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考盒子
拼命探索,不计后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思考盒子

【曼德拉效应】米老鼠到底没有没背带

思考盒子  · 公众号  ·  · 2019-03-13 21:28

正文

 拼命探

索,不计后果,欢迎您收听思考盒子,上一系列,我们说了三位化学之父的故事,其实并没说完,本来,还想继续聊聊阿伏加德罗和李比希等这些人,但是总说一个主题,容易让人乏味,所以,今天咱就换个主题,这个系列,我们说说有关心理学的事。今天要说的内容叫曼德拉效应,这个词有听过,有没听过的。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曼德拉

稍微关心政治的,哪怕只是偶尔关心一下世界政坛的朋友,应该都听过曼德拉这个人,他是南非的前总统,也是非洲的民权运动,种族运动的先驱,被尊称为南非国父。那们,你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吗?我可以给你一些提示,他是1918年出生的,活到现在的话正好100岁了,他是1962年被捕入狱,判了27年的监禁,也就是要到1990年才能出狱。再给你几个时间点,南非世界杯是2010年举行,到现在已经8年过去了。当然了,多数人是不会记得一个外国总统具体哪年死的,但是总体感觉就是好像他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可是实际上,曼德拉是在2013年才去世的。并想象的没有那么遥远。

这种记忆上的错觉不只是个案。在2010年的时候,有一位美国人,在与朋友闲聊的时候,就说感觉曼德拉已经死了,怎么还会出现在电视上,然后,他的朋友也有类似的感觉,于是,他就发了一个微博,说自己记得好像曼德拉早在80年代就已经死在监狱里面了,而且还清楚的记得,当时有各种媒体报道曼德拉的葬礼,还有他的遗孀发表的讲话。当这个说法提出之后,竟然得到大量网民响应,表示都有过相同记忆。

同样,在我们中国,也有不少人响应,甚至还有人拿出beyond的光辉岁月做为佐证,这是彼阳1990年发布的歌曲,歌词中写到【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 肤色斗争中,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显然这首歌就是与反种族隔离运动有关,说这首的歌创作背景就是为了记念曼德拉离世的。

对于这种集体人群出现的记忆与现实不符的现象,就被称做是「曼德拉效应」。当然,beyond的光辉岁月确实与曼德拉有关,但并不是因为人家去世了,而是人家刚刚出狱。

解读

为什么会这么多人集体的出现虚假的记忆呢,原因很多,比较玄乎的有平行宇宙假说,也有说是未来人或者是神秘组织篡改了我们的历史,也有说是时间被重置了,这些都有理论上的可能,但是,我个人感觉比较靠谱的原因,其实就是我们记忆本身出了问题。

 

结合到曼德拉这个具体事件,我们对于外国的一些民族运动,一些战争,动乱并不是特别了解,特别是非洲,离我那么远,那时的信息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 信息渠道窄,也没有网络,谣言很容易广为流传,当时像曼德拉这样被抓的人很多,报纸也会报道过很多人死在监狱的消息,然后会大字的标题说曼德拉是否也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后面一个小小的问号,加上各种媒体的渲染,弄得很多人认为曼德拉真的死了。然后三人成虎,以讹传讹。

而且曼德拉在监狱里待的时间也确实是长了点,1962年入狱,1990年出狱。被关了27年。说白了,一个人关了监狱27年,是死是活,谁知道呢?许多年间,没有他的消息,多半认为他是死了,这也正常。

     还有一个容易让人混淆的事,2005年,有一个叫马克贾托-曼德拉去世了,这个是我们常说的这个曼德拉的儿子,这么长的名字,想必也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记住,反倒是曼德拉三个字比较醒目,所以,就在大脑中植入了,曼德拉已经死去的信息。种种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就造成了,曼德拉效应。

