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胡润、福布斯排行榜上,中国前50位的富豪参与艺术品市场的大概不超过3个。而在西方发达国家,80%的富豪会将30%的资产配置为艺术品。国内艺术品市场一年拍卖成交额不过是几百个亿,而顶级精品价格的总和不超过20个亿。一个百亿身家的富豪花20%的资金就能把市场里的精品全部买走, 可见这个市场并不成熟。艺术品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是必然的。)
80%
的富豪将30%的资产配置为艺术品
这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和当代油画全世界的买家如云,无论是国内各大拍卖行,还是在纽约苏富比、香港的嘉士德,一片热闹。但真正的欧美买家几乎没有,基本上是中国人在全世界跑来跑去,纽约苏富比拍卖会场坐的很多是北京上海飞过去的中国人,而像希克这种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买家从没碰过“天价作品”。艺术炒作集团的策略是跑到纽约、香港的国际著名拍卖行去“天价做局”,手法跟在国内拍卖行“做局”如出一辙,但更具欺骗性。这种“天价局”主要是忽悠东南亚的华侨和国内的新贵阶层,他们觉得自己在纽约苏富比上,可以像欧美富豪一样体验大国崛起。他们觉得苏富比拍卖会总不会有诈,实际上想错了。这些年当代油画的“天价”不断在拍卖会上表演一种火箭式的价格飞跃,已经到了一种十分离谱和荒唐的地步,之所以不断有一些新买家“上钩”,是因为这些年各种时尚、新闻和艺术媒体不断在宣传一种大国崛起背景下的“艺术崛起”论:中国的崛起需要一个个艺术拍卖的“天价”来推动当代艺术作为中国的新文化形象。即使假设拍卖天价背后没有资本炒作集团的存在,目前这种当代油画的“拍卖天价”也是很一件荒唐的事情。当代艺术花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将中国的拍卖价格提前十年做到了“天价”。在西方,这个过程要花十年时间。
首先,“天价油画”就是画得再好,在西方艺术界也只是一个还处于模仿阶段的二流绘画,不足以真正代表中国未来的新文化形象。从语言本身说,中国人就是油画练得再好,在西方也只能是二流绘画。日本、韩国从宋朝就在学习中国文人画,但从来没有真正超过中国人。艺术语言分为手绘性艺术和非手绘性艺术。手绘性语言是很难越过地域性的,像绘画、雕塑;非手绘性语言是可能越过文化和国界限制的,像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手绘性艺术跟宗教一样,语言媒介与地域的历史和文化心理的结合是血脉相连的,另一个文化体的画家要超过这个画种起源地的画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艺术真正战胜欧洲,在波普艺术上独树一帜,并不是在油画领域,而是在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领域。美国艺术三百年,前面240年油画占主流,主要画家还都是与欧洲同种的白人血统,但也从来没有真正被欧洲人欣赏过。安迪·沃霍尔的成功不是靠油画,而是版画、摄影和电影。在安迪·沃霍尔之前的杰克森·泊咯克的抽象表现主义油画也还不错,之后也有名声如雷贯耳的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但从来没有真正被油画正宗的欧洲欣赏过。
西方绘画的写实语言从明代后期传入中国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欧洲传教士正式进入清朝宫廷并教会了一批中国画家使用写实语言,像丁关鹏、冷枚、张为邦等宫廷画家;第二个阶段是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从法国、日本学习西方油画,第三个阶段是1949年至1970年代末,学习苏联油画。目前在拍卖市场上火爆的当代油画群体出生于五、六十年代,在美院所受的训练是在第二、三阶段的根基上建立起来的教学体系。但语言基本功上还是属于第三阶段。从这三个阶段的专业性看,第二阶段的语言技术是最高的,第一阶段次之,第三阶段包括现在的当代油画群体可能在思想上比前人活跃,但语言训练上基本上是“土油画”出身,刘小东也承认自己是“土油画”出身。第二阶段,民国油画在语言训练上是最正宗的。很多人直接在法国学的油画,去日本以及在上海美专学油画的,也都有欧洲外籍教师。第三阶段至今。
