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我爱脑科学网
52brain.com我爱脑科学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ETOP  ·  台积电2nm、Intel 18A 首次工艺对决 ·  17 小时前  
哎咆科技  ·  iPhone 壁纸 | 美拉德色系高清壁纸 ·  昨天  
EETOP  ·  数字IC面试题汇总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我爱脑科学网

Open Science | 迟到的2020

我爱脑科学网  · 公众号  ·  · 2020-03-10 08:00

正文

在过去的一年里,了解开放科学的人变多了(与此同时,OpenScience号也获得了9000+的粉丝的支持)。 同时,国际科学共同体对开放科学的重视程度只增不减,不断有新的相关组织和社区成立。 看到国际学界在科学的透明性和可重复性上不断地推进,我也在思考,以推进开放科学,特别是中国区开放科学为己任的OpenScience公众号,应该如何进一步去跟进。 更重要的是, 如何在这个可能会改革人类科研方式的运动中,去融入、去贡献,从而也改进我们自己的科研方式。


首先


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



首先,我觉得最要紧的,是有更多的朋友们的加入。
算起来,John Ioanidis和Steven Goodman这一辈的人可能算是比较senior的了。 这样公开支持开放科学的比较资深的人相对来说很少。 其次就是像Brian Nosek、Russel Poldrack、Chris Chambers、Daniel Simons等这些中生代研究者,他们没有那么资深,但是在学术界有一些话语权的,他们也正在积极地支持。
国际学界,许多新的做法、尝试,都是年轻人在推动。 而事实上,在开放科学的道路上,我们更多的看到的也是年轻的人,比如Daniel Lakens (你可能会对他在Coursera上的Improving Your Statistical Inference有印象),Chris Chartiers(他发起了Psychological Science Accelerator)等。 除了这些非常有名的开放科学推进者之外,还有许多博士后、博士生,正在非常努力地去推进,比如Julia Rohrer(刚刚取得博士学位,代表作: Thinking Clearly About Correlations and Causation ),还有Amy Orben(刚刚获得博士学位,ReproducibiliTea的发起者)等等。
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在开放科学中大放异彩,我想说的是: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如果你语言是有价值的,那么,你的声音会被听到,你的努力会改变另一些人的轨迹。

在科研领域,年轻人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为推动开放科学 而努力。
如果你在做科研中,感受到似乎有些事情不太对,似乎事情不应该那么做,但是你又并不清楚哪里有问题。也许,你的直觉是对的,当前全世界科研的体系是有问题的。
我们需要改变。年轻人需要改变!我们不希望自己理想的以发现未知为目标的科学研究,变成一个以发表文章为唯一目的的游戏。


加入


加入什么?



我希望你加入的是开放科学的这个运动,这个试图让科学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开放、更像科学的运动。不管你使用什么语言,你都可以加入到这个运动之中。
  • 如果你习惯使用英语:在国际科研界,有一个非常成熟的社区,大家在讨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做科研。这个讨论在社会科学(包括心理学)和生命科学中的讨论尤其热烈 ——你可以考虑成为Center for Open Science的Ambassador,在这里,你可以使用使用开源的软件、使用代码进行数据分析,而不是你可能早已厌烦的冗余而效率低下的点击,与此同时,你还可以分享你的数据等。

  • 如果你习惯使用中文:你可以加入我们这个采用中文为主推广和实践开放科学的社群,加入到我们的微信群进行讨论(你可以通过文末添加我们的工作人员的方式加入)。


当然,需要告诉你的是:即使你习惯使用中文,我仍然非常鼓励你也同时采用英文进行交流,因为科学需要交流而碰撞,而无论什么原因,英文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学术标准用语。


做什么


你能做些什么



加入我们的中文社群后,你可能会还想进一步了解:我能做些什么?

