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教智慧
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家庭教育公众平台,由“立德树人 家校共育”工程主办.为您提供家庭教育知识、方法,全方位指引您培养优秀孩子、营造幸福家庭!与1000万家庭共同学习交流!100多位教育专家为您提供服务!
51好读  ›  专栏  ›  家教智慧

哈佛硕士:优秀的孩子,都是家长“套路”出来的

家教智慧  · 公众号  · 教育  · 2023-06-11 19:25

正文

作者 | 帆书 · 宛宇

来源:帆书育儿号(ID:readingclub_yeh)


父母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才能走在变好的路上。



01


曾看过这么一则故事:
 
一位8岁的小男孩,自信地在老师面前唱了一首歌,结果等来不是夸奖,而是老师的批评:

“你五音不全,不适合唱歌”。
 
小男孩特别难过,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他说:

“你很有音乐天赋啊,今天唱得比昨天好,你将来一定会成为歌唱家。”
 
后来,小男孩真的如妈妈所说,变成了歌唱家。

他就是意大利著名歌剧家恩瑞哥.卡罗素。
 
妈妈的睿智,让我想起了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启示:信任和期望是可以“激活”孩子的智商和能力。
 
孩子是否出色,实际上取决于大人们如何去“骗”和培养。
 
正如哈佛硕士何亮所说:


优秀的孩子不是逼出来的,都是家长套路出来的。

引导孩子找到自我价值感,才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课。
 


02

逼迫,让孩子心理产生逆反
 
家庭教育专家张霆炜说:

“90%的家长想让孩子接受一件事情的时候,多数会采取逼迫的方式,可结果却会越来越糟。”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微博上一名江苏爸爸逼迫儿子读书的视频引起热议。
 
小男孩因为不肯读书,爸爸在反复劝说无果后,开始砸儿子心爱的玩具。
 
看到玩具被砸,小男孩一边哭,一边大叫:“这是爷爷给我买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可爸爸依然没有停手,不停地质问儿子读不读书。
 
小男孩吓得大喊:“我读我读。”
 

可小男孩在跳到床上去拿书时,嘴里仍然倔强地说:“我就是不读书”。

 
许多网友们都纷纷评论:“这样的教育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反感学习。”
 
逼迫打压,能满足父母一时的心理,却让孩子有了一生都难以消弭的伤疤。
 
网上曾有个热门提问:“你是怎么看待父母的逼迫教育?”
 
有个高赞回答是:“我们和解了,但是,我还恨他们。”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简单粗暴的教育,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痛苦失落。
 

 
浙江的一个7岁的男孩从小被妈妈逼着学钢琴。
 
只要练琴不专心,妈妈就逼着他重弹。
 
尽管男孩多次跟妈妈提出不想练琴,但妈妈根本不为所动,坚持要他完成每天的练习。
 
结果,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上课时还经常走神,成绩也是班上倒数。
 
《心是孤独的猎手》里有一句话:


一个人不能抓起自己的孩子就把他们捏成他想要的样子。不管是否会伤害到他们。
 
每个孩子的个性脾气各不相同,父母越想塑造孩子,越要留出耐心去引导孩子、发掘兴趣。
 
盲目的逼迫孩子,只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当孩子被逼得难以专注,失去学习的兴趣时,孩子心理只会蒙上一层叛逆的阴影,与父母期待的样子渐行渐远。
 
03

套路,让孩子找到信心
 
为人父母,要懂得语言的魅力,它可以轻易打击孩子的心灵,也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智慧的父母善于用语言“套路”孩子,让孩子找到信心,积极进取。
 
舅舅家的表弟读小学时,调皮捣蛋,成绩也一般,经常被老师通知喊家长。
 
一次老师对舅舅说:“我们班上30个学生,就你家小孩最调皮,在座位上都坐不住3分钟。”
 

回家路上表弟以为爸爸会批评他,不料舅舅却对他说:


“老师今天表扬你了,说你原来1分钟都坐不住,现在能坐3分钟,下周就能坐5分钟。”

 

 
表弟非常开心,从那之后慢慢地能坐住10分钟、20分钟了......
 
表弟上初一时,期末在班上考了第16名,他很沮丧,因为这样的成绩基本与重点高中无望。
 
可舅舅却对表弟说:

“我之前看过一个报道,说的是班级里考第10名的孩子,长大后成就最高,你现在只需要努力一点点,就有机会成为有出息的人。”
 
表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被点燃起来了,马上和第十名去对比差多少分。
 
果真,他第二学期考到班上第9名。
 
舅舅又对他说:“考到年纪第十,你就有可能成为学校里成就最高的人哦。”
 
随着成绩的提升,表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后来还顺利地考入了重点高中、211大学。
 
正是舅舅善用“套路”,才培养出了自信坚毅的孩子。


内心轻松的孩子,才有自信和动力去拼搏;而父母真诚的鼓励,才是孩子前进路上最好的燃料。


 

台湾作家刘墉儿子刘轩读初中时崇拜舒马赫,整日梦想成为一个赛车手,因此开始厌学,考试成绩下滑严重。

 

刘墉就故意和儿子打赌,只要考试不交白卷,而且还考零分,今后的学业就一切自便,父母不会干涉。
 
结果第一次考试,刘轩考了个“C”。
 
为了考到零分,刘轩不由自主地开始努力,有把握做错的题越来越多。
 
一年后,刘轩成功考了第一个零分。也就是说,试卷上的题目他实际上都会做。
 
结果刘墉听到儿子考零分后,高兴地做了一大桌子菜庆祝,还对刘轩说:

