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压舱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事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
不久前,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外发布《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包括4个类别36个案例。
近年来,广东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创新探索从“单点突破”(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到“链式改造”(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模式,累计推动4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工作经验在全国重点推广。
广东被誉为“世界工厂”,以制造业起家、立省、当家,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当前,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带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DNA的“智慧大脑”走进广东各地车间,帮助制造业企业增收增利和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难点在于如何让企业真真切切看到转型效果(增收增利和提质增效),如何带动面大量广和缺乏技术、人才、资金的中小企业转型。”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链式改造”模式,即“龙头企业牵头带动供应链协同改造”“平台企业主导拉动产业链整体改造”这两种路径,正在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订单来源、产品选型、部署应用等问题。
龙头企业如何带动供应链协同改造?以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为例,针对协同效率低下、生产过程难以溯源等问题,TCL搭建“大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了与10家共享制造工厂、1000多家原料供应商、30多个物流承运商、4大船运商及周边伙伴的在线协作,提升了整体协同效率。
比如,TCL为惠州高盛达精密有限公司等链上企业免费部署轻量级MES系统,帮助其制造车间生产效率提升20%,因错料、漏料导致的生产质量问题降低80%。
当前,“链式改造”模式正在广东各地积极推广,在实践中完善优化和持续迭代。
“我们聚焦优势特色行业,组织制造业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牵头,联合集成服务企业、软硬件企业,提供一揽子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链上企业批量化改造、系统性转型。”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是“链式改造”的创新点之一,广东涌现了一批不仅懂信息技术,还懂行业、懂经营的供给方。
在东莞,拉动一整条产业链改造的路子让更多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跑”出加速度。
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东莞模德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模德宝”)“黑灯”工厂内,数十条全柔性制造自动化产线有序运行。模德宝所在的模具行业,普遍存在设备利用率低、产能闲置和订单波动大、同质化竞争严重等痛点问题。
“过去,模具加工设备利用率整体不到50%,企业最高的模具零件在机比仅为35%左右。”模德宝相关负责人举例说。
如何让传统的模具行业走出一条转型之路?自2022年起,模德宝启动东莞松山湖功能区的模具产业链协同精密制造数字化转型工程。
模德宝相关负责人介绍,模德宝完成“新型链主”中央先进工厂建设及运营。整个制造环节实现高度自动化,自动化率达90%,生产交期缩短30%,生产效率提升30%,模具质量提升50%,人力节约30%。同时,旗下模云智能制造云平台也为东莞区域超过30家中小模具企业完成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推动当地模具行业转型升级。
TCL、模德宝的实践探索正是广东“链式改造”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广东已推动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广州、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梅州、惠州、东莞等14个省级试点城市建设,围绕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等30多个传统优势和战略性新兴行业实施“链式改造”。
“链式改造”的推动离不开优质的转型“土壤”。此次《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发布8个“地方政府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广东各地市汇聚“政产学研用金”资源,分类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等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高
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宝安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出口大区和制造业强区。数据显示,宝安有制造业企业5万多家,占深圳的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25家,占深圳的2/5。
“围绕立制度、建体系、搭平台、促转型、聚生态、树标杆等六大方面,宝安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经济深度融合,探索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产业改革之路。”深圳市宝安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宝安区率先建成“1(综合型)+N(行业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上企业及其他中小企业广泛用标识。通过建立统一的标识体系,将工业中的设备、机器和物料等生产要素连接起来。
目前,已建成宝安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节点已接入企业2587家,标识注册量43.87亿条,解析量40.72亿次,探索食品标识防伪、物资管理应用等标识解析应用场景。
与此同时,为解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找谁转、如何转”问题,广东还建设了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我们围绕制造业痛点难点和共性需求场景,正在搭建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基地,构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供给—路径’矩阵库。”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将为全省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产品筛选、场景培育、技术验证、应用推广、供需对接等数字化转型一站式、陪伴式、专业化服务。
2019年,白云山制药总厂工程部黄部长成为数智化转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压缩空气是药品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序,但有大半年时间他所管理的空压站气体压力波动剧烈,却始终找不到原因。
怎么才能捉住车间里藏着的问题?2019年底,在广东蘑菇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蘑菇物联”)助力下,空压站上线AI云智控系统,解决了困扰工程师大半年的管网低压问题。不仅压缩空气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还避免了空压机出现频繁加卸载的问题,能耗节省了20%。
最终,这一项目入选了工信部2020年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如今,白云山制药总厂把工厂的中央空调、生活用水等全部接入了数智化系统。
“有了‘智慧大脑’以后,通过数据监测和数据分析,车间运维人员马上就能发现故障所在,排查故障和解决问题效率提高了一倍。”黄部长希望,通过AI手段把老师傅积累下来的好经验实现数字化,不断传承下去。
实际上,黄部长所管理的空压站等车间被称为公辅车间,这类公辅车间所消耗的电量占工厂总耗电量的30%~50%,有着巨大的数字化转型潜力。
“蘑菇物联聚焦通用设备以及通用设备构成的公辅车间,应用AI技术解决能源供需不匹配、设备管理难等痼疾,通过能耗数据采集、分析、决策、控制,帮助工业企业实现通用工业设备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蘑菇物联联合创始人林菁介绍。
在林菁看来,这样的管理正是一线工程师们所渴盼的。“通过AI数据大模型等技术方法,我们把一线老师傅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数据化,最终形成决策,为中小企业解决缺乏数字化转型人才的难题。”林菁介绍。
目前,蘑菇物联自主研发通用工业设备领域专用的AI大模型——灵知AI,已全面接入DeepSeek-R1模型,将为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场景(公辅能源车间)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数智化节能降碳解决方案。
当前,正在“破土而出”人工智能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技术、重磅产业。去年5月,广东省印发《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若干措施的通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机器换人、数据换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下一步,广东也将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融合应用,加快赋能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