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工智能汽车
高工智能平台旗下专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市场研究、媒体会议和投融资服务。我们重点关注无人驾驶、车联网、车载交互等汽车智能化浪潮。我们提供企业战略定位、品牌营销、供应链对接、投融资等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理想汽车  ·  理想汽车2024年度用车报告 ·  3 天前  
高工智能汽车  ·  独家!5G联网前装月度交付首超40万辆,前十 ... ·  2 天前  
小米汽车  ·  #小米SU7# ... ·  3 天前  
比亚迪汽车  ·  逐浪前行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工智能汽车

车企“造人”,争先恐后

高工智能汽车  · 公众号  · 新能源汽车  · 2025-01-04 17:08

正文

加入高工人形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


大概没人会想到,“人形机器人去汽车厂拧螺丝”会成为2024年科技行业的最大看点。车企与人形机器人的结合,堪称本年度讨论度最高的话题之一了,从极氪、比亚迪等宣布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到小鹏汽车、上汽集团等亲自下场“造人”,无一不在昭示——车企们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又要开打了。


广汽集团首款人形机器人,来了!


12月26日,广汽集团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机器人GoMate,这也是广汽集团发布的首款人形机器人



具体看其构造及性能——


自由度:作为一款全尺寸的轮足人形机器人,GoMate全身上下拥有38个自由度,这赋予了它极高的灵活性和精确的动作控制能力;


移动结构及模式:GoMate采用了行业首创的可变轮足移动结构,拥有四轮足和两轮足两种模式。这种设计使得机器人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灵活切换模式,从而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地形跨越技巧。


在四轮足模式下,GoMate高度为1.75米,能稳健地上下楼梯、爬坡和越过障碍,广汽集团称其“成功率接近100%”,在两轮足模式下,机器人身高1.4米,动作则更为灵活高效;据介绍,这种轮足结构的设计带来的另一大优势是——大幅降低能耗,据称“相比同类产品节能达80%以上”。


感知层面:GoMate配备了多模态AI感知技术,由此具备自主移动、末端跟踪、语言指令识别等AI功能。同时基于远程操控与数据传输技术,该机器人可实时再现临场感知,捕捉周围环境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核心零部件:在GoMate的核心零部件上,如灵巧手、驱动器、电机等,均由广汽集团自研,关键性能指标已达或领先行业先进水平。


如高度不到30mm的微型低压伺服驱动器,其驱动能力高达20A,同时带有EtherCAT、CAN等接口;轴向磁通电机,最大输出力矩为1000N·m,力矩密度高达200N·m/kg,并具有5倍以上的过载倍数。


续航能力:基于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的支持,GoMate的续航能力达到了6小时。


GoMate四轮足/两轮足模式

图源:广汽研究院


除上述系列性能,该机器人还搭载了广汽集团自研的纯视觉自动驾驶算法,包括FIGS-SLAM算法架构、云端多模态大模型、沉浸式遥操作技术和室内外全场景SLAM技术等。


据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爱民介绍,广汽集团计划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2026年实现整机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


人形机器人,对汽车生产线真这么要紧?


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并非新鲜事了,自人形机器人产业爆火以来,包括比亚迪、小鹏汽车、奇瑞汽车、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纷纷下场。另据最新消息,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也表达了未来“100%会做人形机器人”的意愿。


可以看到,目前涌入赛道的几乎都是头部车企,“领头羊”们的跨界举动,说到底也是不想错过这一风口。类似的场景让人联想到此前半导体领域非常火的“跨界造芯潮”。


前两年,美国对中国芯片业持续打压,叠加国际供应短缺的因素,国内激起“自主造芯”的浪潮。医药、水泥、家电、鞋业、百货、房地产的玩家们蜂拥而至,但这波跨界玩家中,大部分并不具备造芯的基础。


风口之上难免“鱼龙混杂”,由此导致的一个的后果是——仅一年时间,五千多家芯片企业注销。


与跨界造芯那波玩家不同是,此次人形产业这波跨界玩家拥有一定的“先天优势”——技术同源性。车企在自动驾驶、传感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开发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在供应链上更是大量重叠。


同时,车企拥有众多汽车工厂,这是人形机器人应用的重要场景,可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商业闭环,并且可外溢到更多应用场景,加快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步伐。


还有一点,从经济效益来看,车企看重人形机器人未来远期的经济效益。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曾强调,Optimus机器人项目的价值将超过其汽车业务和FSD,并预言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


此次亮相的GoMate是广汽集团首款人形机器人,也是其第三代具身智能机器人。据介绍,广汽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早在2022年年初就已开始


直至在本月初举行的2024年的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上,其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才出现在公众视野。该机器人不仅具备卓越的运动能力和精准的操作技能,还融入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了远程操控、本地控制和自主控制三种模式。


广汽集团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

图源:广汽研究院


如前面所说,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车企很多,布局方式主要是投资企业、合作开发或自主研发,其中大部分采用前两者的方式。


比如,上汽集团通过旗下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尚颀资本,投资智元机器人;北汽集团通过旗下北汽产投投资了银河通用等企业;奇瑞汽车则联手Aimoga共同研发人形机器人Mornine。


而采用自主研发方式的车企极少,目前表示要自主研发人形机器人的车企有小鹏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


继小鹏汽车在11月初发布其人形机器人iron后,广汽集团成为国内第二家发布自主研发人形机器人的车企。比亚迪则在此前发布的一则具身智能研究团队招聘消息中透露,团队目前已开发完成类人形机器人产品。


人形产业的热浪扑面而来,车企的风风火火也让大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人形机器人,对于汽车生产线来说,真这么要紧吗?尤其在推进产业智能化的过程中,大部分汽车产线已经用上工业机器人,相比之下,这难道不是完爆那些走起路来颤颤巍巍,且干起活来自带“憨憨”体质的人形机器人吗?


事实上,汽车工厂中除了零部件的组装,还有一些是工业机器人难以实现的任务,比如安装汽车内饰、贴车标等,但人形机器人具备更精细的类人操作,它们更能替代工业机器人去完成这些工作,同时还能执行搬运、配送以及其他重复繁琐的任务。


目前已发布人形机器人的车企,其人形产品几乎都优先投入到自家汽车厂中使用,从已公布的视频来看,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小鹏汽车家的人形机器人,似乎进展还算顺利。


写在最后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起步初期,国内以比亚迪、小鹏汽车、广汽集团等为代表的一众车企“先驱者”们,已经凭借自身的技术积累及产业链资源,率先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小进展”。但相信有野心的车企,绝不止这些。


另一场更高端的“智能化大战”一触即发,后续随着更多车企的加入,这波“先驱者”是否还能保持先发优势?再者,人形机器人即便进入汽车厂工作,仍需要时间不断验证技术,到底还要多久才能真正让其为工厂带来效益?且产业还处于早期,就有多家车企涌入,是否会加剧人形行业的泡沫?


这些问题,且行且看。


END


OpenAI准备大举进军人形?
第二家赚钱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来了
覆盖全品类的机器人帝国,要诞生了!
华尔街巨头:超6亿台人形机器人将落地!
GGII: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十大预测
00后带队:半年拿下首轮融资,10个月发三款人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