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10
年起,我开始在网上接收网友的邮件问答(大家通过豆瓣豆邮、微博私信、微信公号的留言、消息以及我
163
的邮箱给我写信)进行免费的咨询,这些情感问答曾在
14
年时集结出了一本《他爱的是玫瑰,你是蔷薇》(书好像卖得不好,至今只拿到很少的版税,原因之一是出版社和图书代理方坚持这坑爹的名字,而我又无力改变)。当时,我已经从一名广告文案转行成为了一名新手心理咨询师。我发现,咨询邮件中除了咨询家庭、婚恋、职场上等困扰外,很多人开始问我怎么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这个问题,到今年,不,应该说到昨天,一直都有人在问我。
我今天索性集中回答一下这类问题,好好谈谈自己是怎么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讲我对这类要转行成为咨询师的网友的一些认识和猜测。
我做广告文案和策划的时候,有不少人写信咨询我怎么成为广告文案。但在我做心理咨询师时,写信咨询我怎么能够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人比之前增多了
N
倍,至今我收到至少一两百封类似的邮件,为什么呢?
很多人说,我想转行或者当心理咨询师,我想他们可能对心理咨询师有误解。
误解一、近年来,心理学很火,转行成为心理咨询师很容易,心理咨询师很好当。
因为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证比其他的一些从业资格证,比建造师、律师好考,以为门槛低,转行成为心理咨询师就很容易。我当年考的是上海证,并不觉得好考,通过率只有百分之几。班里大多数同学都要考好几次才能考过,很多人后来就放弃了。我了解到其他省份的心理咨询师证只用两三个月培训就考出来了,还有人告诉我,他的咨询师证书是花钱买来的。这些都属于行业乱象。不过,现在这个从业资格证已经取消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考出二级三级证书的人至少有
30
万,也有人说是
60
万,甚至
70
万,其实不管有多少人拿到证书了,真正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的人比例很低,有没有
20%
我都很怀疑,就像当年我的那些同班同学,
50
多个学生,现在差不多也就几个人在从事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
为什么那么多人当不了心理咨询师呢?因为心理咨询师不好当啊。
首先,你需要投入大把金钱,深入学习。
不是你拿了证书就可以做心理咨询了。很多人拿了证书只能当“本本族”,根本没有实操的能力。要想获得实操的能力,你需要继续学习,主要是进行个人体验(作为来访者找心理咨询师做个人分析),参加心理咨询相关的课程培训课以及接受督导(让更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指导你怎么做咨询)。
这些都花费巨大。一周一次的个人体验,普遍在
300
——
600
之间。督导也是
500
一次,一个月要
3
、
4
次。一年至少要上一到两个培训课程,一个课程至少要
5000
。平均算下来一个月花在学习上的费用至少要四五千,一年六七万。
花一年的钱还不够,持续几年都要花这么多钱。
我因为这两年怀孕、生孩子、带孩子没参加什么培训,但是算下来我从入行到现在也花了十万在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上了,包括接受培训,进行个人体验和督导,买书等开销。
心理咨询师丛中教授提出了心理咨询师十年养成计划,他说:执业咨询师每年在案例督导和个人成长方面的总支出为7万元左右。十年的总支出是:
70
万元。
心理咨询师是个高投入,但回报缓慢的一个行业。
其次,你很难靠自己找到来访者,接到个案。
作为一个新手咨询师,一没有实践经验,二外部竞争激烈,三没有行业资源,你怎么能接到个案呢?谁会找你做咨询呢?别人会相信你吗?谁会给你介绍个案?
很多人在初期为了有个案练手,会免费做心理咨询。我是不认可的,我认为哪怕收10块钱一小时都比免费做咨询好,因为收费对咨询师和来访者都是一种价值认可。免费的咨询,来访者往往并不珍惜,改变的动力也不足,咨询师也会觉得自己付出没有回报。
很多人刚开始只能挂靠机构,可是机构对你也是有要求的,没有经验,也很难接到个案。而且机构为了维持正常运转,要从你赚到的咨询费中进行很高比例的抽成,你真正的收入其实没有多少。
还有一些互联网的平台和机构,比如简单心理和壹心理,也是需要你有丰富的经验和丰富的学识背景才能申请成为他们的咨询师。
接不了个案,你没有收入,怎么生存,怎么继续学习呢?
