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倪叔,科技商业观察者,电商一线老兵。分享个人思考,电商洞见,快速学习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美团 支付宝位列前10 自如 平安生活 ... ·  2 天前  
涵江时讯  ·  京东最新发布!涨薪! ·  2 天前  
涵江时讯  ·  京东最新发布!涨薪! ·  2 天前  
电商行业  ·  网红羊毛月出事了,账号被禁,冲上热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我们惧怕网约车,如同百年前我们惧怕汽车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 公众号  · 电商  · 2016-12-06 16:00

正文

早上打开手机看到一条新闻:11月29日,厦门网约车新政出台,实施细则对厦门网约车车型和驾驶人身份做出相关规定,值得一提的是,在厦门开网约车并没有对本地户籍做强制规定。


继今年10月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出台规定之后,全国各级城市亦纷纷跟进。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的《网约车管理办法》普遍对网约车采取了“高标准,严要求”的高线原则,被不少人戏称为“网约车禁止办法”。


倪叔无意讨论厦门网约车的新政合理性与否,只是在看到新闻的瞬间感知到一个状态:我们现在惧怕网约车,如同百年前我们惧怕汽车


无论是政府的网约车新政,还是媒体对网约车日常纠纷乐此不疲的报道,都来源于类似这种心理,只有持续处于戒备和审视的状态,才会造就对准入规则的小心谨慎,对待争议事件的一惊一乍……在我们人类的历史故事里:新产品总是遭到歧视。


但故事也有一个相同的结尾,就是新产品最终取代了老产品,原因无他:因为新产品还在一直进化,而老产品除开说新产品不好之外,已经丧失了优化自身的动力;


从前网约车时代的一手遮天,到网约车时代的倍感压力,除开:抱怨诉苦,攻击抹黑,组织罢工之外,从未考虑过反省自身问题,改善服务态度,这是我始终不喜欢出租车团体的原因所在!


虽然我有时我也会抱怨滴滴的加价问题,但我很清楚的知道:基于市场化逻辑的网约车,会一直以用户体验为先,保持进化的能力!


猎鹰计划,滴滴安全的又一次自我进化


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同期滴滴出行正式宣布“猎鹰滴滴现场保障计划”(简称“猎鹰计划”)在南京上线。当事故发生后,代号“猎鹰”的滴滴现场调查员将通过平台派单的形式,在最短时间内抵达事故现场,提供现场勘查指导,及时处理交通事故、人伤处理,解决司乘冲突等。


担任“猎鹰”的调查员都是从滴滴司机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除了需要符合平均驾龄5年以上、年龄在25岁到45岁之间等基本要求,还需通过严格的面试、笔试,专业培训,可实现7×24小时随叫随到。


目前,猎鹰计划已在南京落地,效果良好。当滴滴出行平台所产生的订单,在实际行驶过程中不幸发生交通事故或产生司乘纠纷等状况时,司机和乘客都可通过城市专线报案求助,工作人员在掌握信息的同时,会根据调查员车辆的GPS定位,通过微信群、电话就近给调查员派单。接到勘察派单之后,调查员将在最短时间内抵达现场,为平台的事故提供现场勘查指导。


上个月,南京绕城高速发生一起交通意外事故,该事故造成司机及三名乘客重伤,调查员杨女士接到任务后前往现场。因四名伤者重伤昏迷,医生和交警无法联系到家属,调查员先行垫付2万元急救费,及时让伤者得到救治,同时还配合交警展开后续工作,通过滴滴平台的信息,找到了伤者的家属。

   

据猎鹰计划负责人透露:春节之前,猎鹰计划将在青岛、武汉、杭州等城市落地,相关招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2017年,全国30多个城市也将同分批上线该计划。而且除开纵向扩展城市数量,还会横向扩展多业务:覆盖多个技能。调查员的职责不单局限在事故现场勘查指导,可能还会包括司乘急救、道路救援、住院探视、特殊人群保护等方面。


而此前,滴滴就一直致力于完善平台的安全保障,不断提高事前审核、事中保护和事后保障等工作。


去年,滴滴推出业内首个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保障司乘权益,并设立了安全管理委员会。今年6月起,滴滴陆续升级、推广了“三证验真”、“号码保护”、“人像认证”、“行程分享”、“车型一致”、“紧急求助”、“安全驾驶”、“司乘平台意外综合险”、“先行垫付”等功能,为司乘双方提供全方位的出行安全保障。


而此次猎鹰计划的出现,将滴滴平台上庞大的,网络遍布全城市主要城区的超1500万司机资源调动了起来,形成特别行动组,第一时间支持事件现场,极大避免了悲剧的发生,是滴滴安全的又一次自我进化;


滴滴出行方面表示,安全永远是滴滴最为注重与关注的议题,乘客与司机的信任是滴滴最宝贵的财富。滴滴将本着安全第一,体验第二,效率第三的原则,持续升级完善安全管理工作,为广大乘客和司机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服务和保障。


网约车安全吗?不宜用老眼光来看问题


自网约车新政以来,安全问题,似乎被渲染成了网约车的“软肋”所在,属地版的网约车征求意见稿里,基本无一例外地以“安全保障”为旗,抡起严苛准入的砍刀。比如要求网约车越新越好、乃至新到极致。


但要知道的是安全是个相对的概念,衡量一种出行方式是否安全,管理是否到位,应该以保障机制和事故概率而非个案的曝光程度为标准。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分析》,2015年全年,巡游出租车的万车伤亡事故率为32,万车死亡率为5.39。而在刑事治安方面,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发生在巡游出租车刑事治安案件起数也高达1067件。


11月30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发布《涉App出行平台交通事故案件调研报告》中,因为2015年海淀法院受理涉APP出行平台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仅有1件,2016年受理此类案件也才“达到6件”。


显然,从数据来看:按照订单事故比例来推算的话,网约车的安全性是不低于出租车的。


但在实际的操作上,网约车作为新生事物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小到绕路丢手机,大到交通事故或刑事按键,只要跟滴滴有关,基本都在第一时间被媒体曝光,因而争议巨大,被冠以“网约车不安全”的原罪说;


而对于传统出租车、黑车的安全问题,除非重大恶性事件,否则很少收到关注与报道;这期间巨大的反差,造就了:媒体及管理部门在处理上厚此薄彼;


在倪叔看来:这显然是在用老眼光在看问题——只基于过往的经验来做价值判断,而忽略了比较是动态平衡之中进行的,网约车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正在自我进化——正是由于媒体的关注放大,将问题时时刻刻暴露在媒体和消费者面前,滴滴才有压力和动力不断完善其安全系统;


在外部监督上,网约车已经走在了出租车和黑车前面,同时在此压力下,平台的准入审核,内部的整套管理体系,及事故发生后的一系列保障机制,均比出租车、黑车更加完善。


在网约车的安全性问题上,倪叔无意猜测与评论各地方新政的得失,但正如马化腾近日呼吁的那样,网约车不要一棒打死,要相信技术与市场的力量,会自我进化,进而解决问题。


一味的限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合理的引导谋求双方的共赢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