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台今日关注
民生无小事,今日多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台今日关注

职称改革力度大 没论文也能评上

广东台今日关注  · 公众号  · 广东  · 2017-02-16 21:0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2017年伊始,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马上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未来职称评定将会有哪些大变化呢,这项改革的“含金量”高在哪儿?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级班主任刘洪宇在2012年评上“副高”职称,根据目前的评审制度,去年已经够资格参评“正高”职称,但无奈一直卡在学术论文这一关上。

广大附中高三级班主任 刘洪宇

“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陪着学生, 忙着备课、批改作业、上课和 找学生谈话以及进行心理疏导 已经把我们大部分时间占据了, 不可能抽出时间去写论文搞科研, 所以我现在虽然在年头上够了, 但还是无法参评。”




记者 谈兆麟

“因为工作任务繁重, 无时间写论文争取更高职称, 和刘老师情况相同的大有人在, 有人说这是制度上的缺陷, 久而久之形成了唯论文, 唯资历等消极现象, 也间接催生了学术造假, 花钱做文章等的不正之风。”



改革明确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最受关注的是,改革要求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改变一直以来由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职称评定的现状。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老师认为,只有身处本领域,对此有深入研究和深刻体会的评价主体,才能够对人才作出更科学的评判。


广大附中高三级班主任 刘洪宇

“由学校每一个学科的资深高级教师, 他们组成一个学术评聘委员会, 那么老师再参加评聘的话, 就是由这个委员会的, 资深高级教师来把关, 就是把主动权交给了我们老师, 效果更好也更公平。”




法治广东研究中心主任宋儒亮认为,职称改革的方向正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评聘脱节的现象。但同时对评审专家的要求更高,评审专家遴选机制需要完善。

法治广东研究中心主任 宋儒亮

“就拿决策报告来讲, 当做出来这个决策报告, 跟大家看法不一样的时候, 那认还是不认, 实际上这个我觉得, 这既给了参与评定职称的人, 更多的机会和方式来证明自己, 但同时出给评职称的人更高的难度, 所以要求他们有专业能力、眼光, 也要有更强的包容意识和前瞻性, 否则造成“你好我好大家好”, 轮流“坐庄”就麻烦了。”




本次职称制度改革明确规定,对职称外语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广东台记者:谈兆麟




民生无小事 今日多关注


本微信为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唯一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欢迎各位通过微信报料,报料时请务必留下您的联系电话!



长按二维码关注,马上报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