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嗨皮士旅行
创意旅行策划工作室,帮助热爱旅行的年轻人实现自由旅行的梦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台军“航母杀手”首曝光,网友群嘲 ·  昨天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哪吒2周边合集!你抢到了吗 ·  2 天前  
世界说  ·  两个月98起事故 美国航空事故为何频发?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南部战区公布现场视频!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爆料:美国拒绝共提涉俄草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嗨皮士旅行

极端天气下,敦煌“死亡倒计时”...

嗨皮士旅行  · 公众号  ·  · 2024-07-06 16:30

正文



今年的西北旅行可以说是大热门!暑假刚开始,莫高窟的票已经快抢空了。来到莫高窟的门口, 所有人都得走过一座桥,桥下土地干涸压根看不出水的痕迹。


今年去莫高窟的领队说,这条从不见水的 河两边开始修堤坝了。 在如此干旱的地方防洪,有必要吗?


事实上,在过去十多年间,莫高窟门前这条大泉河至少发生了 三次百年一遇的极端降雨和洪灾。



2011年6月,山洪直接淹没了广场,2021年,一场罕见的冰雹雨, 就在近几年“极端气候”一词已经不鲜见,去年河南百年不遇的大暴雨,今年春天广深地区的雷暴大雨,就在前天漠河40℃高温...



而中国西北地区西部降水增加趋势已经持续了30多年,这并不会改变西北干旱的整体气候特征, 但“暖湿化”对于脆弱的莫高窟,几乎可以算是一场灾难。


要防“三百年一遇”的洪水,冬季要防逐渐频繁的暴风雪,春季的沙暴也逐年增加... 敦煌风景,看一眼少一眼。



而众多的敦煌风景中,要数莫高窟最脆弱!时间上它跨越十六国 前秦、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 ,距今1600多年。


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415尊泥质彩塑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把莫高窟壁画平铺开来足够覆盖6.3个标准足球场... 莫高窟是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 的佛教艺术地。



但死亡,或许是莫高窟终究逃不过的命运。


莫高窟或将湮没黄沙之中,或将随着极端气候增加损毁。那时你只能在博物馆里追忆莫高窟千年时光中堆积的传奇。



每到夏季大西北的旅游旺季,我们都要和莫高窟门票预订系统斗智斗勇,每天放票量不多,提前预约抢票难度堪比抢一张春运火车票,进入莫高窟是 不允许拍照 的, 手机、相机、尤其是闪光灯,一律NO!


《石窟艺术的创造者》 潘絜兹 1954年


以至于很多队员会抱怨观赏的时间不够,在莫高窟现场,你会看到大量关于保护莫高窟的宣传,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生物活动...都会对洞窟造成破坏, 但只要洞窟还在开放观赏,伤害就一直在发生。



大概所有来到敦煌的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走进莫高窟,一睹那些千年前 精美绝伦的壁画。


但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莫高窟,是经过 抢救修复 的。在清朝末年20世纪初发现莫高窟时,这里已经沉睡了近900年,元、明、清三朝荒废,让这里呈现出一片荒芜的景象。


1914年的莫高窟


窟前木栈道毁坏坍塌,常年风沙堆积,掩埋了下层的洞窟。



百年间,莫高窟经历了各种劫难,很多人遗憾自己没能看到它最初的样子,如今的莫高窟限流限时对外开放,但进入参观的每一位 游客每呼吸一次 ,就是对壁画的一次破坏。


修复一种叫 壁画之癌 酥碱病 ,并没有彻底有效的办法,一代代敦煌人持续付出,只是 延缓它消逝的时间而已。



就如开篇所说,未来50年到100年内,莫高窟或将湮没黄沙之中,或将因为极端气候不断增加而加速损毁。所以莫高窟到底 应不应该继续对外开放参观呢? 去过看过的人精神为之震撼,没去过的人对这至高艺术无限向往...


总会有两种声音: “既然破坏严重就不要开放” “正因为即将消失才要抓紧去看” ,无论哪一种声音都有它的道理。不过小编认为最折中的办法就是目前的 保护性开发 ,既让人们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自然奇观与艺术盛宴,又让文物景观得以喘息,延缓它消亡的速度。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就让子孙后代只能在博物馆里看些虚拟影像,那未免太过残忍,如今无数艺术作品灵感源于敦煌,绘画配色、歌舞、音乐、服饰...这证明让人们了解敦煌感受艺术的重要, 所以,看是一定要去看的,更要心怀虔诚的文明观看。



如果敦煌的消亡不可避免, 就请让它再迟一点到来,当然 文物保护工作者 也为 莫高窟应对气候变化做了很多未雨绸缪的工作,延缓了壁画的老化和褪色。


今天游客来到莫高窟,驻足仰望洞窟门楣上方的壁画,仍然能看到千年时光里的流光溢彩。希望这艺术的华彩 还可流转久一点,更久一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