“恭喜你终于考到零分,拿满分的人才有能力考零分哦。”
 
被爸爸套路后,刘轩也慢慢淡忘了赛车手的梦想,反而努力考上了哈佛。
 
亲子专家阿黛尔•法伯曾说:

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真正厉害的父母都是“套路”高手。
 
他们深知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成为温室的花朵,而是引导孩子可以独立应对生活中的风霜雪雨。
 
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感受,接纳他们的情绪,并用“套路”去引导孩子尝试、拼搏的勇气,孩子也会在实践中感受到父母的真诚。
 
04

父母懂“套路”,孩子更优秀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说过:


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要对孩子不吝夸赞,学会“套路”。
 
当然“套路”孩子,不是给孩子无根据的乱夸。
 
而是真诚真实地鼓励孩子,激发出孩子的潜能,塑造优秀的品格。
 
1.以退为进,激发孩子自驱力
 
泰国一位妈妈的教育方式就很值得学习。
 
5岁的男孩不想上学,她没有责骂孩子,而是跟他商量:如果可以在街上捡垃圾,并赚到很多钱,就帮他请一天假。
 
男孩满心欢喜地答应了妈妈的要求,憧憬着不上学的快乐时光。
 
于是,男孩跟着妈妈一起外出捡垃圾。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经过一天的努力,他捡了2公斤的可回收垃圾,卖了6美分。
 
回家的路上,男孩又累又渴,可卖废品的钱却不够买一瓶水。
 
妈妈没有心疼他,而是陪着他饿着肚子走路回家。
 
这一天,妈妈教会他一个道理:“比起工作,读书那点苦根本不算什么。”
 
视频最后,妈妈问男孩:“明天你想要工作还是去学校?”
 
他大声回答:“我想要去学校。”
 
英国作家班扬说过:“你若希望你的孩子总是脚踏实地,就要让他们负些责任。”
 
有时,父母单纯的“为你好”不如让他承担后果。以退为进,才能激发出孩子的的自驱力,帮助他成就独立睿智的个性。
 
2.适当示弱,培养孩子成就感
 
网上有一句话:“会对孩子示弱,才是家庭教养的利器。”
 
父母适当示弱,会激发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潜力,让他们学会自主和担当。
 
主持人周洲为了让儿子跳跳养成早起的习惯,故意对他说:

“妈妈最近特别累,明天早上可能起不来,你当我的爱心小闹钟,六点半准时叫我起床好不好?”
 
跳跳答应了妈妈,自己每天定好闹钟,准时起床去叫妈妈。
 
生活中碰到一些小问题时,周洲也经常对儿子说:“跳跳,这是怎么回事啊,快来帮帮我。”
 
跳跳立即就会跑过来帮妈妈,认真地去思考如何处理。
 
正是周洲总是给跳跳示弱,让跳跳越来越自信,不但成绩优异,而且各项生活技能也掌握得十分娴熟。
 


当父母学会示弱,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孩子才会越来越有动力,勇于探索和思考。
 
3.放大优点,给孩子心理暗示
 
综艺节目《亲爱的小课桌》里,傅首尔辅导小朋友做作业的方法就很令人称赞。
 
徐敬凯是一个敏感拖拉的孩子,傅首尔在辅导他做数学题时,一来就夸他:

“这作业对你来说一点都不难,你绝对可以快速完成。”
 
徐敬凯在擦掉正确答案,重写一遍时,傅首尔立即给予认可:

“凯凯你是觉得写得不好看,所以才去擦掉重写的吧。”
 
听到徐敬凯说:“妈妈觉得我不好,总是额外给我加作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傅首尔马上表示:“你妈妈有这么好的儿子,肯定很知足,给你布置这么多作业,也是因为你太聪明了。”
 
在傅首尔的夸赞下,徐敬凯做作业开心又高效,后来还主动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自信地当众跳了一段街舞。
 
心理学上有个“保龄球效应”:两名保龄球教练训练各自的队员,队员们都是打倒了7只瓶。
 
一名教练对队员说:“你表现很好,打倒了7只。”
 
另外一名教练说:“你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
 
结果听到夸赞的队员成绩不断提升,而被批评的队员打得越来越差。
 

对孩子来说,放大他的优点,就是给他心里埋下自信的种子。
 
真正爱孩子,就是当他的短板稍微有一点进步的时候,不要吝啬夸奖和肯定。
 
放大孩子优点,为他的每一次进步而欢呼,孩子才会如预期般优秀出色。
 
05

写在最后
 
作家林清玄说过:

每个孩子都本该是上好的孩子,关键在于父母的“骗术”。

 
我们越想孩子优秀,父母越要稳住心态,学会用策略去的“套路”孩子。
 
父母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才能走在变好的路上。
 
当家长放下虚假和期待,真正共情孩子,孩子便可从父母的套路中汲取力量,增添信心,从容面对未来。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在艰辛的家庭教育中保持睿智,细心发掘孩子的优点,养出一个真正独立且真诚友善的孩子。

-End-

作者 | 宛宇,来源于帆书育儿号(ID:readingclub_yeh),和孩子一起,终身成长!
图片 | 图虫创意


推荐文章
大爱猫咪控  ·  这估计是我见过被猫打得最惨的狗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