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
如果不想错过内容,记得读完
关注公众号
,设置“
标星
”,点一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如果你觉得文章好,请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按钮或者分享至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影像百科】推送
的精彩文章。
-
尺桡骨融合,是一种较罕见的上肢畸形,主要
以尺桡骨近端融合为主
,远端融合较少见。通常是先天性的,
也可以发生在外伤后
。
-
先天性尺桡骨融合
是导致肘部先天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无性别差异。
并且在60-80%的病例中是双侧的,平均诊断年龄为6岁。
-
该病主要表现为尺桡骨近端存在先天性骨性或纤维性融合,前臂呈旋前畸形。
-
依据X线片的表现有几种分类法,其中Tachdjian将其分为三型:
Ⅰ型:真正的桡尺骨连接,或无头型。表现为桡骨头缺如,有桡尺骨间骨性融合(图5-5)。
图1 近侧尺桡关节融合X线片
Ⅱ型:桡骨头脱位性。畸形的桡骨头向后脱位,桡骨近端又与尺骨融合。
Ⅲ型:未见骨性连接,而是形成一个厚的骨间韧带将桡尺骨连接起来。该型最少见。
先天性桡尺近端骨性连接是一种先天性上肢畸形,主要表现为尺桡骨的骨性或纤维融合,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这种畸形通常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儿可能因为前臂旋后功能受限而影响日常生活,如持物、穿衣、使用筷子等。根据融合程度和桡骨头的位置,该病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诊断通常依据临床表现、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特别是X线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对于功能影响较小的畸形可能不需要治疗,而对日常生活活动造成影响的畸形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旋转截骨术和融合区分离并游离筋膜脂肪瓣移植术等。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旋后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周期一般在2到4周,术后可能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和适当的运动以帮助恢复。然而,这种先天性疾病通常不可治愈,但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学界并没有统一的意见。手术时机的选择也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部分学者推荐在患儿3~6岁期间进行手术。此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并发症,如再融合、前臂旋后功能损失等。因此,在决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的可能结果。
先天性上尺桡融合
(congenital proximal radioulnar synos⁃tosis,CPRUS)是由Sandifort在1793年首次报告并命名。近年来,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及手术技术的成熟,该病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已逾500例。根据文献报道,该病男女发病比例基本一致,60%患者双侧上肢受累,大部分患者前臂畸形固定于旋前位。先天性上尺桡融合的诊断主要根据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确定,查体可见患者前臂无法旋转,畸形固定于特定位置;影像学检查显示尺、桡骨近端存在骨性或软骨性连接。婴儿时期患者主动活动较少,故病情常被家长忽视,直到幼儿时期家长发现患儿抓取、持物、吃饭、伸开手掌接受物品等动作障碍,方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