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开智部落
「开智部落」是基于认知学徒制设计的学习共同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开智部落

产品演绎的几个模型

开智部落  · 公众号  ·  · 2017-05-02 23: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Note170502002 —

十三维按 :自己阅读书籍,只有当你脑子把握了其中核心的概念和模型,你才算真正对这本书入了门,能看到其间的门道、曲径、幽回,能够欣赏它带来的美。但是很多时候,你是只见树木,执着于某棵树的细节,难知其所以然。那么,怎么才能纵观森林呢?两个字,「批量」,再两个字「横向」,或者下面,两千余字——来,看看产品部落的林翼然同学是怎么做的吧—— 以下全文约 2600 字,阅读时间约 5 分钟。

产品部落阅读演绎卡

最近参加成都开智学友聚会,聚会破冰活动是每人写下关于自己的三个关键词然后互相交流。我写的是模型-映射-反差,模型代表开智一个多月学习的收获,映射是最新的一点体会,高密度的输入间隙,开始偶尔产生高阶模型相互关联,以及在生活工作中应用的一点点心流,这对个人意义重大,因为第三点自我驱动学习与现实状况的反差,是现阶段最大的困惑所在。模型对现实开始产生映射,意味着两者开始产生弥合的可能,给了我在继续前行过程中平衡两者的勇气。

模型部分,印象最深的除了工作谈之高阶算命术,认知-行动-语言-环境模型之外,就是产品部落的三本书,总结如下:

模型

「形式综合论」の 整体思路

集合论思路给分析问题提供了整体性工具与视野 。通过将问题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分类,将所涉及的元素用集合与不同层级子集的形式进行概括。集合与不同层级子集包括了作为每一个基本元素的关系,以及这些基本元素之间的联系,以形式树状图的形式,建构了尽可能准确的直观性设计思维工具。将每个基本元素通过具体形象和抽象逻辑两种途径分别加以描述得到图解,再以从下至上的方式将每个图解进行叠加,最后得到代表目标问题所有关系集合的整体图解,也即解决方案。

「设计的生态学」の 细节可供

可供性理论将世界归纳为介质、表面与光线,将具体认知归纳为复合性的表面、表面的修正与表现的经验之相互配置。人们不仅通过认知参与到与(政治、文化、物质的)环境的互动之中,更是在过程中获取社会身份与自身意义(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理论)。这给每一次认知过程增加了观察和分析视角,拓宽了认知本身的广度和深度,在实践中提供了物体-行动的多种可能性分析、多重维度的意义挖掘的可能。

「创造知识的企业」の 知识转移

从认识论维度将知识分为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通过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内在化相互转换;在存在论维度知识又在个体-组织-组织之间转移,两者共同在时间维度上形成组织知识的螺旋式创新进程。其实同样模型也可以用来分析个体知识的转化过程,通过参与学习群体形成共感知识,对源头知识、高阶模型的输入形成概念知识,并通过联想、提炼逐渐构筑自身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知识,但现阶段最重要的一点,恐怕还是如何在实践中形成操作知识,从而将知识真正内化,进入到共感知识的下一个阶段。

映射

集合论思路从整体上归纳分析问题,构筑分析体系框架;可供性思维拓宽认知层次,挖掘每一个细节关系的潜在可能性。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从整体和细节两种维度,形成分析问题的方法论。而知识转移过程的明晰化,则促使个体主动加速自身知识的螺旋性转化,以及与外部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将知识模型对现实工作生活进行映射,寻求应用实践的可能,并在实践中内化知识模型。

可行性应用的一种: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房住宅为例,用集合论方法列举住宅的所有相关元素,用可供性思维对每一个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形成关于住宅既有的知识体系框架。再结合开智部落中讨论对Norman老师的提问,阳志平老师的问题是「算法对设计的影响」,如果能将此问题扩大为「算法对生活的影响」,以此视角映射住宅体系,可以提炼出近未来「算法住宅」或者「黑客住宅」产品的初步导则或产品手册,这将给住宅市场目前的微创新设计方法带来一种全新的思路。

反差

个人工作生活与心智学习在自我驱动方面的巨大反差,带来了生活模式的分裂与心智资源的消耗。一个多月来的密集阅读学习,虽有最小行动和执行意图支撑,但上面的困惑反而与日俱增。学习期间每天疲于输入输出,但偶尔间歇的脑力释放,产生了所学知识模型对现实工作生活的映射,这对个人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具体应用的方法,更是弥合学习与工作生活之间反差的解惑之道。学习之道终不惑,鼓舞扬帆再前行。

(编辑:十三维 2017-5-1)

- The End -

↓↓↓ 戳原文,预约开智部落2.0版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