所以,又说回第一点了,经济压力是绝大多数新手咨询师要面临的主要困难。行业里有句玩笑话:心理咨询师是有钱人才玩得起的职业。
我还记得,我们同辈督导时的一个议题就是心理咨询师怎么能赚到钱?大家坐在一起讲自己的收入构成,分享赚钱经验。其实不仅仅国内咨询师,国外的咨询师也会讨论这个议题。
因为无论哪一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生存问题都是第一位的,没有生存,谈何发展。
我认识的很多同行最初都是一边做着原来的工作,一边兼职做心理咨询师,或者以心理咨询师为主,然后再兼职其他的工作,比如讲课、写书、翻译、搞公众号,赚点外快。以此维持自己的生活,支撑自己持续进行心理咨询的学习。
说实话,我现在也不是完全靠心理咨询师的收入为生。作为一个有家庭的人,在大城市里要还房贷,要养孩子,靠心理咨询的收入养家糊口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总之,想成为心理咨询师,钱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再次,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对你自身有很高的要求。
你的人格结构是否适合做心理咨询师;你对他人的遭遇是否有同理心,容易对别人感同身受;你对人性对别人的经历和故事是否好奇;你个人是否有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你是否愿意终身学习,不断读书、成长;你是否有交谈的敏锐性,对别人的情绪,对别人话语的理解是否准确……
所有的这些有的靠天赋,有的靠长期的职业训练。
心理咨询师是用人影响人的工作,自己的素质与专业能力不行,自己没有活出自我,是很难影响和帮助到来访者的。
误解二、成为心理咨询师,我就能治好我自己。
前段时间看到武志红老师的一段微博内容,深有同感。他说:“你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很可能是,你需要一名心理咨询师,但因为自恋和不信任,你不敢去把自己交付出去,因为你内心都没住着一个可以信赖的内在客体。这句话还可以继续推理:当你真把自己的内在疗愈好了,那时你可能会发现,你想疗愈别人的动力也下降了。”
很多人想成为心理咨询师,是因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但是不去看心理咨询师,反而“以学代治疗”来和心理咨询师抢饭碗,导致心理咨询师相关的培训和课程火爆,价格也一路飙升,这是心理咨询行业非常普遍的现状。
我以前上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的时候,老师们就开玩笑说:想考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或者想从事心理咨询师的人都是自己有点问题,有点心理毛病的人。听后,我们都“哈哈”大笑。可能多多少少有被说中的感觉。
这个世界上百分百心理健康的人比较少,大家都有病,只是有的人病得重一点,有的人病的轻一点,
心理咨询师是要比大多数更心理健康一点的,不然怎么能帮助别人呢?
在心理咨询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做得好的咨询师都是本身患过心理疾病的人,甚至病得很严重但是经过治愈的人。我想到的心理学大师就有好几位。
比如荣格,他患过时间比较长的精神病,出现过幻视幻听现象,患病期间,他深入探索了自己的无意识心理境界,沉湎于自己的奇特想法、梦和想象中,努力发现人格的真正本质,后来发表了新的人格理论。
比如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长相既矮又丑,幼年时患软骨病,身体活动不便,
4
岁才学会走路,在身体健康的哥哥面前他总感到自惭形秽,超越自卑以及与哥哥、同伴的竞争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他后来提出的著名的自卑与超越的理论是他自己个性发展的真实写照。
有点扯远了,回到武志红说的那段话,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成为心理咨询师,不是不可以,但是会存在两个问题:
1
、
不划算,浪费你的时间、精力、还耽误你自身疾病的治疗。
前面讲了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投入是非常高昂的,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的投入都很多,但是做心理咨询就相对便宜很多了,比如找一个像我这样收费水平,又有多年咨询经验的咨询师,如果还是适合你的咨询师,好好做个几十次咨询,你的心理问题一般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费用也就几千块,不到一万,是不是比学习心理咨询划算很多呢?(我在这里给自己打广告)
2
、
学习心理咨询和自己去做心理咨询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咨询师为什么要进行个人体验,一是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来访者二是知道当来访者是怎么一回事,成为咨询师的你才能更好地理解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
当心理咨询师和当来访者真的是两个不同的角色。就像医生学了医之后,生病了是可以给自己做诊断,但是做手术,缝合伤口依然是需要别的医生帮忙。
既然这么不划算的事情,为什么这么多人还要做呢?
