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识泥土六二三
学点东西,搞点生活,贼有意思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lisha全球出海日记  ·  跨境电商AI工具终极指南:2024年高效运营 ... ·  8 小时前  
雨果网  ·  安克拟募资2亿“杀回”储能赛道 ·  11 小时前  
MiyueMedia  ·  1688overseas?在美区的TikTo ... ·  3 天前  
MiyueMedia  ·  1688overseas?在美区的TikTo ... ·  3 天前  
雨果网  ·  1688加码跨境业务:推出“1688over ... ·  3 天前  
雨果网  ·  T86风波之后,大批卖家押注海外货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识泥土六二三

硅/石墨复合电极性能受困于竞争(脱)锂化?如何搞定?

知识泥土六二三  · 公众号  ·  · 2025-01-14 10:06

正文


大家好!今天一起来探寻硅/石墨复合电极的神秘之处——《In Situ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etitive (De)Lithiation in Silicon/Graphite Composite Electrodes via Electrode Curvature Measurement》发表于《ChemElectroChem》!想象一下,这些小小的电极可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角色哦!就好比一场微观的马拉松比赛,里面的硅和石墨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脱)锂化过程,直接影响着电池能不能跑得更远、更持久。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了解啦?那咱就赶紧出发!

* 本文只做阅读笔记分享 *

研究背景

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赛道上,大家都在拼命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时候,硅作为负极材料,有着超高的比容量。但是呢,它也有个大毛病,在(脱)锂化的时候,体积发生 显着 变化,结果就导致了各种问题,像电极断裂、电接触丢失,还有那个固体电解质界面(SEI)也不稳定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就这样被无情地缩短。

所以呀,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硅和石墨组合在一起,形成硅/石墨复合电极。硅负责提升容量,石墨则稳住局面,保障稳定性。可别小瞧了这个组合,它们之间的竞争性(脱)锂化过程那叫一个复杂,就像一团乱麻,用电学量去分析根本搞不定。

之前用X射线检测技术等方法,虽然也努力尝试了,但都有缺陷。比如说,这些方法都假设微观的晶格参数和宏观的(脱)锂化状态有直接联系,可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干扰晶格参数,而且长时间用高能量射线照射,材料的晶体结构都被影响了,从轻微的变化到出现人工相变,问题一大堆。

电极曲率测量原理

当双层电极充电时,活性层会膨胀或收缩,而集流体却纹丝不动,这就导致电极不得不弯曲,就像一个弯弯的小月亮。利用这个原理开发了一套超厉害的电极曲率测量系统。

大家看这张图,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楚了?不过,对于硅/石墨复合电极,之前的单悬臂电极测量系统就不好使了,因为它分不清电极里两种活性材料的变形情况。于是设计了全新的包含平行硅电极和石墨电极的系统,就像给电极们建了一个新赛道。只要能找到电极曲率和容量之间的关系,就能成功分析它们的竞争行为啦。但这里有两个重要前提哦,一是要保证电池系统有可比性,二是得确定电极曲率和容量的准确关系。

实验部分

为了揭开这个神秘面纱,我们精心准备了三种电极。首先是传统混合硅/石墨电极,把硅粉和石墨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再加上一些添加剂,搅拌均匀后涂在集流体上,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

然后是中间配置平行电极,它的做法有点特别,是把两种活性材料分别制成电极,再巧妙地拼接在一起,通过电路让它们保持电连接,就像给它们牵了一根隐形的线。

最后是模型电池中的平行悬臂电极,这个可是专门为这次研究定制的。选用了特殊的材料和结构,用磷酸铁锂电极作对电极,还加了锂金属参比电极,并且采用低C率进行充放电,就像给电池做了一次温柔的按摩。

做好电极后,对三种电池进行了恒电流循环测试,同时用专业仪器测量模型电池中电极的曲率。还通过单悬臂电极实验来确定石墨电极的容量-曲率关系,每个实验都至少重复三次,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就像给数据上了三把锁。

结果与讨论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我们有了重大发现!看这张图(展示三种电池配置的电压曲线对比图),三种电池配置的电压曲线高度重合,这说明电池性能非常稳定,设计的模型电池在低C率下研究硅和石墨的竞争性(脱)锂化行为是完全可行的。

不过,要是电流增大,模型电池的额外阻抗可能就会出来捣乱,影响结果。

再看看这个(展示电极曲率随时间变化图),充电时硅和石墨电极都会弯曲,但是它们的曲率和(脱)锂化时间呈现出非线性关系,而且硅和石墨电极的曲率变化趋势明显不同。这背后其实就是竞争性(脱)锂化过程在捣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