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模式,从资料收集、现状分析、民意调查、部门意见四个方面用GIS技术进行现状数据的叠加分析,得出镇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问题,引导编制符合实际的规划。
2、
打破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以全域规划的首发,提出镇村体系规划、乡村规划、镇区规划的全域规划手法。
3、
以多规合一的方法整合现有的各类规划,构架一张规划蓝图,同时建立幸福镇近期建设项目库,便于实施与管理。
1、
城镇职能定位,依托高原特色农林禀赋打造临沧特色农业发展小镇;依托云县城乡统筹发展机遇打造宜居宜业的云县卫星镇临沧后花园。
2、
农民生产生活圈规划,生产空间——分析现状产业发展与村庄布局,提出“一带、五区、八园”;生活空间——根据问卷分析92%的人期望搬迁至条件较好的区域居住,因此结合地形条件提出村庄“分散化的集中布局模式”引导村庄构建新型社区模式。
首先运用GIS叠加分析镇域范围内地址灾害影响区、设施优势区、村民劳作半径、村庄建设模式、交通便捷程度、村庄人口聚集规划等数据,分析出最具优势的居住区域、明确未来村庄集聚的方向。
其次,根据资源承载力、坡向、高程、坡度综合分析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并与村庄优势区域进行叠加,得到村庄发展的最优建设区,作为村庄发展引导建设的最佳区位,也成为未来村庄迁并的新型社区所在地。
按照以上方法规划的新兴社区根据规模形成一级新型社区,二级新兴社区,三级新兴社区。
第三,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按照新型社区人口规模进行配置,打破传统按“中心村——基层村”的盲目配置模式,避免资源的不足与浪费。
3、
相关的镇村体系规划还有道路交通规划、市场规划、镇域环卫规划等。
4、
镇区规划,首先通过调研分析镇区发展问题与发展优势,明确幸福镇是以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循环工业、商贸物流服务、生态养生旅游为重点的云南现代化特色小镇。是临沧的后花园和云县的卫星城镇、临沧市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土地利用规划,镇区发展方向为中部和东北部,总建设用地2.6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镇区相关规划还有:道路交通、景观、近期等规划。
另外,为了加强实施与管理还在镇管理技术指导手册内编制了重点地段控规与风貌控制规划。
(1)
全域化编制方法
——打破了传统镇规划镇区与村庄二元结构、照抄照搬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构建符合镇实际发展需求的产业发展与扩大就业、农民生产生活圈,实现全域层面的设施一体化,均等化,城乡产业一体化。
(2)
多规合一编制方法
——通过建立GIS数据库,将幸福镇信息基础,现有的规划基本词城乡规划落实在幸福镇镇域空间范围内,构建个一个数据库和一张规划蓝图。
同时协调相关规划划定“四线”管控和“四区”规划,实现空间与增长边界的控制。
规划创新之二: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化与设施均等化的探索
通过构建幸福镇新型社区体系,分散的大量农村建设用地会往条件好的区域集中。规划以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理念,实现用地集约化,同时乡村设施按人口规模配置,实现设施均等化。
通过土地流转,已经实现“三大农业园”开展规模化、基于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本次规划探索了新时期山地城镇规划的新思路、新方法,得到了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要领导和省内相关专家的指导,并在住建部得到了认可。并强调规划的方法和思路可作为镇区范例在云南省内进行推广。
从云南省自身特色出发,针对云南山地、民族、生态等特点研究云南小城镇发展新思路,总结出具有云南省特色的镇规划方法和理念。
结合规划研究成果,规划组主要成员分别就幸福镇的“多规合一”、山地城乡居民点布局的研究发表论文,收录在2015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内,论文的学术观点具有一定的价值。
简单明了的让镇管理者落实规划,制定镇管理技术指导手册和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手册,用于指导镇区建设和村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