午马卓依婷

说曼德拉,这位外国人,我们可能没什么感觉。那咱就说说我们更熟悉的一些名人,大家听好了,我说这几个,大家凭着自己的感觉说说,这些人是否还活着呢,咱声明一下,绝对没有对这些名人不敬的意思,只是为了说明普通大众的一种心理上的错觉而已。大家听好了,第一个是,演员李琦,也演过小品,长的挺壮的,光头,留着胡子,第二个是,肥猫,真名叫郑则仕,一个大胖子,经常演配角,一般都是香港的警匪片。第三个,是午马,这个应该都比较熟悉了,一个干巴瘦的老头,一般也是演配角。第四位是,卓依婷,这是一位歌手,唱过萍聚明天会更好潮湿的心。第五位是,金庸,这个就更不用介绍了,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最后一位是,武滕兰,平生不识武藤兰,阅尽A片也枉然。我再重复一便,李琦,郑则仕,午马,卓依婷,金庸,武滕兰,请问,这六个人,哪些人已经去世了?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考虑一下,也可以和旁边的朋友讨论下,到底谁还活着,谁已经死了呢。

 

你们认真回忆一下。我扯扯犊子,说点没用的,武滕兰,他姓武滕,叫兰,他的老家是神奈川的,和仙道,流川枫他们都是老乡,最经典的COSPLAY就是不知火舞,在2002年,就这一年,他拍了212AV作品,获得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这是真事,被评为一年之内售出最多色情影片的女演员,但是,他是不会轻易满足的,第二年,她就破了自己的记录,出演了304部作品。304部啊,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按一次月经持续的时间是5天的话,那么一年12个月,就是60天,一年365天,减去这60天,就是305天,305天,拍了304部片子,就给自己休息了一天,什么叫兢兢业业、什么叫精益求精,我们平时总是看到别人风光的一面,但是,风光的背后都是点滴的积累,好了,我估计,我说这些,大家也没心思专心思考问题了,生活中,有很多事,我们都记不太清,这事很正常,因为每天都有很多大事,小事,我们不可能都记住,很可能就弄混了,但是,大家集体都把一件事弄混淆了,就有点蹊跷了。

好了,直接公布答案吧。这些位当中,除了,午马,其余五个人都活着好好的。而午马也是在2014年才去世的!离现在也不是很遥远。而永远离开我们的那位女优,是饭岛爱老师。

我估计能把这个人的生死都猜对的人,应该不多。当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能有的人你根本没听过,连他的名字你都不知道。但是,问题是,对于他听过的名人,为什么还会把生死这种大事弄混呢。

 

我们就拿最容易被大家误会的午马举例说明一下,在他活着的时候,就经常被死亡,而且不只是一次两次了,做为一个演员,网上关于他正常电影的信息倒是不太多,一搜索,结果大多都是问午马不是已经死了吗,或者是午马怎么死了两次,还说成龙大哥为他抬棺材。说的有模有样的。

其实是怎么回事呢。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2006年,有一位叫骠叔的香港演员去世了。可能有人听说过他,但是感觉他长的和午马也不像啊,名字和午马也没啥关系,不可能搞混呀。

长得确实不像,但是这俩人有很多共同之处。
  他们都是香港人,都是老戏骨,都万年绿叶,几乎没演过主角,也都经常和成龙,洪金宝等一线大牌合作,都是演那种比较搞笑的角色。年岁看起来也差不多。平时没什么大新闻,大家几乎也不会主动想起他们。可以说,他们只是以一种极其模糊的形象被记录在我们的脑海中。当他们去世的时候,会感叹一句,挺可惜的,一位老戏骨离世了,并不会提及他们的名字。而且,骠叔的江湖地位也很高,他出殡的时候,场面很大,在香港红磡世界殡仪馆设的灵,成龙,曾志伟张学友扶灵抬棺,沈殿霞周华健等等很多明星也都到场了,所以,这个豪华的出殡场景就被我们记录在脑海之中,但是棺材里躺着的是谁,反倒没有记清。

 

