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放眼全球,美国、欧盟均感到头疼。天长市首创“县域医共体”模式,为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方案。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对县域医共体试点予以高度评价,认为不仅在中国具有推广意义,而且为全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示范。
【解码关键词】医共体
何为医共体?说通俗一点,就是在县域内由大医院“牵手”中小医院和村卫生室,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分工明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新型医疗服务共同体。
从2015年起,天长市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和民营天康医院为牵头单位,他们分别与36家乡镇医院、163个村卫生室和2个社区服务中心,组成3个医疗服务共同体,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运行机制。“医共体”采用“1+1+1”模式,由牵头单位、乡镇医院、村卫生室组成“师徒结对”服务团队。市级医院为下辖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结对帮扶、远程诊断等帮助,“医共体”内实现资源共享。
医共体成立前,病人就医常出现无序状态:县级医院一床难求,乡镇医院“吃不饱”。医共体让天长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实现了资源合理配置,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村、大病不出县,就医更方便、看病更省钱”。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高度“点赞”天长做法,称县域医共体是面向农村的分级诊疗新机制,是构建现代农村卫生服务新体系,与“小岗村”一样,是卫生领域的重大改革创新。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视察安徽医改时,也对县域医共体试点予以高度评价,认为符合未来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趋势,也与国际发展趋势相一致,不仅在中国具有推广意义,而且为全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示范。
【解码关键词】医联体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大医院因为集中了优质医疗资源,病患云集,造成看病难;而小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则长年“吃不饱”,门可罗雀,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如何改变这种旱涝不均的局面?组建医联体就是一种探索。
所谓医联体,简单点说,也就是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支付方式为杠杆,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形成协作关系,“以大带小”,推动病人有序就医。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我省综合医改的重点任务之一,其中,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是重要举措。在城市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城市医联体;在县域,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联体。在医联体内部则建立分工协作机制,通过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机构轮岗、远程诊疗等方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整合、合理流动、下沉基层,引导患者到基层首诊、康复诊疗。
来自天长的故事
2月9日上午,记者在天长市人民医院7楼肿瘤内二科病房内见到68岁的叶俊时,颇有些意外。因为,在这位食管和胃部双原发癌患者的身上,并看不到癌症患者常有的无奈、沉默和绝望,取而代之的,是乐观和平和。
去年8月,叶俊在天长市人民医院被确诊,“一下子得两种癌,不愿相信,对本地医生的诊断也感觉不放心。”在家人陪同下,叶俊带着天长的检查资料去了75公里外的南京。举目无亲,挂号、排队、候诊,一番奔波后,终于看上了病,“结果,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和天长医生说的一模一样。”
叶俊对天长医院的医疗水平开始刮目相看,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天长治疗,“离家近,住院环境好,而且费用便宜不少。”在接受两周期的同步放化疗后,天长市人民医院请来南京专家为叶俊实施了胃癌根治术,“在天长做这个手术,单病种限价不超过1.8万,报销比例75%。如果去南京做,最少要4万,报销比例只有50%。”
叶俊术后恢复良好。这次住院,是做术后化疗,“昨天刚结束,待会儿就转回汊涧镇卫生院继续康复治疗。”对于转院,叶俊和家人齐声说满意:“卫生院离家只有5公里,想吃点啥补充营养都很方便!”中午时分,救护车把叶俊送到了天长市汊涧镇卫生院,随车一起去的,还有他的主治医师郭学云。面对面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叮嘱完后期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后,郭学云才放心地离开。未来的几天,他还会对叶俊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随访。
“从放化疗到手术,所有的治疗环节都很方便、顺利。最重要的是,不但这里的医疗技术让我放心,医护人员的关心更给我信心。”带着微笑,叶俊告诉记者。来源:安徽日报
重要通知:
即日起,每周累计为“美好滁州”推送的文章点赞超40次的“美小粉”们,
添加滁小美个人微信号gxh_0550,并提供姓名+手机号码+点赞截图等信息,
就可以免费领取电影通票(请备注选择金球影城还是星美影城)。
任意选择一张。每周40张票,先赞先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