因为:
1
、
像武志红说的,
因为自恋和不信任,
他不相信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可以改善自己的问题。
2
、我们中国现在心理咨询虽然越来越普遍了,但是很多人还是有病耻感,觉得看心理咨询是一件很丢脸很羞耻的事。
3
、求助心理咨询师即承认自己“我需要帮助”,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一点,因为接受这一点即承认自己的脆弱。
因为不接受自己的脆弱性,于是,他便把这种需要投射出去,认为“别人需要我帮助”或者“我想帮助别人”。这样一来,他心理感觉就好多了,意义感,崇高感就出来了。
4
、
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性价比,讲究实用功能的最大化。
很多自己有问题的人学习心理咨询或者想转行成为心理咨询师会觉得:我学了之后不仅可以治好自己的病,我还可以给别人做咨询,心理咨询收费又高,我到时可以赚大钱。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这真是对心理咨询师最大的误解。我的无数前辈和老师都告诉我,心理咨询师是可以赚钱,但是赚不了大钱,只能让你过上普通的小康生活。如果你想赚钱,大可以从事其他更赚钱行业。我自己这么多年的心理咨询师从业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主要是我的咨询收费太便宜了,不行,得涨价),靠心理咨询真的赚不了大钱,只能让你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我认识到的赚大钱的同行,都是靠讲课,卖课程,炒房产赚到了大钱,踏踏实实做咨询的,真的没几个赚了大钱。很多都和我一样,要搞一个公众号,要写写书,做做翻译,做一点其他的事情,才能让生活过得滋润一点。
如果你想当心理咨询师,又对心理咨询师有以上误解,我劝你还是重新考虑一下职业选择。
谈了大家对心理咨询行业
/
咨询师的误解之后,我谈一谈自己是如何转行成为心理咨询师的。
我在上大专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对心理学,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很有兴趣。那时有一本很棒的心理杂志《心理月刊》,厚厚一本,做得专业又通俗,还非常漂亮,我每次去图书馆都一定会把这本杂志从头到尾翻看一遍。我还特别喜欢看有关心理描写的小说,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女心理咨询师》等。
但是,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过自己还可以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因为那时我对广告、电影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现在这个兴趣依然还在),正在自考广告学本科,想成为广告人。
而且我不知道该如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觉得当心理咨询师养活不了自己,谁会找我做咨询呢。所以,我还是按照之前的职业规划那样走:学广告,做广告。
但是,毕业之后几年,我发现自己对心理学,心理咨询的兴趣越来越浓,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的了解也增加很多。但是要不要转行成为心理咨询师我还是很纠结。
纠结了差不多快两年,后来,知道一个同事的亲戚在心理培训机构当老师,我立刻就咨询了他,了解了一下考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的事。但是内心还很犹豫。
那是
2012
年,我做了三年多的房产广告,写各种楼盘的
3D
影视策划文案也心生厌倦。刚出了两本书,在网上有了一定关注量,也有了一点版税收入。经济情况比之前宽裕了很多。
某一天,老板觉得我的策划案没有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益,委婉辞退了我,我才终于下定决心转行做心理咨询师,开始接受为期一年的考证培训课,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至今我只能评价自己为合格,离优秀的咨询师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每当有人和我说,他想当心理咨询师。我都会问他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当心理咨询师?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我发现很多人其实是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的。他们只是跟风,看什么行业火就去做什么行业。他们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有很多的误解,觉得动动嘴皮子就能挣到很多钱,或者觉得心理咨询师都很高大上(其实很苦逼)。
这是很多人在职业选择上会存在一个问题:对某一职业的过度意淫,尤其是那些名称听起来很酷的职业:如心理咨询师、旅行体验师、美妆博主、自由摄影师……听到别人说“某某行业很风光”“某某职位时薪高”就一拥而上。
一个人选择哪个职业之前最好先认真了解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再看看与自身兴趣和能力是否匹配。一个人对自己和职业越认识,就越不会爱上幻想中的职业。
另外,要清楚没有哪一个职业是完美的,任何一份工作都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对于自己最看中一份职业的哪一部分,是薪水、个人兴趣、工作环境、还是能力的提升,要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当然也需要积极地尝试,在实践中更多地认识自己和所选择的职业。
那我为什么会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呢?