所以,骠叔的离世在我们的大脑中输入了一个新的信息,一位香港老戏骨去世了,去世这个事,就是一个既定事实,这是第一步,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张冠李戴了。如果,再有一个类似的香港演员,特别是那种半熟脸的,就会重新呼唤起这段记忆,产生错觉。

 

就比如我对韩国人,就整不明白,什么金贤秀金智媛金秀贤全智贤,菜太咸,感觉全长一个样,人脸解锁功能分分钟就破解了。假如他们其中有一个人挂掉,我会不经意的看到了这个新闻,但也不会特别关注,一看一过就算了。反正知道死了一个韩国的明星。那么,过了一段时间,等到第二个再挂掉的时候,我就很可能觉得,这人好像死过一次了。

 

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和午马拍的片子有关。早些年,他经常拍一些僵尸题材,鬼怪题材的片子,《人吓人》《僵尸先生》《僵尸叔叔》《倩女幽魂》《驱魔道长》,一般都是那种神神叨叨的形象,好不容易拍个现代片,《落叶归根》,他还演了一个诈死的老头,电影里还有很多午马办丧事的镜头,有躺在棺材里有的,还有拍的很醒目的大黑白照片。当时我们知道这是电影,但是,经过多年之后,电影的画面与真实的世界就分不太清了。而没看过电影的朋友,只是看了一张剧照,或者是看了一些关于讨论午马的帖子,就会信以为真,觉得他真的死了,这就走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还有就是,僵尸专业户林正英是1997年去世的,这也会,让我们会对经常与他合作的午马先生产生错觉,虽然,当时不会搞混,但是,多年之后,只会记得,有个总拍僵尸片的演员已经死过了,现在怎么又死了呢。同样,对于肥猫的误会,很可能是之前沈殿霞的去世,你可能会觉得,我们的大脑连男女这么简单的事都整不明白吗,恰恰是因为太简单了,大脑就不会特别在意了,反倒是,记住了肥猫和沈殿霞都很胖这个特征,贴上了一个胖的标签就放到大脑的仓库里了,等到其中一个去世的时候,就又加上一个标签,死的胖子,所以, 在电视中看到一个活着的把猫的时候,大脑就被整蒙圈了。

 

你现在就可以重新检索一下自己的大脑仓库,是不是也是把一些胖的朋友放在一起归类,一些个子很高的人放在一起,白富美放在一起,挺能吃的放在一起,当然这些人可能也会重合,总之,就是说到某一特征的时候,往往想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这些信息反复的叠加之后,就会对群体中的个体出现记忆偏差了。

现在已经有研究表明,以前的学习,只是为人类大脑创造了一个框架,使得相似记忆得以储存在相邻的位置上,但是,由此带来的这种长期记忆就会缺乏个人细节。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学习使之强化,但是,这个加工过程,很可能使得重新组合在一起的信息,导致记忆极易失去精准性。

 

人的记忆是一种信息编码,这种编码把人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类,然后命名;最后在脑子里存储的就只是一个归类后的命名,而不是信息本身。
“编码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主动转化的过程,而且,在人们以后回忆时的解码过程中也有主观性。由于主观因素的存在,所以信息在转换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记忆的错误。”
咱们看许多综艺节目,都有传话的游戏,就是五六个人,一个传一个,传到最后就面目全非了。

比如:在大多数美国人上学的时候都会学到,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开国元勋,但并不是美国总统。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受试者很容易误以为汉密尔顿是美国总统。这就是因为神经元在编译关于汉密尔顿的信息时,通常都跟编译美国前总统的信息同时进行。过去的总统和汉密尔顿之间的连结渐渐越来越强以至于让你可能会错误地将汉密尔顿也记成是前美国总统。就像我们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一样,实际上,是1860年英法联军干的。

  

 

