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华尔街见闻精简整理
6月5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2017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TOP50》报告时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以及成渝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抓住这五大城市群的发展机会才能把握住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
2017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TOP50
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上海、北京、深圳投资吸引力仍保持全国前三位,1.5线城市中天津首次排名进入前4;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重庆等核心城市经济基础强、人口流入多、市场需求旺盛,排名均位列前10。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城市投资吸引力保持领先优势。
中国五大超级城市群格局形成
报告指出,在国家规划层面,城市群的发展也将进入加速期,未来中国核心城市群的空间格局也逐渐清晰起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的叠加区域也将是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
京津冀本身就是三大战略之一,发展潜力最为突出,长三角、长江中游以及成渝城市群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沿线,是东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最主要横向通道,而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承担着海上对外开放以及创新升级的使命。
以上这五大城市群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抓住这五大城市群的发展机会才能把握住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
五大城市群经济与人口分布
占国土面积11%的五大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国55%,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潜力最突出的地区。
1、长三角、京津冀与珠三角三大传统城市群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效益,三大传统城市群都处于领先水平,也仍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其中京津冀城市群规划规格高、政策执行力度大都表明京津冀将呈现追赶之势,与长、珠三角城市群的差距将缩小。
2、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虽然人均效益仍与发达城市群相差较远,但其依然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也是带动整个中西部崛起的核心,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珠三角城市发展最为均衡,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差距较小,京津冀城市间梯度差异较大,成渝仍处于中心城市独大阶段。
1、从城市群GDP经验数据来看,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梯度均衡;长三角与长江中游作为跨区域城市群,内部形成多个都市圈,多中心的结构使资源相对分散,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内多个中心城市实力均突出,城市群内竞争激烈;京津冀城市间的巨大差距也意味着后发城市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成渝仍以重庆和成都两大核心城市为主,城市群框架尚未形成。
2、从人口增量来看,京津冀、珠三角、成渝都是双核驱动的城市群,城市群内两大核心城市人口增量占比均超过整个城市群的六成。
京津冀城市群受益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五年常住人口增加近700万,人口凝聚力居首;
珠三角城市虽然面临制造业向内陆转移的压力,但2015年人口规模相对2010年仍增长4.6%,人口吸引力突出。
深圳和广州仍是珠三角人口流入最多的两个城市;
成渝城市群的人口增量也几乎被重庆和成都瓜分,两市人口增量几乎占到整个城市群的八成,表明无论是沿海地区的人口回流,还是对周边人口的吸引,重庆和成都无疑成为西南区域首选,这也是城市群发展不可避免的强核阶段。
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跨区域城市群,多核心发展是其重要的特征。
目前仅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形态形成
夜间灯光格局印证了中国城市发展路径和城市群的形成过程。
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虽然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以及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是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群的发展是渐次推进的,显然这五大城市群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之中。国内目前仅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形成大面积高亮度区域,城市群形态形成。
核心城市产生辐射和外溢是城市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只有核心城市经济体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外溢效应,目前国内仅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GDP达到2万亿规模,开始辐射周边。
从NOAA最新的夜灯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仅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形成大面积亮度较高区域,表明长、珠三角城市群相对成熟,形成了城市群应有的城市层次与结构。
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天津亮度显著高于河北,更多地区仅核心城市亮度较高,如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成渝城市群的成都、重庆;中原城市群的郑州;海西城市群的福州、厦门;关中城市群的西安等。
这也表明,这些区域尚处在发展初期,核心城市虹吸效应远大于外溢效应,尚未形成区域间的联动发展。
转载请回复 授权 查看须知
若觉得见闻君写得不错,
请点下面的或转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