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看官留言询问近期不开仓的定力何来?今天就略写一下。
老看官肯定有印象,其实这方面的内容,我在18年闪电熊市末期就写过,名为《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
》。当时的环境肯定比现在还要无聊,但对于没经历过的新手来说,现在的市场感觉上可能有点类似于当时。所以,今天这篇就算是给前篇打个补丁吧。
去年下半年有段时间,一帮人在这里喷我,说什么高频短线啊,误导新人啊,背叛师门啊之类的。为什么这些脑残会有这种印象?很显然,那就是因为当时我试仓次数很多,操作频率很高。在市场机会多,容错率高,交易环境好的前提下,要尽量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仓位效率,使活水流速增加,这样就可以通过源源不断地增加盈利来扩大本金。还记得当时好多人问我怎么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来开新仓?各位细想原因。这就是“当风使尽帆”。在好的时候赚足,欲望得以满足,心满意足了,在变坏的时候才能心平气和地收手。
春节过后,市场基本走的单边下跌,虽然略比18年初要机会多些,但对于机构吸盘鱼来说,差别有限。不管是“选对时机买对股”中自上而下对于指数的择时判断,还是“选对股买对时机”中自下而上对于个股的买点判断,都可以看出市场机会少,容错率低,交易环境差。这种时候如果加快流水频率,等于加快亏损收集。频率越高,割肉速度越快,就是联合皮肉收割机。所以,只能减少操作,甚至静守。通过无聊来积累赚钱的欲望。在坏的环境下憋足劲,在机会到来时才会奋发进取,才会懂得珍惜美好时光。
这样就形成了正循环:好的环境下越来越积极,差的环境下越来越有定力。
相反的,在大好环境下畏首畏尾,等时机过去肯定心有不甘,就会逆势妄动。逆势中试错割肉多了,积累了恐惧,破坏了心态,等顺境到来又会畏首畏尾。循环往复,这就形成了负循环,最后心态崩塌,退出市场。
这就是交易时机管理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明白了原理,怎么选择还在于自己。当然,这有个最大的前提,就是你可以分辨出市场机会的多少和容错率的高低,否则,以上都是空谈。
不能分辨的,建议细读《
如何用好指数择时
》、《
自我反馈指标 1228
》、《
以选代复 0817
》。
今天市场小幅反弹,力度低于预期。成交量七千三百亿,略有放大。板块中机构核心股领涨,昨天的农业相关跌幅靠前。依旧没有合适的个股买点,只能继续无聊中。
趋势择时系统
包括但不必然出现
四个节点:
左侧买
,
右侧买
,
左侧卖
,
右侧卖
。如果正常市况,会依次出现以上四个节点(大多数市况并不正常)。在四个节点之间,形成合适的买入区(
左侧买后
),增仓区(
右侧买后
),持有区(
右侧买后
左侧卖前
),减仓区(
左侧卖后
),轻/清仓区(
右侧卖后
)。具体原理和使用方法请参考文章
《
如何用好指数择时
》
。
创业板指:1月28日
左侧卖
。2月22日
右侧卖
。3月11日
左侧买
深圳综指:1月26日左侧卖。1月28日
右侧卖
。2月09日
右侧买。
2月22日
左侧卖
。
2月24日
右侧卖
;
3月11日
左侧买
上证指数:1月26日左侧卖。1月28日
右侧卖
。2月09日
右侧买。
2月22日
左侧卖
。
2月26日
右侧卖
。
3月11日
左侧买
根据看官大人们的要求,新增了4个标准的情况说明,个股按照行业板块排列,还补全了第二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