咱再说点轻松的,再考考大家,英国著名的大笨钟,钟盘上,四点钟,这个4是怎么写的呢。先普及一下,我们手表上这十二个数字,常见,一种是用阿拉伯数字,另一种就是罗马数字了。罗马数字一个Ⅰ表示1,两个II表示2,三个I表示3V表示5X表示10,然后还有一个规则,小的数字放在大的数字的左边,就表示,用大数减小数得到的数,比如Ⅸ,左边一个I,右边一个X,就是用10减去1,就表示9;小的数字在大的数字的右边,那就是这两个数相加,比如 VII,那就是52,就表示7,当然,这种方法如果表示太大的数就很方便了,除了表示一些型号,还有表盘上用,基本就是被淘汰了,那么,大笨钟上的四到底是怎么写的呢。

 

如果现在你正好也戴手表了,而且是用罗马数字标注的,可以看一下。这个四居然不是IV的写法,而是IIII,是不是感觉很奇怪。至于为什么用这种写法,有说是为了避讳朱庇特名字的,也有说为了美感的,还有别的很多原因,反正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很多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这也是造成了集体虚假记忆的重要原因。

 

再来一个问题,皇后乐队有个经典的的歌曲,叫《we are the champions》,各种足球盛典,或者是什么球队夺冠了,就用这道歌,,,,,,大家对他的旋律都耳熟能详了吧,最后一句歌词到底是we are the champions ,还是we are thechampions of the world呢。注意,我问的是最后一句。

 

其实,最后一句,是没有of the world,不信,你现在就可以重新听一便,当你注意到这个问题之后,听到最后,就会感觉突然就结束了,就没了,感觉特别突兀。但是原唱就是这么唱的。

 

再比如,大约在七八年前,有一部很火的电影,九把刀导演,柯震东陈妍希主演的,问题来了,电影到底是叫【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还是叫【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呢。答案是,【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没有过。

之所以,我们觉得有【过】这个字,一方面,是因为,那些年就是过去式了,自然是追过的女孩,加个过字感觉读起来很舒服。就像很多人会把明朝那些事,读成明朝的那些儿事一样。平时,没有人会特意地盯着书名或者电影名看半天,所以,一旦较起真来,就说不明白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电影的主题曲,那些年,歌词中,有一句,叫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这是有【过】的,所以,也容易让人整混。

 

 

再比如,前苏联国旗是什么样的,我可以提醒你一下,上面有两样金属做的东西,但是,千万不要太自信,不信你现在就搜索一下,除了你想到的那两样东西,上面居然还有一颗五角星,而且五角星的位置感觉十分的别扭。我第一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震惊了大约有五秒钟,真的是感觉,有人刻意把网上所有关于前苏联国旗的信息都给改了。我想了想,这很可能是我们把前苏联国旗和我们的党旗给搞混了,而且,从小就记得镰刀象征农民阶级,锤子象征农民阶级,所以,对于那个五角星基本就没什么印象了。

 

驱动曼德拉效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心理暗示,人们倾向于相信别人所说的话就是正确的。一旦有错误信息出现,实际上很可能是对既有记忆真实性的误导。这就是为什么律师在法庭上可以反对所谓的“诱导性提问”,作为医生来说,在询问患者疾病症状的时候,也不能用有暗示性的语言,比如不应该说你是不是感觉右下腹有疼痛感,而是应该问你感觉身体的哪个位置不舒服。因为这种提问直接暗示一个特定的答案。举一个诱导性问题的例子:比如,你记得2008年,葛优演过一部叫【非常完美】的电影吗,葛优在这里扮演一下房产经纪人。

这个问题不仅暗示着这部电影确实存在,甚至还会给听者插入一个自己曾经看过这部电影的错误记忆,大脑会觉得,这个电影好像是有,但是葛优具体扮演什么职业好像记不清了呢。但是,实际上,这只是我编的一个电影名。

 

再来几个有意思的问题,你印象中米老鼠的衣服有没有背带呢。唐老鸭的帖子是蓝色的,还是黄色的。思考者雕塑,他的手是支在前额,还是支着他的下巴。比卡丘尾巴部末端是有黑色的,还是黄色的。安卓机器人,就是那个绿色的形象,他有没有嘴,阿迪达斯是Adidas,还是Addidas呢。这不是我们山寨的问题,而是许多老外也有这种迷惑,很多人以Addidas为网名。