香港佳士得高级副总裁兼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部门主管安蓓蕾指出,佳士得大部分的拍品征集自他们在全球的长期客户,主要是欧洲、美洲和日本,买家的群体也十分国际化。如在去年的李氏家族重要漆器珍藏专拍中,近80%的拍卖成绩(按价值计算)来自于美洲、欧洲买家。但是她强调,2009年买家群体正在发生变化:如秋拍75%的拍卖成绩来自于包括港台地区在内的大中华区买家;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买家参与竞投,与2008年秋拍相比, 2009年的香港秋拍中,中国内地买家人数增长了63%。她指出,上世纪70年代中国工艺品的拍卖主要是欧美买家的天下, 1980年前后香港藏家开始涉足拍卖场, 10年后台湾买家的身影亦陆续现身拍卖场, 90年代, 北京、上海等内地买家亦纷纷加入阵营,及至2008、2009年,中国各地的买家也积极参与香港以及纽约、伦敦等地的拍卖。纽约、伦敦近期参与拍卖的中国买家人数之多,是历年之冠。她还指出, 与过去几年间重要珍罕的宫廷瓷器拍品价格激增、频创拍卖纪录不同, 就2009年世界各地拍卖所见, 传统中国艺术品市场正逐渐朝向新趋势发展。不少新买家加入并将目光投向其他艺术品,除明清工艺品外,古玉及青铜器亦已成为藏家争夺的对象。以香港最近的拍卖为例,“清乾隆·白玉卧牛”便以2080万港元由一名新藏家投得,而李氏家族珍藏的漆器专拍中“明洪武·剔红游归图倭角方盘更以2530万港元拍出,成交价高据漆器榜首。此外,重要中国家具、织品、文人珍玩、古青铜等纷纷创下拍卖纪录。北京市拍卖行业协会高级顾问李庚表示,“拍卖市场中国力量的崛起原因有三:一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强有力的支撑;二是近两年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三是拍卖市场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投资领域,藏品已逐渐发展成为不动产、抵押物等金融衍生工具”。匡时拍卖总经理董国强认为,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目前处于转型期,它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品投资的价值判断息息相关,可以说,目前这个市场还没有真正崛起,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体现在: 第一, 艺术品交易以散户行为为主, 缺乏金融机构及艺术基金的参与; 第二, 艺术品市场中缺少顶级富豪。
在胡润、福布斯排行榜上,中国前50位的富豪参与艺术品市场的大概不超过3个。而在西方发达国家,80%的富豪会将30%的资产配置为艺术品。国内艺术品市场一年拍卖成交额不过是几百个亿,而顶级精品价格的总和不超过20个亿。一个百亿身家的富豪花20%的资金就能把市场里的精品全部买走, 可见这个市场并不成熟。艺术品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是必然的,人们对艺术品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艺术品冲击西方艺术品创造的天价纪录完全可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国际上通货保值的如宝石、稀有矿物等,过去中国人关注不多,事实上其有很强的保值功能,预计将来会成为中国买家关注的对象。同时, 如果将拍卖与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结合起来, 如对某地的特殊品种进行专场拍卖, 拍卖市场将会获得长足发展。杂项专家、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夏更起表示,近几年冷门文物的价格增长很快。新中国成立初期, 不到10万元的明代宣德炉, 现在的价格已在百万元以上, 珐琅器目前成交最高价达到3000多万元。随着人们认知度的提高,所谓的“冷门”文物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对于如今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火爆, 夏更起认为是财富积累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拍卖市场从去年跨入亿元时代到不久前即有4亿元拍品出现,如此飞速的增长让夏更起直呼“想不通”,并表示这种异常火爆的现象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文物涨价应该与国家经济、GDP的增长成正比, 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远远没有文物市场快。”
所有圈内玩家都在关注的收藏平台
服务与合作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鉴定、广告合作等服务
添加拨打
13670141625
或直接添加微信
长按二维码直接添加微信:
免责声明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果您喜欢
1、想了解如何简单的鉴定古玩?
2、什么样的古玩艺术品值得你去投资交易?
3、
添加我私人微信号/电话:
h13670141625
(何总)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