一是我个人的兴趣,我对自己对他人的内心世界一直以来都很感兴趣。我发现自己读心理学的书很容易读懂,常常有种越看越好看的感觉。
二是我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些创伤,如原生家庭的创伤,失恋的痛苦等让我也想认识自己,疗愈自己。
三是我发现自己的性格特质以及一些天赋是非常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我坐地铁
11
号线去上海,人虽然多,但因为在起点站上车,我可以坐在位置上看书。坐了七八站,我左前方邻近一排的位置上一个男孩开始大哭起来,估计两岁不到的样子。孩子越哭越厉害,完全没有停的意思。我看了一眼,纠结要不要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看到孩子的奶奶和妈妈在抱着他,我继续看自己的书,想孩子一会就会停止哭的。但是过了两三分钟孩子还是在大哭,然后忽然“哗啦”一声孩子呕吐了一地。人群自动散开。年轻的母亲用很多很多纸巾处理地上的呕吐物。很多乘客也都在朝这边看。
我站起来,走到那位奶奶身边,她抱着孩子,孩子一边大哭一边用力地挣扎,他满脸通红,鼻涕眼泪一直在流,感觉要哭得背过气去了。我对那个奶奶说:“阿姨,孩子现在很难受,也许是车里人太多,他不舒服,或者他很想下去,他的情绪现在已经崩溃了,下一站的时候你们先带他出去,安抚好他的情绪,等他平静了,再上车。”这个奶奶连忙说着:“好的,好的”。紧接着她对孩子说:我们一会就下去,马上就下车。我这时一边轻拍孩子的背(尝试安抚他),一边说:“我们知道你很难受,马上就下车了,你看,车门一会就开了,你就可以下去了。”说完这些,孩子的哭声稍微小了一些,他看了一眼车门,发现没开,又大哭和打挺。我接着说:“你不要急,马上就到站了。”
接着,下一站到了,车门打开,奶奶抱着孩子正准备往门的方向走,年轻的妈妈也正在推推车,孩子的哭声立刻停止了。她们出了车厢门之后,站在站台上,孩子趴在他奶奶的肩膀上,忽然对着车厢里的乘客们露出了一个非常灿烂的笑容,脸上还挂着两行眼泪,大家议论起来“笑了,笑了”,车里的乘客,包括我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这时,我站在过道上,有些乘客朝我看了两眼。我原来的位置,早已被别人坐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坐在那里低着头用手机打游戏。
我身上的什么特质适合当心理咨询师呢?我认为一是有助人的愿望,二是对他人的痛苦有共感。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管一点闲事。看到别人难受、受苦,处在困难中,我容易感同身受,我会想伸出援手,尽自己所能的帮助他人,关怀他人。
讲简单一点,就是我不像其他乘客那么冷漠,而正是这样一点点的热心肠是心理咨询师非常重要的职业素质。
我认为心理咨询师是需要有助人的愿望和动机的,但是这个动机又不能太强烈,不然对自己对来访者都不利。
因为以上这三点,我学习的动力很足,在接受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时很快就成为班级里学习好,表现积极的学生,也很快拿到资格证书。
其实拿到证书之前,我已经在做心理咨询师们做的事情了,比如在网上回复别人的情感问答,看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相关的大量书籍和电影。
有句话说,你想成为作家,就要像作家一样生活。其实换成心理咨询师也是一样的。
13
年,考证培训的后期,我开始做一些公益的和收费很低的咨询。比如接免费的心理热线电话,做
50
元
/
小时的咨询。这期间,我靠自己的存款、版税以及写一些广告策划案在生活。
等拿到证书后,我开始正式做咨询,同时进行为期两年的个人体验,参加一些老师组织的公益督导,坚持了一年多,还参加一些连续的培训项目。这期间,我从心理咨询中赚到的钱也仅仅够维持基本生活。
相比,其他的新手咨询师,我最大的优势是写作,以及之前在网上积累下来的数量较多的粉丝群体。有咨询师同行羡慕我一直有个案接。但是即便这样,我刚开始接个案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容易。为了能接到个案,我的咨询收费最初只有
50—80
元。我还搞一些公益的成长团体活动,吸引来访者。
同时,我还一直坚持原创文章写作,将自己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咨询中的一些案例和感悟,总结分享给大家。
直到
15
年年中,我的个案咨询的收入才和在广告公司的收入差不多。因此以,我也一直在做除咨询之外的一些工作。
也因为除了咨询的收入,我还有写作、广告的收入,所以,我才能一直这样不急不慌在心理咨询这条路上走下去吧。不然,我可能就像自己认识的一些咨询师同行一样,因为做咨询赚不了钱,转行
去
卖保险(没有歧视保险的意思)或者卖母婴产品去了。
有人说我做心理咨询赚很多钱,我只能“呵呵
”
,心理咨询对很多中国人而言,还是奢侈品。不信,你可以问问自己,我愿不愿意掏几百块和咨询师聊一个小时,讲讲自己生活的烦恼?
