对老师说——


您说茶壶这档子事啊

我家孩子觉得喝茶是基本人权呢

毕竟要在中式学校学习12小时

得喝点热饮是不是?



再次, 注重纸笔学习,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


俗话说,中国老师有三宝: 划线、重要、这会考。


这种“填鸭式”,很多英国学生难以接受——


我觉得老师认为我们是机器人

抄写板书让我学不到任何知识



当然,也有觉得特有用的——


因为她在上课时 会把所有内容写在白板上

我抄下来就行

然后需要复习的时候

你只用全都看一遍 就当复习了



……真不是反话?


最后,是 学习时间长,对教学效率追求极致。


中式学校是一场12小时的马拉松,基础差、跟不上的学生还要课外补习。




父母竭尽所能,给孩子做教育投资,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导致很多中国学生学业繁重,而父母给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专注眼前,拿满分。




而英国呢,讲求个性解放,尊重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相信实践出真知。


所以英国老师很自信地表示,我不相信中国教育法真能教出好孩子,那表情明显好像在说:


如果填鸭都能赢,那真是日了狗了。




差异,绝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一个方面。


各种文化观念的碰撞也是鸡同鸭讲,反差更大。


比如 升旗



中国青少年习以为常,长期 耳濡目染下,很自然就认同了这种神圣感。


而英国学生呢?呵呵,完全get不到——


我不明白升国旗的意义何在

你知道那是你们的国旗  你不必天天都看着它




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两国学生对待权威的态度。


而权威对中国学生的含义相当丰富,不仅指国家,也指长辈、父母还有……


老师。


学生怎么能不听老师话!!!!


你看,中方的李爱云老师就说——


学生天生就应该遵守规则并且尊重权威

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



很自然,对么?可人英国孩子才不管儒不儒家,经验丰富的李老师很快碰了壁——


你父母永远是对的?

父母可能是种族主义者或者恐同者

他们可能性别歧视 歧视女性

要是他们说,他们的观点永远是对的

错了 不对




面对这种三观不要太正的质问,她显然无法反驳 (讲真,Sir觉得这孩子说得挺好)


当然,有人可能说,这都是不听话的学渣捣乱,那英国学霸呢?


其实,面对中国老师,学霸都崩溃。




14岁的菲利帕(Philippa)刻苦努力、品学兼优,标准的学霸。


但……她体育实在渣(也是学霸特色之一)。


跑步、跳绳、仰卧起坐还勉强应付,实心球怎么也扔不及格。


小姑娘又追求完美,什么都想做最好,然后她只能找理由,吐槽说:


……这种比赛不健康。




对我们来说,排名、竞争别提多正常,从小做到大的呀!但,在他们看来却很残酷。


英国体育老师看到学生难过,也喊冤——


在体育课中这么折腾学生,真是直击我的要害

他们被告知,能做到的最好还是不够好

仅仅为了及格  他们就已经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了好吗?!




(这老师简直太够意思了。)


所以,与中国学生一比,英国学生明显没什么 竞争意识


那升学、找工作、走上人生巅峰的 忧患意识 呢?


……真羡慕啊,人家也没有。


“英国政府提供了很好的福利,这些孩子将来即使不工作,也能拿到钱……”




“但在中国?对不起,不工作就没钱,连饭都吃不起。”




你懂的, 残酷的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正因为如此,中国人的忧患意识,呵呵不要太多好伐。


打住,Sir就撸到这。


正如Sir所说,这部片从浅的课堂规矩说到深的文化意识,从学习方法到生活理念,什么都碰撞了一遍。一个月时间,让英国孩子彻底领教了中国老师的厉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