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39年9月3日,成为人们长久铭记的日子,今天上午11点15分,首相在唐宁街十号向全国发表演说,宣告英国与德国进入交战状态。”
就是这样的情景之下,罗伊和玛拉相遇。
罗伊看着手中的吉祥符,想起了玛拉:“你现在不会忘了我吧。”
“我想不会,不会忘,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的。”
蓝桥相遇
挤在车站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感激这么拥挤的人潮,人与人之间的贴合让他们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近一些,更近一些。
当空袭来临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急于逃跑的时候,玛拉却为了自己随身带的一个平安符而停了下来。
在那样的一个时刻,年轻的军官也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女人在这个时候停下自己逃命的脚步。
玛拉是年轻漂亮气质出众的芭蕾舞演员,罗伊是高大英俊地位显赫的军队上校。两个人至少看起来,是相配的。
他们两个是一见钟情的爱恋,在面对空袭的时候,还能够继续的谈笑风生。
面对危险时两个人那一致的面对态度,恰恰可以说明两个人的适合。
美好的相遇总是让人忍不住的下一次见面,所以在舞台上跳芭蕾的她在观众席上看到穿着军装的他时,惊讶的都忘记了去跳舞。
她在期待着新一次的见面,可她因为他的拒绝而失望。
再次见面的时候,既欣喜,又无措。
第一次真正约会
烛光俱乐部的第一次正式约会,他们在音乐和烛光中的那一支舞,那一个吻,多么美啊。
“我给你写信,你会回吗?”
“当然。”
“你说我们还会见面吗?”
“那很难说。”
对两个相爱的人来说,战争最大的残酷莫过于让相遇变的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
罗伊意外的得到了两天的休假,只是多了两天的相处,就可以让两个人激动成那个样子。这是热恋所带给人的荷尔蒙暴走。
他向她求婚了,他说玛拉和我结婚吧,玛拉问他是不是疯了,他说疯狂是美好的感觉。
玛拉劝他理智一些,罗伊说他才不呢,他会用接下来的一生去了解她。
“我们去结婚吧,除了你,别的人我都不要。”
“亲爱的,别支支吾吾了,别再问了,别再犹豫了,就这样定了,知道吗!就这样肯定了,知道吗!就这样决定了,知道吗!我们去结婚吧,知道吗!”
这个承诺太美了,所以她答应了。
一直都觉得闪婚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冲动,可是在真爱面前,时代的差距又能够代表什么呢?
准备结婚的他们,是那么的欢乐、激动与迫不及待,他们甚至不知道对方姓氏的时候就准备结婚,那是不理智的快乐。
两个还不熟悉的人要如何来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呢?可能就像是罗伊在马修教堂门口说的那样:进去的时候我们陌生,出来之后我们就亲密了。
结婚与分开
玛拉在准备结婚的时候,那个样子,那种将要嫁做人妇的激动和喜悦。
她那个时候的幸福在感染着她身边所有的朋友,所有的朋友都表达出了祝福。
这是被大家祝福的婚姻,这会是幸福的婚姻。
可是罗伊却因为自己是一个军人而接受不能反抗的命令,他们的婚礼,显然是没有办法举行了。
可是她还是去送他了,没有了婚姻那个承诺,这样的年代,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彼此的联系。
玛拉明明知道夫人会不开心,可她还是选择去了滑铁卢车站去送了罗伊。
还好,他知道,她来了;她看见,他走了。
见他一面的代价太大,她不再是一个芭蕾舞蹈演员了,她离开了她所爱的舞台。
现在的她所真正得到的东西,怕只是好朋友基蒂的陪伴。
两个生活太安逸的姑娘,在离开了那个赖以生存的地方之后,想不到生存竟然是一件这么困难的事情。
然而玛拉宁愿自己饿着也不会告诉罗伊她没有工作,因为她既不想罗伊在前线担心,还有她那愚蠢的自尊心。
然而她和基蒂却开始害怕了,因为饿。
当生存的需要面对着其他的需要的时候,生存的需要显的那么的迫切且关键。
任何的自尊和坚持,在活下去面前都显的那么的无能为力。
她以为他死了,可她还要努力活下去啊
罗伊告诉玛拉他的母亲将要去伦敦和她碰面,这是玛拉生活的最窘迫的时候,她完全可以向罗伊的母亲开口,这个善良的妇人是不会无视她现在的苦难的。
可是就在见面的这一天,她却从报纸上看到了罗伊死去的消息。
在以为罗伊死去的时候,她一边要强忍住这个时候的悲痛与着急,一边要瞒着罗伊的母亲,一边又要应付罗伊的母亲,玛拉这个时候所有的隐忍和悲痛要压垮了她。
所以,这之后她大病了一场,病好了之后,她还是要努力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