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发布
发布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决策部署、全市重大主题活动、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类信息、文化生活服务类信息、天气和自然灾害等突发性公共事件预警应对信息;回应督办落实网民诉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媒体聚焦:梯级电站保供很给力 ... ·  13 小时前  
三峡小微  ·  三峡集团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座谈 ·  13 小时前  
三峡小微  ·  大国重器前的宣讲:单单的三峡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发布

武汉公布这张优秀成绩单!

武汉发布  · 公众号  ·  · 2024-09-25 12:44

正文


视频:云在蓝天水在城


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
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已建成十二大项目
长江武汉段水质
达到近20年来最优水平
“空气优”悄然从160天提升到289天


打造“千园之城”
全市绿道总长2320公里
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八成
获评国家绿色出行城市
国际湿地城市实至名归



9月23日举行的武汉“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生态环境专场,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不断传来。


这座滨水生态名城,正在聚力干一件大事!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朝辉。彭年 摄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朝辉现场向全市人民报告:武汉正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武汉城市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赵强、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张京念、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能源环保部环保技术室主任李富智、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召集人柯志强、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生态研究室主任沙茜、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队员冷光颖等六位来自生态环境工作一线、志愿者队伍、有关企业和平台的代表分别登台,分享了各自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奋发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现场点评。


“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生态环境专场。彭年 摄


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

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成十二大项目




“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现已高标准建成十二大项目。”武汉城市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赵强现场报告。


2020年底,由城发集团投资实施的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正式启动,围绕长江、汉江岸线396公里及沿江腹地3公里范围,按照生态优先、彰显文化、还江于民等原则,连断点、补空点、提亮点,构建“水、岸、滩、堤、城、人”和谐共生的亲水空间,致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示范、长江大保护的样本、世界级滨水空间的典范。


武汉城市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赵强。彭年 摄


赵强介绍,截至目前,城发集团已高标准、精细化完成了八铺街堤、汉阳江滩、洪山江滩、汉阳碧道、江北碧道、江滩闸口改造、杨泗港都市T台、青山湿地一期、南岸嘴江滩公园、硚口碧道等12个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子项工程。


洪山江滩。


廊道贯通后,“江滩碧道吸氧之旅”将串联起11个江滩公园,让滨江城市客厅串珠成链:杨泗港都市T台龙门吊延续码头记忆;水上运动、露天音乐节等活动为江滩注入新的活力;中华路城市阳台联通红巷、黄鹤楼、蛇山、户部巷、长江大桥等多个景点,抬头是高低错落的古今建筑,低头是江城烟火的温情巷陌。


持续十年的蓝天保卫战

让“武汉蓝”成为常态




武汉的生态之美,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全市上下日益重视生态文明、久久为功持续建设的成果。


为了天更蓝,武汉持续十年打好蓝天保卫战。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江城分外美丽。韩昶光 摄


全市建成各级各类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208个,实现国控、省控、市控、区控、街道空气质量监测全覆盖,24小时监控周边区域空气质量。


同时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打造了集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时数据、异常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大气污染防治数智化平台,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飞检、量子科技溯源、大数据协同分析,实现区域污染精准排查、靶向治理。


主旨报告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市组织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000余个,钢铁行业和所有燃煤火电机组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23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装机容量比“十三五”末增长148.5%。


青山江滩沙排音乐节。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网络。武汉积极创建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新能源配送车辆保有量达到2.65万辆,城市配送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75.34%,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81.1%,获评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


十年坚持不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3年的160天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289天。


“微笑天使”回来了

净水保卫战宣告胜利




大江平阔,江豚逐浪。


江豚的回归,是长江武汉段生态环境改善的标志性事件。


“这也说明,五年来,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成果显著。”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冷光颖现场报告。


江豚在长江武汉段嬉戏逐浪。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推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武汉全力以赴答好长江大保护“必答题”,牢牢管住1842个排污口,守护一江清水永续东流。截至今年6月,全市完成1826个排污口整治,已完成目标任务的99%。


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队员冷光颖。彭年 摄


在黄孝河边清廉公园,广场上热闹非凡。广场下,是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铁路桥地下净化水厂,正式投运近两年,每天10万吨污水在这里被处理净化,为黄孝河明渠注入源源活水,昔日的黑臭水体蜕变成水清岸绿的景观河。


除了净水行动,武汉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报告显示,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15个污染地块土壤修复项目,硚口古田片区通过“整体搬迁、一体修复”,从“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


组织实施城市降温行动。推进“通风、活水、增绿、透气、降碳”五大专项行动,努力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新洲区、蔡甸区、黄陂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钢铁长子绿色转型

投资134亿元,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0%




我市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着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在创成A级绩效后,我们不仅在减排上达到了国际最高标准,在节能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仅烧结机改造一项,2024年上半年就节约用电8692万度。”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能源环保部环保技术室主任李富智现场向观众报告。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能源环保部环保技术室主任李富智。彭年 摄


2018年以来,武钢有限累计投资达134亿元,实施了109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整体施策做好气、水、固废全方位污染治理和节能工作,主要污染排放量下降60%,绿色转型发展初见成效。


“现在,公司绿化覆盖率达到35%,处处绿树成荫,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钢铁厂。”李富智说。


“武汉环沙湖产业带形成碳交易等全口径碳产业链条,已成为展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双碳’战略成效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窗口。”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张京念说,中碳登成功举办了全国碳市场周年庆、中国碳市场大会等系列活动,吸引57家涉碳企业、智库入驻中碳登大厦,初步形成“一栋楼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圈,推动“环沙湖双碳服务产业带”的发展。


“武汉已崛起千亿碳产业,我们将持续助力培育湖北武汉低碳产业集群。”张京念表示,将深度服务“环沙湖双碳服务产业带”建设全面起势,助力湖北形成超5000亿规模的低碳产业集群。


“园区每年可处理各类城市废弃物200万吨,全市四分之一以上的各类生活垃圾在此处理并循环新生。”武汉环境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建亭通过视频介绍,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将固体废物“吃干榨净”,让垃圾变废为宝。


自园区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投入运营以来,已累计接收生活垃圾10万余吨,生产绿电约3900万千瓦时,可满足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炉渣还生产了580余万块再生砖,可铺满约120个篮球场。


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张京念。彭年 摄


探索GEP核算
让绿水青山价值可感可测




多位报告人现场分享,武汉健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更多力量建设美丽武汉。


今年5月,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江夏区灵山矿区经过生态修复治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到2.58亿元,十年间增长一倍多。从昔日伤痕累累的废弃矿山到现如今游人如织的网红打卡地,灵山的蝶变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生态研究室主任沙茜以江夏灵山的“绿色转身”为案例,讲述了武汉让绿水青山的价值可感可知可测的创新探索。


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生态研究室主任沙茜。彭年 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