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你上网一搜就知道了,重点是,你不可能把这些东西都清晰的记得。我们以为,这些东西都看过了,但是咱们有个词叫熟视无睹,叫视而不见。其实,我们多数人并没有认真的看过米老鼠的裤子,比卡丘的尾巴,没认真的看过思考者雕塑的手到底放在哪了。

 

有人用时间重置的理论解释这个问题,特别是2012一过,地球也没爆炸,有些人觉得不好意思了,就得继续【找补】了,虽然地球没爆炸,但是整个世界的时间轴被进行了重置,所以,我们记忆中情况和过去的真实情况是不一样的了。

平时一些小事上,我们并没有在意,直到大事发生,比如曼德拉的葬礼,我们才注意到这些改变。 

 

 

还有人会拿出了照片证明,比如就说思考者雕塑这事,很多城市,展览馆都有类似的雕塑,人们就喜欢模仿思考者的造型照相。现在一翻出老照片,感觉很神奇,照片中雕塑是手扶着下巴的,而照片中的自己是扶着额头的,然后,就信誓旦旦的说,时间被重置了。

其实,我想说是,这只是因为当时你学的就不对,可以说,他当时照相的时候,只是学了一个大概的造型,并没有在意他的手具体放在什么位置上。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有一个著名的雕塑,叫掷铁饼者。如果,你对这个形象有印象的话,你就摆一下这个造型,让你朋友帮拍个照,如果你没看过,那就现在在网上搜一下,看一下,尽量记住,然后摆出这个造型,再拍照,你可以对比一下你的造型和雕塑的造型,看有啥区别。我们不用在意那些细节,就看你脸是冲着铁饼的方向,还是扭头背着铁饼的方向呢?你的另外一手是放在对侧的膝盖上,还是同侧的膝盖上了呢。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记住的只是一个轮廓而已,千万别对自己太自信了。人的记忆是信息编码,编码和解码都会掺杂许多错误的主观因素而导致记忆错误。

 

关于时间重置这个事,逻辑上也说不通。咱们就假设时间被重置了,扶额头变成了扶下巴了,那么模仿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改呢?既然全世界的过去都被改写了,为啥还要刻意留下几张破绽百出的旧照片呢?

 

还有把曼德拉效应及其与平行宇宙扯在一起的,平行宇宙这个概念,本来就是一个晦涩难解的科学名词,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科学圈内部,关于平行宇宙这个词,大家都是慎之又慎,越是大咖越是不敢轻易提及,反倒是在大众文化中平行宇宙这个词用的有点臭大街了,当然,倒是不能排除曼德拉效应真就是由平行宇宙所引起的可能性,而且,一方面,大家本来就喜欢这种神奇,魔幻,穿越的故事,另一方面,大腕也都不愿承认自己拙劣的记忆力,所以,那就随他去吧,也正因为如此,也就促进了曼德拉效应的扩散。能把记忆力下降并且人云亦云这事说的这么有文艺范,这么上档次,这么魔幻离奇,大家当然都十分喜欢,欣然接受了。

 

以上这些种种情况,听了之后,也许会让你感觉自己被深深的作弄了,甚至是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其实也没啥,只是由于我们在最开始,信息输入的时候,就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严谨的,不只是你一个人不严谨,这是很多人的共性,大家都不严谨了,由于大家有着相似的基础教育,阅读习惯,获取信息的方式等,这就导致大家集体的偏差,所以,突然,有一天,某人把这些事当成惊天的大事提出来的时候,就会引起许多的共鸣了。

 

