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平安碑林
小网格 大平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平安碑林

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质效 让司法为民底色更足

平安碑林  · 公众号  ·  · 2025-01-03 18: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公共法律服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近年来,碑林区司法局不断夯实基础、延伸服务触角、积极开拓创新,通过数字赋能,融合共享,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就近可办,实现“单点突破”到“全面推进”的跨越,打造“碑林区十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提为民成色

筑实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平台堡垒

实体平台筑基,彰显服务“硬实力”

实体平台是公共法律服务的前沿阵地,在三级平台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根据《陕西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明确指出要依托司法行政业务用房、政府政务大厅、法律援助机构、司法所等独立用房和场所,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一站通”,让群众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就能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目前,碑林区结合辖区特点,积极发挥基层司法主观能动性,借助街道网格阵地,秉持“精准贴近、融合细化、智能高效”的原则,将公共法律服务嵌入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中,建成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05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打造独具特色的碑林“1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内容涵盖法治宣传教育、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公证、法律援助等多项业务,一站式解决群众综合法律服务需求。


热线平台联动,传递服务“好声音”

热线平台作为连接群众和法律服务的重要桥梁,以其便捷性和即时性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并线运行,实现有效联动,为群众提供7*24小时的法律咨询服务,实现便民热线全业务全时段运行。碑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要求值班律师需每日报送热线接听情况,并编写特殊及典型案例小结,中心工作人员会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整理,精准抓取群众关注焦点。平台将依据所掌握的情况,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阶段性地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资源配置以及普法重点作出调整,以此实现接线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确保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能够更贴合群众需求,为民众排忧解难,通过热情、耐心、专业的服务,热线平台将公共法律服务的“好声音”传递到每一位群众耳中,让群众找法“有门” 、靠法“有路”,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关怀。


网络平台延伸,激活服务“新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平台极大地拓展了公共法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碑林区积极打造集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通过安装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法律资源,包括法律法规数据库、案例库、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信息库等,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查询法律法规条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服务机构,还可以在线申请法律援助、公证办理、司法鉴定等服务。同时,网络平台还积极开展远程视频法律服务,通过远程视频技术,群众可以与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实现“零距离”法律服务。网络服务平台打破了公共法律服务的空间限制,克服了人工服务的时间限制,让“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预约办”成为公共法律服务的新常态,真正实现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有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平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通过“线下窗口办、移动掌上办、线上网络办”实现全面融合,共同构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亮服务新招

打造碑林公共法律服务亮点工作

人民调解碑林“365”:全年无休,解纷无忧

碑林区紧紧围绕“司法为民、调解利民”的工作理念,着力构建“区级—街道—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网络体系,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前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司法调解”六种调解模式有机结合,创新运用“宣传教育的预防机制,走街入户的摸排机制,快速联动的反应机制,依法重情的化解机制,奖优罚劣的考评机制”五大机制,以 365 天全年无休、全方位覆盖、全身心投入的服务姿态,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民调解碑林“365”模式。此外,2024年碑林区还成立了全省首家网约车及外卖配送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公正、高效的调解机制,有效化解行业内的矛盾纠纷,搭建起服务百姓、为民排忧解难的“连心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纠纷不上交”的良好社会治理格局。2024年以来,碑林区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285件,成功化解2254件,调解率达98.6% 。


“法律援助”:降槛扩面,扶弱助困

为贫者发声,为弱者维权,法律援助是运用法律手段保障经济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近年来,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精准发力,积极拓宽法律援助覆盖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简化申请流程,全面落实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等相关制度,大幅提升接待效率和接待质量;为农民工、老年人、军人军属等开设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上门服务”;对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新业态群体,积极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提供定制化、及时化的法律援助服务,将法律援助打造为困难群众的坚实依靠,真正成为人民的“贴心人”和“守护神”,彰显法律的公平正义之光。2024年,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6364人次,接听法律咨询热线7358人次,提供网上咨询5人次,受理审批法律援助案件2046件。


“公证+”:多元拓展,服务加倍

碑林区公证处紧密结合司法部“公证减证 便民提速”活动与西安市“两行动、两措施”行动要求,深度融合“公证+”理念,全方位整合现有公证资源,延伸公证职能,优化服务模式,构建起“公证+企业”“公证+社区”“公证+民生”的多元服务矩阵,递出综合性公证法律服务的“碑林方案”。在“公证+企业”模块,积极推行“容缺受理”,常态化办理涉及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的保全证据公证;“公证+社区”模式,在辖区各社区建立“公证法律联络站”,以专业力量前置介入,从源头上防控纠纷、破解难题;“公证+民生”助企惠民,进一步擦亮“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服务营商”的公证工作底色,为民生工作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护航“六个碑林”高质量建设。


“法治体检”:精准施策,护航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碑林区司法局积极整合全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组织全区57家律所主任、党支部书记及优秀律师组成“律政先锋”法律服务团,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为企业经营进行“法律号脉”和“风险诊断”。自活动开展以来,法律服务团深入基层一线,在街头巷尾、企业园区、商务楼宇和社区间开展法律服务,同时推进“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活动,多维度、全方位发挥律师专业特长和实践优势,帮助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截止目前,已组织律师前往4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开展法治宣讲活动10余次,为企业依法经营提供法律意见建议150余条,帮助企业完善规章制度84项,协助企业化解矛盾32起,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精业务品质

树立公共法律服务卓越口碑形象

制度为纲,确保服务品质

“无律不立,无法不行。”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公共法律服务规范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碑林区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组织编纂《人民调解法规文件汇编》,从制度规范、工作规程、文书样式、相关法规四部分对碑林区人民调解工作做出系统安排;制定详细的法律服务工作站规章和运行程序,让站点工作人员使用统一的格式文书,确保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和归档归卷的规范性;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公开与反馈制度,将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承诺以及监督渠道等信息向社会全面公开,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与检验。通过构建系统全面的服务标准制度,明确各类法律服务事项的流程、要求与规范,让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等各项服务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消除服务过程中的随意性与模糊性,从源头上保障服务的规范性与一致性,为公共法律服务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贤才聚首,打造服务高地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碑林区司法局秉持这一理念,聚焦人才培育工作,将人民调解员、资深律师、“法律明白人”等专业力量汇聚一堂,充实公共法律服务队伍的人才储备,为高质量、多样化的法律服务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方面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常态化开展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在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定期化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提升培训会,邀请质量评估专家进行理论授课和实操演练,提升法律援助律师专业素质和办案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尊重人才、追求卓越的良好工作氛围,催生出诸如“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陈晓军、“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李媛等优秀人才,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纵深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普法为翼,增强服务效能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让群众真正能知法于心、守法于行、用法于需,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碑林区司法局积极作为,在妇女节、开学季、重阳节、岁末年初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品牌活动,利用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把法治宣传变为法治便民集市,各法律服务站也发挥自身特色,推出“律来帮”法律诊所、“唠叨”法宣团、“蒲公英”法宣队等特色品牌活动,将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深入到千家万户,2024年,各工作站共开展普法活动180余场。同时,在宣传媒介上,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于“法治碑林”公众号开设法治护航“六个碑林”专栏、法援小故事、人民调解碑林“365”等多个板块;在“碑小司”视频号中,推出法治大家谈、普法小剧场、法治课堂等多个专题栏目,围绕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进行普法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分享法治动态。法治碑林微信公众号、微博常年位列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前列,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民心是民生根本,近年来,碑林区司法局始终坚守“司法为民”的价值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持续发力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真正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为聚焦“六个碑林”,聚力“六个奋勇争先”,做优“千亿级实力城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来源:法治碑林

编辑:樊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