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术中国
“见证学术力量 锻造学术精神”——关注“学术中国”,即时获取最新学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博导亲授!怎样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 ·  2 天前  
募格学术  ·  定了!清华这两大学院将搬至通州! ·  3 天前  
实验万事屋  ·  两位博士后共一发表了17.3分的Natur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术中国

说说那些撑起我们童年的神游戏

学术中国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4-30 12:03

正文

转自 | 文斗老师(ID:window-teacher)

编辑:学妹



现在【王者荣耀】的游戏火得不要不要的,每个小朋友都捧着手机活在虚拟的网络游戏的世界里,回想我们的童年,虽然物质生活不富裕,但那些带着浓郁的时代气息的土游戏,还有一张张小伙伴们真实的笑脸,却永远烙在了我们美好的回忆里。今天我们就用有趣的创意文字让时光倒流并分享“跳皮筋”、“跳房子”…这些经典游戏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



跳皮筋,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于是谁发明已经无从考证,据说起源于今天的河北一带,当时是一种民间杂技,后慢慢在广大人群中推广开。在清朝皇室,跳皮筋是后宫妃子、公主主要的娱乐项目之一。


跳皮筋,是20世纪50—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又称跳橡皮筋,跳橡皮绳。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皮筋高度从脚踝处开始到膝盖,到腰到胸到肩头,再到耳朵头顶,然后举高“小举”、“大举”,难度越来越大,跳者用脚不许用手钩皮筋边舞边唱着自编的歌谣“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丢~丢~丢手绢,轻轻的丢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这首歌曲就是“丢手绢”游戏的配乐,每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也是特别兴奋的,大家又唱又笑,好不热闹!《丢手绢》这首儿歌作词是鲍侃女士(1916出生于宁波),这是她在延安保育院工作时为孩子们创作的。延安保育院的课外活动,让鲍侃产生了灵感,在很短时间内就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的歌词。1948年,偶然听到这首儿歌的著名作曲家关鹤岩先生重新根据歌词作曲,将旋律改编得更加琅琅上口、充满趣味,这首充满童趣的歌曲得以更广泛的流传开来,这就是今天人们记忆中《丢手绢》。可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两位作词、作曲者竟素不相识。


丢手绢,又叫丢手帕,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手绢是每个少年的必备品。在孩子的袖口或者肩上,母亲总会别一块手绢,粗布做的,方方的。晚上,母亲会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第二天起床时再别上。长大一些,手绢就从袖口和肩上转移到衣兜里,手绢也由自己来洗。直到上了小学,好像才彻底告别了手绢——一方小小手绢,像是时光和记忆送给我们的小小仓库,珍藏着所有的欢乐。



跳房子,也叫跳飞机,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趣味性、娱乐性极强,曾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相当普遍,在有些儿童游乐场、公园和小学操场等都会有跳房子的位置。有时就算在一块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笔或树枝,小朋友亦会在地上画起“跳房子”的九个格,然后一起玩。


“跳房子”游戏最早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最初的游戏规模有100英尺长,主要用于罗马步兵的军事训练。后来,罗马的孩子们开始模仿军队的这种训练,在他们自己的球场划线扔石,并且添加了一个评分系统。之后,“跳房子”游戏蔓延至整个欧洲,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


在中国,“跳房子”游戏始于清代,它不仅能提高儿童跳跃、奔跑和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和锻炼身体的意识。



翻绳,是汉朝兴起的娱乐活动,不过仅限于宫廷或者官僚娱乐,后发展成汉族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在马来西亚,翻绳用的绳子一般是橡胶圈(橡皮筋,河南东南部就把该游戏称为”开胶“),国外的材料则有毛线、麻线、呢绒绳或棉纱绳等。


在世界上大多数部落或种族的人中,线绳翻花都是非常普遍的玩意。已经发现了几千种翻法,其中有些还非常复杂。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很难理解,那些用线绳翻出的造型对于古早人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其实那些造型曾经和宗教、神话甚至魔术、占卜联系在一起。爱斯基摩人也有把翻绳当作宗教符号并解释的活动。21世纪孩子不屑一顾的破绳子,但在20世纪翻花绳五十至八十年代如果女孩子能够找到一根好绳足可以拿来炫耀半天,天天揣在裤兜里,下课、春游,全天候、即时性地娱乐一番。



