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妨假设:如果 MTI 汉语百科这一门课,不考应用文写作,能给备考的你带来哪些变化呢?
1.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看看,应用文如今考察了什么?
要写出考试的这篇应用文,你必须在熟记各种文体——通知通告公告报告;考场时间有限,你必须快速判断考试要求,按要求重新排列原文信息,写出一篇符合格式的短文;你,当然,还得能在短短时间内,写完这么多字。然后,交完这篇卷,把这些考前抓紧强记、考后余生很可能再不会遇到的应用文所有知识,忘光。
说远了。
归纳一下,这么看来,应用文部分主要考了三种能力:
(1)记忆格式的能力
(2)根据条件判断文体的能力
(3)写汉字的能力
前两种技能,格式和根据条件判断文体,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通过搜索一键获得,甚至直接下载模版,无需占用大脑内存,更无需占用备考时间;书写能力贯穿全部考试的始终,无需单独再测;
积累英语本身、习得翻译技能、记忆百科知识,练习中文写作,你备考时通过打磨这些技能,综合提升了翻译实力,而应用文对语言水平的助益,实在有限。
于是,翻硕初试中,百科的应用文更像是一场体力考察——在你怒答 20 道名词解释后,考考你还有没有力气狂写 450 字,再在大作文用残存的理智谋篇布局,妙笔生花。
2.
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假如翻硕不考应用文,那 40 分可能考些什么呢?私意以为,大可置换 MTI 同学更需要的这三项技能。
比如,
搜索技能
。懂搜索、会阅读,就能写出基本达标的应用文。网络时代的译员,如果不懂搜索,无法利用工具快速获取信息,就好比以肉搏抵挡飞机大炮,下场只有一个字,卒。
假如你要翻译的是一篇「区块链」题材文章,会去哪里搜索资料做准备呢?假如你需要查一个表达在经济学人中是否常用,你当如何搜索呢?你常用的趁手的语言核查工具有哪些呢?
又比如,
考古诗词文积累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还要考诗词?又不是考中文系。但是,译事如搭桥,两侧语言,中英修养缺一不可。而好中文的样子——简洁、对称、灵活、铿锵,古诗词文全都有。如要矫正中文、提振中文,师从古人,能有奇效。语言学习者比任何人都更应该知道本国语言的前世今生,应该知道好的中文从哪里来,积累多了,才可能写出来。
再比如,
考中文改句
。重写句子,把坏中文改成好中文,因为只有明确知道什么样的中文是好中文,明确知道怎样写出好中文,才可能写出好的译文。比如这个句子:
每当夜色已深,人声俱静,繁星在天空闪烁,他便披上衣服,拿起书卷,细细地品味过往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