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投脑煎蛋
来源:投脑煎蛋(ID:Brain-egg)
导读:
巴菲特曾说:“伯克希尔本身的成长史能够提供一些生动的例子,说明短期价格的随机性是如何‘阻碍’了长期价值增长。”
2017年伯克希尔年报,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引用了诗人吉卜林的《如果》来讲述面对大跌的正确心态。他说:
当真正的大跌到来,这些大跌提供给了没有被债务束缚的人们绝佳的投资机会。
如果你能保持冷静,当你身边的人们都变得疯狂,纷纷指责你,
如果你能相信自己,当所有人怀疑你,
但且让他们怀疑去吧,
如果你遭等待,却不因等待而疲倦,
或者遭受欺骗,却不用谎言回敬,
或者遭到憎恨,却不用憎恨反击,
能够不得意忘形,也能够不巧言令色……
巴菲特列举了伯克希尔在过去53年(2017年末巴菲特执掌伯克希尔53年)中4次大跌,并评论“未来53年,我们的股价仍会出现类似下跌,但没人知道这样的下跌何时会出现”。
其实,我也一直在想,巴菲特总是重复这些类似的话是为了什么呢?就像芒格说的,接受的人总是瞬间就领悟了,不接受的人说再多也无益。
伟大的先哲把世事的道理浓缩成简练的句子,但真实的生活要复杂得多,要切身的体会和前行。巴菲特“好为人师”的本性让他决定,不断地用事实、案例和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他的受众,当真的需要总结时,他总是用一些朴素的比喻和前人的话语。与《道德经》一样,巴菲特的道理也是要去“用”的。
让我想再让我们想一个简单的问题,巴菲特享受“老师”的角色,那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让我们学会用理性战胜本能。
那让我们跟着伯克希尔的历程,学习一下巴菲特如何用理性战胜本能。
01
1973年3月-1975年1月
(最大跌幅59.1%)
1974年11月1日,巴菲特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以下,为该文的部分节选翻译。
我们询问奥马哈先知沃伦·巴菲特,“你如何思考现在的股市”。
“像一个性欲旺盛的男人,踏入了女儿国”,他回应到,“现在正是投资的时候”。
“我可以投资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他说,“因为你无需强迫自己挥棒,你站在本垒上,投球手向你掷出47美元的通用汽车!39美元的美国钢铁!(但在股票市场上)没有人会把你三振出局。除了错过机会,你不会得到任何惩罚。你可以等上一整天,直到外野手全部睡着,再入场、击球。”
巴菲特的意思是,你要保持冷静和耐心。“你在市场上会与很多傻瓜打交道,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赌场,其他所有人都在喝酒狂欢。如果你能继续享用手中的百事可乐,你就能做得不错。”一开始,人们会疯狂乐观,买下所有看到的新东西。接着,他们会疯狂悲观,开始买入黄金并预测将迎来又一次的“大萧条”。
我们问,既然你这么好看(股市),你正在买些什么股票呢?他回答:“我不想兜售我看好的股票。”
我们问:有没有一些大概的建议?仅仅是常识性的建议。他回复:“购买价格低得离谱的。”
我们追问用什么方式去衡量股价过低呢?巴菲特回答,“用传统的标准:净资产、账面价值、公司的商业价值。最重要的是,坚守在你知道的事情之内,不要太过时髦了。”
“画一下你理解的商业范围,然后剔除掉不符合价值、好的管理层和在困难时期业务风险有限的标准的企业。”
不要选择高科技公司,不要选择多元业务公司。“我不理解它们”,巴菲特说,“买入你想要拥有的企业,而不是你希望这家公司的股票能上涨”。
“水务公司相当简单,报社也很好理解,大型零售商同样如此。”他还提到了宝丽来(Polaroid,摄影器材公司)。“按照某些(低)价格,你没有为未来支付任何(溢)价,你甚至还得到了当下(价值的)折扣。那么,如果兰德博士从他的袖口中变出了惊喜(鸽子),你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就得到了它。”
巴菲特建议,相信你自己的判断,和你经济顾问的判断。不要被你听到的每一条观点和每一条读到了建议所动摇。
巴菲特复述了现代证券分析之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最喜欢的一句谚语:
你正确与否,与他人是否同意你的观点无关。
换言之,智慧和真理不存在于一时的情绪中。
就算这样,如果市场一直没有将它(低价)认为是一种折扣怎么办呢?(如果市场始终没有识别这个股票的真实价值怎么办?)又或者股市始终不见好转?
