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总台元宵晚会节目单来了! ·  昨天  
新华社  ·  “望宇”“探索”,定了! ·  昨天  
北京发布  ·  今日元宵 | 灯谜来咯!祝你平安又快乐~ ·  昨天  
新闻晨报  ·  破90亿!饺子导演悄悄改计划!粉丝炸锅 ·  2 天前  
读嘉新闻  ·  定了!嘉兴中小学开学时间→ ·  2 天前  
读嘉新闻  ·  定了!嘉兴中小学开学时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静夜思|你的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吗?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07 21:12

正文

我想,这样的情境,你一定不陌生:


◆ 下周一要交一个方案,拖到周日晚上才急急忙忙开始赶;

◆ 手头有两份报告要写,好烦,先刷一会淘宝吧;

◆ 明天有个活儿要交,不知道从何下手,先玩一会游戏吧……


尽管我们吃过无数次这样的苦头——熬夜啦、赶工啦、质量不合格啦、被上级一次次训斥啦……但仍然改不了这个习惯。


为什么会这样呢?


表面上的原因很简单,无非是因为,去完成这些事情,成本太高、投入太高,因此阻力也很大。而相比之下,上一会网,刷一会淘宝,玩一会游戏,则是几乎没有付出,而能收获“ 即时的快乐 ”的东西。


我们一次次地告诉自己说:一会,就一会。但这种伴随惬意和满足而来的 一会 ,不知不觉中就让我们一直荒废下去。


这是非常直接的原因,但我觉得,并不是最深层的原因。


我们真正恐惧的,不是解决一个问题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而是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那种伴随而来的空虚感。


简而言之,就是,找不到意义。

很多人对正在做的事情,其实没有太大的认同和接受。


很多时候,这些事情是上级的需要,伴侣的需要,家人的需要,甚至是环境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但恰恰不是“ 自己的需要 ”。


而“ 自己的需要 ”究竟是什么呢?他们也说不出来。


想挣许许多多的钱,想要安稳、安定的生活,想拥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想要出人头地,获得世俗社会的成功;想成为中产阶级,突破阶层的壁垒——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这样的生活,不能说喜欢,也不能说不喜欢;没有很幸福,也没有不幸福;并没有抗拒,也没有太大激情。


但问题在于,你问他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他自己也不知道。


日复一日,久了,就会渐渐淡化这种感觉,将其视为人生的一种常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慢慢趋向这种状态:觉得任何事情都无所谓,没有太大的紧迫感。做完这些事情固然挺好,但是又怎么样呢?没有做完固然不好,但是又怎么样呢?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一种病症。


我把它叫做“ 空虚 ”。

空虚 ”,其实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


对有明确目标的人来说,时间极为宝贵,浪费一两小时都会觉得是一种奢侈;但对于“ 空虚 ”来说,时间的价值被消解了。甚至,空虚的人需要想办法来刻意地“ 消磨 ”时间——尽管这些消磨,仅仅是片刻的愉悦感。


并不是时间没有价值,而是不知道如何用时间来创造价值。


我们过着自己不怎么喜欢的生活,却懒得改变,或者,根本不知道该怎样改变,更可怕的是,改变之后的结果,看起来似乎也一样无趣。


就像被空投进一个迷宫之中,然后又被告知,这个迷宫没有出路。


那既然如此,还不如坐下歇一歇呢。既然没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没有特别严峻的生活压力,为什么要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打会游戏,上会网,至少可以让大脑产生即时的满足感。就算毫无意义,也比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还要投入看不到效果的事情来得轻松。


这种现象,叫做空虚,或者无聊、迷惘,都可以。 本质上,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掌控能力。


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更严重的是,就算知道,也缺乏去努力的动力


不妨问问自己, 你有多久没有真正努力过了?你的努力,是发自内心,还只是因为你的家人,伴侣,朋友,舆论,社会告诉你:你不努力就会失败,就会被人踩在脚下,就会永远困在现在的阶层?


如果说当下的年轻人缺少什么,我想,是缺少了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自我的省察。


我收到过很多求助的私信,其中很多都表达了这样的困惑:


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应该怎么办?


这是无解的。


没有人能告诉你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这个问题只能由你自己回答。


能给的建议, 就是多去试错,多去拓展自己的视野,多去接触其他圈子的人,多去了解各行各业,多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只有当你找到自己想做的是什么,你的行动才会有价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