这个是一个好问题,也是我在思考问题。参考国际同行的一些做法,我觉得我们这个在线社群可以做的事情可能有如下几件:


1

文献讨论与学习

早在去年,我们就已经组织了多次线上下的文献讨论与学习(你经常看到的WE LOST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年,我们会希望将这些学习讨论变得更加系统,以使尽量多的朋友参与其中。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希望可以与有经验同行一起讨论我们将要进行讨论和学习的文献大纲。从而做到由浅入深,让参与者们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到有关方法的现状。这些大纲将会在很快的将来与大家见面。

与文献讨论相结合,我们期待形成线下学习小组。 如果你愿意组织线下的学习小组,我们非常愿意提供协助。 同城学习小组的朋友们 以一起阅读我们上述文献列表中的文章,分工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相信大家能力合作,也许会对文章理解的得更加深刻。

同城的参与者们组成的学习小组,可以以当地城市的名义加入ReproducibiliTea,这是一个由牛津的研究生发起,走向全世界的研讨开放科学相关文献的活动。

图1 ReproducibiliTea在世界的分布图


现阶段的中国范围内,还只有台北有一个点。如果你在大陆的某个城市,希望在这个地图上点亮你所在的城市的话,只需要进行如下两步:
首先,你需要发送邮件注册你的学习小组:You have emailed ReproducibiliTea r egistering your club (email: [email protected]);
接下来,你需要研究讨论相关主题: Your club examines topics related to reproducibility, open science, research quality, or good/bad research practices (in any field)。
对相关主题的讨论,我们实际上已经在进行了,你可以在周末参与我们的WELOST的 文献讨论
与去年相比,今年线上文献讨论将不再局限于文献本身,我们将预留大约半小时进行经验分享和解疑释惑。并且《荷兰心理统计联盟》的作者们也将被我们邀请参与讨论,他们将与大家一起交流实际研究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2

写作

是的,就是写作。我们必须要写更多的论文、科普文等,让开放科学运动中的一些精华内容被正式的文字记录下来。

可以看到,已经有许多英文记载了英文社区的开放科学活动的精华。作为一个以中文为母语的社区,我们可以将这些精华使用中文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方便其他参与者更快地了解国际社区的一些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后来可能英文还无法达到一定能力的人们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中文来对这项运动有所了解。

在中文写作方面,经过了诸多的尝试,我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集中在关于新方法的介绍和元研究两方面。

新方法的介绍


新方法的介绍指的是:如果觉得某个方法可能对许多参与者有用,你可以与其他人合作向大家介绍这个方法,从而使更多人了解这个方法,达到使用的目的。

关于方法介绍写作的例子,已经有一些:

  • 胡传鹏, 邸新, 李佳蔚, 隋洁, 彭凯平. (2015). 神经成像数据的元分析. 心理科学进展, 23(7), 1118–1129. doi:10.3724/sp.j.1042.2015.01118

  • 胡传鹏, 孔祥祯, Wagenmakers, E.-J., Ly, A., 彭凯平. (2018). 贝叶斯因子及其在JASP中的实现. 心理科学进展, 26(6), 951-965. doi:10.3724/SP.J.1042.2018.00951

  • 刘媛媛, 丁一, 彭凯平, 胡传鹏. (2019). 多项式加工树模型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 心理科学, 42(2), 422-429. doi:10.12074/201801.00308

  • 王珺, 宋琼雅, 许岳培, 贾彬彬, 胡传鹏. (2019). 效应量置信区间的原理及其实现. 心理技术与应用, 7(5), 284-296. doi: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9.05.003

  • 蔡玉清, 董书阳, 袁帅, 胡传鹏. (2020). 变量间的网络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心理科学进展, 28(1), 178-190. doi:10.3724/sp.j.1042.2020.00178

  • 陆春雷, 王珺, 宋琼雅, 贾彬彬, 许岳培, 胡传鹏. (2020). 从不显著结果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原理及其实现. 见:http://www.chinaxiv.org/abs/202001.00113

从2018年开始,我指导一些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对一些自己用到的方法采用中文进行介绍。比较幸运的是,这些介绍性的论文能够见刊。除了我以外,我还认识许多同样抱着热情向国内朋友介绍一些新方法的同行,这些同行也非常愿意加入指导。如果你有对方法介绍非常有兴趣,想要自己来负责某一个方法的介绍,非常欢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