曼德拉效应,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知识水平不行,或者说是学艺不精。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面具上边,是一条蛇,还是一直鹰呢。实际是一条蛇加一直鹰,这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影视作品基本上都是单独一个蛇,还有这就是个人的知识水平问题了。蛇和鹰分别是上埃及和下埃及的标志,上下埃及统一后,法老戴的是蛇和鹰两个标志。

 再比如,澳大利亚的首都是悉尼还是墨尔本呢。答案是堪培拉。

 

每个人身边都有大量的人固执地记得哥白尼是被烧死的,实际上这就和布鲁诺搞混了。

瑞士的首都是哪,苏黎世还是日内瓦,答案是伯尔尼,伯尔尼就是熊出没的地方,就是这个意思。苏黎世虽然是世界级的金融大城,瑞士银行就在这,但当初联邦政府在投票决定首都时,伯尔尼最终打败了苏黎世,而且也得给爱因斯坦点面子吧。不用太佩服,刚才说的这些内部,都是我们公司方案搜集整理的,我原来也不知道,过一个星期,你问我,我也记不住,说完就忘。

 

 

还有一个,我们经常容易产生记忆上偏差的事,就是86版西游记。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人会不约而同认为86版西游记,在八十年代播出的内容,就看到了险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等2000年续集才拍的情节,坚持说这些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拍过一个版本,后来神秘消失了。甚至还有【未删版40集央视西游记】的贴吧。我们通常说的西游记,是1982年开拍,1986年春节在央视首播了前11集,1988年又接着播了,一共是25集。到了2000年,又加上了16集,而加上的16集里边才有险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这些剧情。

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我们上面已经提到的一些原因,还有就是我们对于童年时的记忆,是极其不准确的。不知各位是否看到《黑猫警长》,这又是一个暴露年龄的问题。我也一直觉得这个动画片起码也得有个二三十集,而且每集结束的时候,还会打出几个字,请看下集,可是,实际上,《黑猫警长》只有五集。我估计这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动画片实在是太少了,想看别的也没有,所以印象很深,再加上一些连环画,动画书上有类似的故事,所以,就把这些信息都混乱的编码在一起了。

有研究认为,关于我们3岁以前的生活的大脑记忆,基本上都是虚假的,几乎所有的经历都是虚构出来的。爸爸妈妈经常会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故事,然后我们会以这些故事为基础,在上面盖起记忆大楼

 

很多人说他们还记得童年的某些场景,但真实情况是,这个年龄的海马区,也就是大脑中记忆的主要控制中心,还没有发育成熟,无法把记忆存储很长时间。

 

想象一下,警察突然来到你面前,告知你:当你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曾犯过一次罪。现在,你被逮捕了。警察要求你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讲述一遍。但是你否认这件事情,不是因为你不诚实,而是你想不起来在你的人生中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但是,负责调查的警察却拿出厚厚一叠证明文件,这些文件包括了他人的证词,甚至还有你父母的证词,这似乎证实了你的罪行。你开始疑惑: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特别是当一位心理学家坐在你的对面,试图让你的情绪缓和下来,并告诉你,你不记得曾犯过的罪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你的潜意识在隐藏事实真相。然后,你的自信崩溃了,哦,好像确实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虚假记忆最早被注意是由于发现犯罪现场的目击证人的证词并不一定可靠,虽然证人自己确实认为他当时看到的情况就是这样,但常常会因为情景信息的混淆,而导致对罪犯的错误指认。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统计,在警方安排的指认中,目击者在20% 25%,的情况下会指认警方明确知道并不正确的人。假如疑犯并不存指认行列中,则有超过半数的目击者仍然会指认一个“疑犯”。

 

 

而做为嫌疑犯,也会面临着,我们刚刚说的情况,在经过反复的提问之后,开始怀疑自己,难道真的杀人了,真的偷人家丝袜了?只是现在想不起来了吗?


