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坐落于合川区草街街道凤凰山上,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育才学校旧址而修建,集传承、弘扬、研究、收藏、保护、展示利用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纪念馆。
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4550平方米,建筑面积6950平方米,由陈列馆、育才学校旧址、碑亭、周子池、停车场等构成。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陈列馆建筑面积2930平方米,展陈面积1050平方米,为新建仿古庭院式建筑,由六个陈列展厅和一个综合办公区构成,设置廊道相通。
一、在展厅内选择差异化的场景深度还原学校内的环境布置,让观众真正感受当时育才学校的学习氛围。
二、适当展示校外的活动情况,如学校周边的“寸土运动”、校外农场建设、上街演讲等校外社会活动。
三、设计参与感互动性较强的多媒体展项,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刻体验育才学校的学习情况。
四、内容上重点展示陶行知创办育才的艰辛过程、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等。补充一些未展示充分的重要校内举措等。
序厅正前方为铜板腐蚀艺术墙,内容为陶行知半身像和合川的山水轮廓,人像旁边的题字为展标——“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及展厅“前言”,艺术墙两侧区域为合川的山水意境图案和陶行知思想名言名句。屋顶上方打破原有房屋结构,提升了展示空间高度,让陶行知先生的形象显得庄重和伟岸。
采用多媒体场景,再现少年陶行知在曹家经馆外不好打扰王老先生讲课,而矗立在风雪中“隔窗”听讲的情景,体现陶行知从小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的品质。展厅正面是南师大大门造型,下方是玻璃展柜,陈列与南师大相关的物品,比如博士服、老照片、书籍、物品等。
场景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董事部常委及 “中华教育改进社”总事务所的建筑轮廓为主体,融入陶行知著作的《平民千字课》,前方条形触摸屏可以辅助查询平民教育相关内容。整面墙由晓庄学院的校旗构成,中间的等边三角形,代表教学做合一,两边的笔和锄头代表首脑双全的教育。墙面中心的 “活”字校徽是圆型LED屏幕,利用面前的“心”型互动装置操控,可以体验晓庄学院公共事业方面的互动小游戏 。
此处采用图文展板、实物陈列以及人物剪影造型组成微场景,营造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时的情景。橱窗内陈列了实物和图文展板,旁边是抽拉式“展门”,观众需动手才能观看,体现陶行知手脑并用的观念,一道道门也寓意陶行知走出国门,去到一个个国家和地区。
展厅门口上方悬挂宽大匾额标注展示主题。墙面标注当前展厅名称,落款采用陶行知自己发明“行知行图案”印章作为点缀。
通过多媒体投影,讲解学校开学后,陶行知、卢子英又分别邀请冯玉祥、邵力子、邹韬奋、吴玉章等知名人士专程来校演讲,迅速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育才学校在筹办之初就成立了中共党支部,整个筹办过程得到中共南方局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邓颖超等的支持。南方局和地方党组织派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到育才学校以教员、职员、艺友的身份协助陶行知开展工作。此处采用场景营造、实物展柜、图文展板的方式进行展示。
通过沉浸式裸眼3D多媒体演绎陶行知在学校开展的四大集体创造活动
。
此处采用多媒体场景设计,地面是合川的地图,地上是抽象的“幼苗”造型的互动触摸屏,空中也是一个抽象的时空通道艺术装置,寓意在育才学校在合川的土壤上把幼苗们培养成材,然后把他们输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1
946年1月初,社会大学在重庆开学。陶行知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此处墙面用重庆特有的吊脚楼元素营造社会大学的场景氛围,墙面两边有陶行知关于《大学》名句的感悟之言。
多功能学堂区域,结合多媒体和AI数字人,一个虚拟的陶行知先生站在前方,观众可在此聆听陶先生的教诲。还可以举行教学活动,也可以和媒体、学校联合举办活动。
该多媒体装置可以切换多个主题,除了展示人们悼念陶行知的情形,还可以把陶行知的生平以回忆式的片段化组合呈现出来,把观众对陶行知的怀念之情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