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2017年伊始,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马上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未来职称评定将会有哪些大变化呢,这项改革的“含金量”高在哪儿?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级班主任刘洪宇在2012年评上“副高”职称,根据目前的评审制度,去年已经够资格参评“正高”职称,但无奈一直卡在学术论文这一关上。
“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陪着学生,忙着备课、批改作业、上课和找学生谈话以及进行心理疏导已经把我们大部分时间占据了,不可能抽出时间去写论文搞科研,所以我现在虽然在年头上够了,但还是无法参评。”
“因为工作任务繁重,无时间写论文争取更高职称,和刘老师情况相同的大有人在,有人说这是制度上的缺陷,久而久之形成了唯论文,唯资历等消极现象,也间接催生了学术造假,花钱做文章等的不正之风。”
改革明确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最受关注的是,改革要求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改变一直以来由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职称评定的现状。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老师认为,只有身处本领域,对此有深入研究和深刻体会的评价主体,才能够对人才作出更科学的评判。
“由学校每一个学科的资深高级教师,他们组成一个学术评聘委员会,那么老师再参加评聘的话,就是由这个委员会的,资深高级教师来把关,就是把主动权交给了我们老师,效果更好也更公平。”
法治广东研究中心主任宋儒亮认为,职称改革的方向正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评聘脱节的现象。但同时对评审专家的要求更高,评审专家遴选机制需要完善。
“就拿决策报告来讲,当做出来这个决策报告,跟大家看法不一样的时候,那认还是不认,实际上这个我觉得,这既给了参与评定职称的人,更多的机会和方式来证明自己,但同时出给评职称的人更高的难度,所以要求他们有专业能力、眼光,也要有更强的包容意识和前瞻性,否则造成“你好我好大家好”,轮流“坐庄”就麻烦了。”
本次职称制度改革明确规定,对职称外语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广东台记者:谈兆麟
本微信为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唯一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欢迎各位通过微信报料,报料时请务必留下您的联系电话!
长按二维码关注,马上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