巴菲特回复:“当我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时,我向我当时的老板本·格雷厄姆问了相同的问题。他对此轻描淡写地回答道,市场最终总会认识到的。他是对的——短期内市场是个投票机,长期来看它又是一个称重器。今天的华尔街,他们说‘是的,它很便宜,但它不会涨上去。’这很愚蠢。那些人之所以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是因为他们能牢牢抓住成功的企业。市场早晚会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
我们提到了诗人吉卜林写下的诗句。
巴菲特回复说,是的,他知晓世界处于混乱中。“你看,我无法构建一个不受灾难影响的投资组合。但如果你担心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恐慌和经济衰退;以现在的价格,这些东西都不会让我困扰。”巴菲特最后说到:“现在是投资和变富的时候。”
02
1987年10月2日-1987年10月27日
(伯克希尔股价不到四周内暴跌37.1%)
在1987年巴菲特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在“流通证券—永久持股”一节中说,他和芒格视这3家永久持有的企业与那些被私有化的企业无异,他还花了大量地篇幅讲述“市场先生”的概念。
以下,为这部分内容的节选翻译。
我的朋友和老师本·格雷厄姆很久以前描述过面对市场波动时(应该如何保持心态),我相信这段话对投资成功至关重要。
他说你应该想象市场报价来自于一位非常乐于助人的、你私人业务的合作伙伴,他的名字叫做“市场先生”。
市场先生每天都会为买走你的企业或为将企业卖给你而报价,从不间断。
尽管你们两人各自拥有的企业的经济特征(业务经营)是稳定的,市场先生的报价却不是。换句话说,让人沮丧的是,这个可怜的家伙有无法治愈的情绪问题。
当他感觉愉快的时候,他只能看到对企业有利的因素。在这种情绪下,他会报出非常高的买卖价格,因为他害怕你会抢购他的企业并夺走他迫在眉睫的收益。在他感觉悲伤的时候,他只能看到未来对企业和世界都不利的因素。在这种情绪下,他会报出非常低的价格,因为他惧怕你会将你的企业卖给他。
市场先生还有另一种可爱的性格:他不介意你无视他。如果他的报价让你不感兴趣,他明天会回来报出一个新的价格。交易完全取决于你的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的行为越是喜怒无常,对你就越有利。
但是,就像是灰姑娘去参加舞会一般,你必须注意一条警告,否则一切都将变为南瓜和老鼠:
市场先生是为你服务的,而不是来指导你的行为。
对你有用的是他的笔记本(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有一天他以一种非常愚蠢的情绪站在你面前,你可以选择无视他或者占他的便宜,但如果你被他的情绪所影响,那将是灾难性的。
当然,如果你不确定你能够比市场先生更好得多地理解和评估你的企业价值,你并不属于这场游戏。就像他们在扑克牌桌上所说的,“如果游戏开始30分钟后你仍然不知道谁是菜鸡,你就是那个菜鸡”。
格雷厄姆市场先生的寓言看似在今天的投资界已经过时了,大多数教授和学者在谈论有效市场、动态对冲和Beta。他们对这些东西的兴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笼罩在神秘之下的技术显然对投资建议的生产商很有价值。毕竟,谁会愿意为“吃两片阿司匹林”这样简单的建议支付高昂的费用呢?巫医无法依靠这样的建议获得名誉和财富。
这种深奥的市场理念对于投资建议的消费者的价值却是另一码事。在我看来,成功的投资并不来自于晦涩的公式、电脑算法或是股票和市场价格行为所发出的转瞬即逝的信号。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可以凭借优秀的商业判断,并且有能力避免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被极具传染性的市场情绪所影响。
从我自己保持不被影响的努力来看,将格雷厄姆“市场先生”的概念深深刻入脑中是非常有用的。
03
1998年6月19日-2000年3月10日
(最大跌幅48.9%)
纵观巴菲特的职业生涯,之前的两次大跌并没有影响到他个人“奥马哈先知”的名声,之后的2008年也没有。甚至,在多次危机中,这位“奥马哈先知”还部分充当了股权市场最后融资人的角色。
唯有这次,巴菲特几乎是遭到了全市场的质疑。大家都觉得科技改变了时代,改变了投资。当然,结局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坚守自己,坚守“市场先生”的概念,又给所有投资者上了一课。
课程中最经典的内容,来自于巴菲特1999年太阳谷的演讲,这篇演讲被基本完整地收录在《滚雪球》的开篇第一章。
The Snowball, (Hardcover)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媒体的只言片语,感同身受一下巴菲特当时直面世界的压力。这种压力是巴菲特整个人生不曾出现第二次的。
1999年,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25.22%,伯克希尔的账面价值仅增长了0.5%,股价下跌19.68%,跑输市场近45个百分点。
1999年《时代周刊》发出疑问:“沃伦究竟哪儿出了问题?”
《巴伦周刊》也直言:“你怎么了,沃伦?”
《华尔街日报》则断言:“顺势投资已经深入人心,专注于价值投资已经完全落伍,学学吧,沃伦·巴菲特”。
04
2008年9月19日-2009年3月5日
(最大跌幅50.7%)
巴菲特将2008年的次贷危机比喻成“美国经济的珍珠港事件”,他说他从来没有用过这样的词汇,仅有这一次。这次系统性危机中,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多次扮演了最后融资人角色。
2008年10月16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著名的署名文章:Buying American. I AM.
以下为这篇文章的部分翻译:
金融系统一片狼藉,在美国和国外都是如此。从金融系统的问题开始慢慢渗出到实体经济,并且现在这种渗出已经开始转变成喷涌而出。短期来看,失业率会继续上升,商业活动会继续萎缩,各大报纸的头条会继续唬人。
所以……我正在购买美国股票。我说的是我的个人投资账户;在此之前,该账户只投资于美国国债(这个账户并不包括我在伯克希尔的投资,而那部分已经确定将全部捐给慈善组织)。如果股票价格继续诱人,我除伯克希尔以外的资产净值将很快全部满仓美国股票。
为什么?
我的买入准则很简单:
当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当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
几乎肯定的是,恐惧现在已经广泛传播了,包括那些投资界的老司机都很恐惧。当然,对于那些高财务杠杆的或者竞争力不强的公司确实应该恐惧。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国家的这么多优秀公司的前景产生恐惧是荒唐的。这些公司的盈利在短期会受影响,但是从今天开始的5年,10年和20年后,很多公司会报出创纪录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