15
年,我报了心理学的在职研究生,因为怀孕、生孩子、养孩子耽误了学习,我现在还没有拿到硕士学位,但是也因为经历过产后抑郁,也自己带过孩子,我对来访者的同理和理解也比之前更深了。前几天刚考完全国统考(不知道过没过,真有点惭愧)。明年孩子大了一些,心理咨询的培训课程我也可以报名参加了(已经报了一个课程)。
五年过去了,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不停地在学习,从新手咨询师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
心理咨询行业里面也有鄙视链,海归的咨询师鄙视本土学院派咨询师,本土学院派咨询师鄙视我们这些江湖派咨询师。但是不管处在鄙视链的哪一端,像我们这样的江湖派咨询师和其他学院派的咨询师一样,都是真正奋战在心理咨询行业第一线的助人者,甚至我们比他们对中国的心理咨询市场和来访者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因为我们接触到的人比他们更多也更复杂。
从业这么多年,我还是很认可自己的。在这里很感谢过去几年因为信任我和我做咨询的来访者。有的来访者跟着我三四年了。我见证了你们的改变和成长,你们也见证了我的改变和成长。
你们给了我很多,你们可能不知道,除了金钱上的收入,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一种精神,
那种尽管遭受了很多生活的磨难,但依然不放弃,努力挣扎出自身的局限与命运,努力让自己从烂泥中开出花来的精神一直都让我很感动。
如果你对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心理学,心理咨询也很感兴趣,同时还不缺钱,有大几万块,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可以供你折腾,你还想做心理咨询师,我真的鼓励你可以尝试看看:平时除了读书,报一些好的课程上上,短期的,长期的课程都可以,找咨询师,比如我做做个人体验,也可以考虑读研,土豪也可以考虑出国。
没钱的也没有关系,如果你觉得自己适合并且也想走这一条路,没钱也有没钱的学习方法,可以打持久战嘛,把心理咨询当副业,用自己的主业养副业。慢慢地积累,愿意踏实努力地耕耘,我相信有一天,你也可以辞职将心理咨询师当成你的主业。
注:图片来自影视剧,其中封面图为《扪心问诊》是一部非常适合心理咨询师学习的剧
近期热门文章:
林奕含婚礼演讲|杀死性侵受害者的除了抑郁,还有什么?
现代婚姻中的女人到底要什么?|“我挣钱是老公的两倍,带娃做家务也比他多,心理不平衡,我想要离婚”
马伊琍的育儿经为什么有道理?|世界正在惩罚那些不重视与孩子早年亲密感培养的父母
父母离婚要怎么做对孩子更好?
人生很短,不要在执迷不悟中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是我,做出了一个选择
为什么你想爱又不敢,得到又假装不在乎?
你的内部动力被偷走了吗?
每一个婚姻中的女人都需要一张自我关怀清单
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减少至少50%以上的家庭矛盾
听说,你想离婚?
“等我准备好了就离婚”
查看我的更多文章可以
点击菜单栏中的文章目录
新浪微博:
meiya慢慢来
预约咨询&约稿&商务合作请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我现在远程咨询收费是300元/小时,9月份会调整到400元/小时
或添加我的工作微信:
meiyang86
(添加时请注明理由)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新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