推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50-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个人活动、集体竞赛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竞速、有100米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100米接力等比赛项目。



丢沙包,属于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究其起源,已难以考证。与大多体育项目与民间游戏一样,丢沙包由来已久,最早将溯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会用石头等硬物击打猎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且作为游戏当然不能用石块等利器,于是人们开始用伤害性较小的沙包代替。中国最早的球类运动是手球类的, 而丢沙包可能就是这种早期球类运动。


而由于丢沙包游戏形式多样、富有技巧,运动负荷不大,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很适合在广大小学生中开展和普及。当然也正是这些原因才是丢沙包这项民间体育运动得以流传至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更是一度红及全国,风靡南北,是一个经典的群体性游戏,孩子们对此项活动乐此不疲,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成长见证。



瞎子摸人就是捉迷藏。即蒙住眼睛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最早只是一种儿童游戏。两千年前即流行于希腊,在伯里可利统治时期的雅典就已出现。


捉迷藏即蒙住一人双眼,把他转得不辨方向,然后大家向他这个“瞎子”呼喊取乐,蒙眼者追捕,众人躲闪,这种游戏在中世纪成为成人游戏。在我国,捉迷藏在唐代时就已出现,至北宋时已非常流行。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写过五首《杂事》诗,其中有一首写的就是捉迷藏。五代时,花蕊夫人的《宫词》也写了捉迷藏的乐趣。可见捉迷藏在我国古代十分流行。


2014年1月1日,吉尼斯总部认证官程东在四川彭州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大规模捉迷藏官方挑战赛”上现场进行认证,共有1437人有效参与活动,刷新了2012年2月10日卡塔尔多哈市卡塔拉文化村的斯坦德大学创造的1240人的捉迷藏参与人数最多世界纪录。



弹弓应该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据说在我国原始社会的“三皇” (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年代就有了较完善的弹弓。另外在古代传说中,泰山诸神爱好狩猎,其猎必用弹弓。《西游记》、《封神传》中的二郎神即是泰山诸神之一,其常携猎犬,挟弹弓,终日驰猎。在甲骨文中,“弹”的写法是一张弓在弦的中部有一个小囊,用以盛放弹丸,表达人使弓上之丸弹出之意。弹弓的历史非常久远,是弓箭的雏形。


古时,射弹多用于狩猎,后来发展成一种武术器械。欧洲的达芬奇亦曾建议用弹弓来发射臭气弹。弹弓的原理与弓箭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弹射力来进行发射,只是弹弓用的是弹丸,而弓箭用的是箭。


弹弓在古代也曾是很流行的一种娱乐工具。两汉魏晋时,富家子出游往往是挟弹携壶,赏赏山景,打打鸟雀,“遇会饮酌,萧然自得”,俨然形成一种风尚。这种弓式弹弓可以称作古代弹弓,现在已不多见。现在常见的弹弓应该是在橡胶发明后才出现的。



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粤语称为麻鹰捉鸡仔。至少在明代就已经出现,是一种团体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

     

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老鹰吃仙鹤”游戏和老鹰捉小鸡类似。此外还有山东民间的马虎叼羊,青海土族的抓羊,广西民间的狼吃小羊,台湾民间的围虎陷和流行于山东成武一带的杀羊羔等。


时光荏苒,这些经典的游戏已经随着北京城的胡同一起消失在都市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里,我们的孩子放学回家己不再排成路对,丢失了团队协作、游戏的快乐,成年人在孩子的世界里筑起院墙,用手机屏幕切割着他们童年应有的快乐,我们听不到孩子们自己的歌曲,“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的歌声被“凤凰传奇、小苹果”取代,时代变了,变得让我们悲哀,变得让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悲哀。今天看到这篇文章的七零后、八零后的朋友们,请你们饱含深情的转发吧,让更多的孩子们知道,我们的童年有多么快乐,我们的快乐有多么简单,原来幸福与金钱无关,对大自然、对人、对生活的爱才是幸福的源泉。



推荐


虽然每天都在用Excel,但你未必真的懂它

整个课程共18个课时,每周约3-5课时,

由浅入深

让你从Excel小白到Excel达人

我们重点推荐这门课



▼点击阅读原文,可报名此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