1996年,外国,有一个人被警察以嫌疑人的身份带走。经过9个小时的审讯,这位22岁男子承认自己强奸并勒死了他的表妹,但并不是屈打成招,他真是怀疑自己的人生,幸运的是,坦白交待,或者说是编织出了一份描述,说的像真事一样,后来,经DNA测试证明了他的清白。

如此说来,假记忆真是危险重重。因为,这很可能涉及到一个案件的审判。一个人的命运。而不是简单的加菲猫到底没有没鼻子的问题。

 

那么,重要的问题来了——大脑中的假记忆有多少呢?

有多少虚假的记忆?

1%10%,还是50%?很遗憾,目前没有人知道。唯一确定的是,如果将记忆比作钞票,大脑比作是市场,那么跟市场上会流通着各种各样的假钱一样,大脑中会穿插各式各样的假记忆,至于有多少假钱,没人会知道,即使你找出了一个又一个制造假币的团伙,也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政治迷破解

再说一个更让人迷糊的事。1963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这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就是肯尼迪和他媳妇,两个人做着敞篷车,现在向街道两边的挥手致意呢,突然,遭到枪击,然后就身亡了。那么问题来了,【肯尼迪】遇刺的时候,车上是四个人,还是六个人呢。或者说,当时他乘坐的车是,是四座的敞篷车,还是六座的敞篷车呢?

关于这事,你可以在YouTube上看到原版录像,我并不是说国内看不到,咱们国内看到的录像和YouTube是一样的,但是重点是你可以仔细读YouTube下面的评论,你会发现有半数以上的人一口咬定自己当年在电视上看到的真实直播和现在看到的不一样了,现在的录像车上有6人,但是,原来看到的车上只有4个人。

目前我们在网上能查到的肯尼迪遇害的图片上,显示的是6人的敞篷车。车上坐了肯尼迪夫妇、司机、特工,还有德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夫妇,这六个人。可是,在相当一部人的印象中,肯尼迪所坐的车,就是四个人。并不包括德州州长【约翰·康纳利】夫妇

其实,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下意识地认为敞篷是轿车或者跑车都是4座,几乎没看过有6坐的敞篷轿车,所以,自然的认为总统的车也是如此。

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当大家大家在第一次看到肯尼迪遇刺的照片或者是视频的时候,你已经知道了肯尼迪遇刺,所以,看的时候会把重点放在肯尼迪他一个人身上,就等着他什么时候被爆头了,根本不会在意到其它地方,自然就完全忽略掉了德克萨斯州州长夫妇。

大家地兴起,可以搜索一下,关于注意力测试,有一个叫数一数,他们一共传了多少次球的视频,整个过程就是几十秒种,有几个人互相传球,但是,这个测试的重点是,在你仔细计数他们传球的时候,会有一只大猩猩从他们中间走过去,但是你却完全注意不到,当然,我现在告诉你答案了,你就会发现这只猩猩了,你可以让你的朋友做这个测试,十有八九是不会注意到这个猩猩的。

 

另一个引起老外共鸣的是,在2012年,有人注意到一本著名的儿童图书,叫贝贝熊,说他的名字好像和印象中有点不同,在他记忆中应该是The Berenstein Bears,而现在是The Berenstain Bears,我这发音,你一听都一样,如果写出来,就是其中这个单词,差了一个字母,一个是字母tein,一个是字母tain。这个事其实比曼德拉效应还要轰动。虽然在我们这些外国人看来,一个字母的区别不大,但对于用英文作母语的人来说,一个字母的分别足以影响发音、写法等方面。就像,我们发现童年最喜欢的动画片「一休哥」突然变成「一体哥」,七龙珠变成了七尤珠一样。最令人觉得诡异的是,那些认为一直以来都是叫「The Berenstein Bears」和坚持叫「TheBerenstain Bears」的人数都势均力敌。那这是怎么回事。

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英语里,以tain结尾的名字非常非常少,而以tein的名字那是非常非常多了,而这只熊恰好是tain结尾,所以,会让很多人觉得,这只熊应该叫tein结尾更合适。在汉语里也有这种情况,汉字的顺序很多时候并不影响阅读,这个,你也可以在你朋友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测试一下。

