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艺sao客
新京报文娱艺术公号,艺术圈新鲜事、冷知识、尖峰话题一手掌握,艺术里的大众,大众中的艺术,文艺无处不在,sao客无所不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文艺sao客

他最担心相声这朵小花会枯萎丨纪念师胜杰

文艺sao客  · 公众号  ·  · 2018-09-29 07: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撰文:禾聿、张丰(媒体人)

新媒体编辑:报报

部分内容整理自《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28日21时43分36秒在哈尔滨逝世,享年66岁。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0月2日在哈尔滨东华苑德政厅举行。


图源视觉中国


师胜杰出生在天津的相声世家,父母都是相声演员。七岁开始随父登台表演相声,60年代特殊时期不得已中断了相声表演,成为兵团的一名农工。


因为对相声的热爱,1976年在黑龙江省曲艺调演上,师胜杰首次搭档姜昆,再登相声舞台,从此成为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文联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举行了第一个全国的曲艺调演,在那次调演上,师胜杰和于世德合说的《郝市长》获得了创作和表演的双一等奖。


《郝市长》影像资料截图


1984年7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曲艺家协会和《中国青年报》等几家单位在青岛联合举办全国相声新作品评比活动。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担任艺术顾问,师胜杰表演的《肝胆相照》荣获创作和表演双一等奖而登榜首。


侯宝林对师胜杰大加赞赏,有意收其为徒弟。同年7月,在青岛的拜师仪式上,侯宝林现场泼墨赠送“贵在创新”四个大字。


从此,师胜杰成为了侯派相声艺术的传人,侯宝林先生的关门弟子。其艺术表现不仅继承了侯派相声的特点,而且形成了自己文雅清新质朴自然的表演风格。


师胜杰数十年来耕耘在艺术舞台,被广大观众亲切地称为“百姓的十大笑星”。



“我身上流的是相声艺术的血,所以酷爱这门艺术。我从事了专业的相声,以此来养家糊口,走向了职业化的演员生涯。”

——师胜杰


↑ 2分钟回顾师胜杰一生


新京报娱评


中国相声界失去了最好的粘合剂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9月28日去世,对中国相声界来说是格外让人悲痛的消息。师胜杰不但相声说得好,为人也好,如今相声界面临新旧格局的更替,而师胜杰恰恰是各派都认可的粘合剂,毫无疑问,相声界会因为他的离世而受到很大影响。

今年3月,一张姜昆看望师胜杰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就曾传过他病重的消息。今年7月,他曾回到舞台录制了央视一期节目。虽然人们对师胜杰的去世有心理准备,但是谁能填补他离世造成的空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这个空缺不是象征意义上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此前,他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相声艺术委员会主任。他既协助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工作,又能把相声界团结在一起。

师胜杰的好人缘,在如今已是罕见的品质。媒体报道过姜昆和郭德纲的矛盾,姜昆曾在公开场合说郭德纲的作品“三俗”。10年前郭德纲刚起步的时候,局面很艰难,而师胜杰则力挺他。

在今年7月重返荧屏时,师胜杰说:相声艺术是一个大家庭,如果不团结起来,不携起手来共同浇灌相声艺术这朵小花,迟早会枯萎的。

对曲艺界来说,今年9月似乎格外让人悲伤。常宝华、单田芳、师胜杰的相继离世,让曲艺界大为震动。相声和评书这样的传统艺术形式,培养一个人才分外艰难,优秀表演艺术家接连去世让人震惊。而对整个曲艺界来说,在悲痛的同时,又不得不面临严峻的新老交替问题。




本文为文艺sao客(ID:so_art)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