 

 

许多人认为,人类的记忆就像是一台摄像机,能把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正确、完整地记录下来。实际上,人的记忆更像是拼图,将脑海中一片又一片的线索拼凑起来,连接成一个故事。拼凑过程中,会有漏洞或者错误,这些漏洞或错误可以被新的信息填补,从而产生新的故事。如果新信息很适合这个漏洞,能使故事更连贯、合理,那么它就很容易成为记忆的一部分。


    
关于,曼德拉效应还有其它方面的解释,比如还有阴谋论,说这个光明会,共济会或者是其它什么组织,在背后控制着世界,他们一直在暗中操纵着人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偷偷的篡改了人类的一些历史。如果这事是真的话,主公,我有一事不明,为什么要把米老鼠的背带给去掉呢。

 

媒体  

 

曼德拉效应,还有最后一方面重要的原因,媒体。

 

一些媒体机构,他们的座右铭就是不管真假,先报道再说,说错了,就再辟谣。

但是,显然,谣言要比真相跑得更快多了,没有多人会关注辟谣,即使关注了,也会觉得欲盖弥彰,此地无银。比如曾经的缝肛门事件,有多少人知道这故事的后续呢,还经常有说在大医院花了几千都没治好的病,小诊所用了几块钱的药就治好了,甭管真假,一看这题目就有阅读的冲动。我们身处媒体时代,接触的信息庞大繁杂,不管是这些信息本身还是我们的记忆,都可能出现严重偏差,然后一想起来,就觉得很诡异了。所以,觉得媒体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新闻事件是突发的,比如哪哪地震了,着火了,需要记者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采访、录像再发布。

但也有一部分新闻事件是可以事先预见的。比如说,名人的去世、皇马胜利或者是利物浦胜利。对于这些可以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媒体往往会提前做好预案,甚至事先把报道写好,只等待事件一发生,就点击发送,第一时间占领公众的视线。

比如,姚贝娜重病期间,一些娱乐媒体早已厉兵秣马,提前拟好稿子,甚至派记者蹲点医院,就的难听点,就等着你死呢,然后,第一时间把消息发出去。

前一阵,霍金去世,李敖去世,死了没有几分钟,大篇幅的人物深度报道就出来,这显然是事先就做好准备工作。

再比如,体育赛事的决赛,媒体也会准备两个不同版本的稿子,一份是胜利了,小伙子们,好样的,打出了我们的风格,表现很好,一份是输了的,今天我们虽然没能走到最后,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小伙子们会继续努力,会有更好的成绩"。最后,根据赛事的结果,选择某个版本第一时间发送出去。

 

当然了,对于中国足球不用这么麻烦,准备一个版本就行,而且每年都用这一个版本就行。

这与曼德拉效应有啥关系呢。为了第一时间抢发或独家发布一条名人去世的新闻,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阅读量、点击量。不少无良的媒体听到风吹草动,就不分真假,先把假消息发出去再说。明星一住院就说他死了,明星40天没来月经就说他怀孕了,狗仔队是会天天翻看明星们的生活垃圾的,然后推测他的生活习性,所以,这也是众多名人频繁被死亡的原因。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这个不太好说,我举个例子吧。

有很多人都听过,看过在芒果台【歌手】节目中,有谭晶的表演,等到二十年之后,我们这代人仍然会保留这种记忆,可是,那个时候,在网络上无论如何,我们也找不到关于谭晶的节目了。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节目的全部内部。从曼德拉效应这事。

我想到的一句话就是,凡事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但并不是说,凡事都要完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时候可能是别人的错。

 不管是谁的错,咱首先保持一个谦虚,审慎的态度。

遇到自己不太确实的事,先保持冷静,别吱声,自己偷摸的上网查一查,看一看,打探好来龙去脉,尽可能掌握更多的信息,这是聪明人应该干的事。

古人说的好,情商低的少说话,智商低的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