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思行研
真相就像诗词,可绝大多数人都讨厌诗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模块化硬件厂商 Framework 预告 ...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聊一类「马上就更新」的笔记本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荣耀 MagicBook Pro 14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华硕无畏 Pro 14 骁龙版 2025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个对“RTX 50”游戏本不好的消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思行研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解读纪要

三思行研  · 公众号  ·  · 2024-05-30 00:00

正文

Q:《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如何体现“双碳”国策的坚定性?
A:《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发布,无疑再次凸显了我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上的坚定决心。这一行动方案不仅是对过去几年我国在节能降碳领域取得成绩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继续深化能源革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明确规划。通过设定具体的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和发电量占比目标,如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2025年达到20%左右,以及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这一方案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上的高度自觉和行动力度,彰显了“双碳”国策的无比坚定。
Q:行动方案中的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和发电量占比目标为何设定为这样的数值?
A:行动方案中设定的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和发电量占比目标,是经过深入分析和科学研判后制定的。这些数值的设定,既考虑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发电结构的实际情况,又结合了国际社会的节能减排要求和我国自身的发展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能源消费需求也在持续上升。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加快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非化石能源发电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因此设定较高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目标,也是符合发展趋势的。
Q:在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和发电量占比目标的过程中,供给端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A:在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和发电量占比目标的过程中,供给端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行动方案,供给端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快非化石能源的发展。首先,加快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是重中之重。这将有助于提升风电和光伏的装机规模和发电能力,进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其次,合理有序地开发海上风电、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等也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充分利用我国的海洋资源和分布式能源优势,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发展。此外,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以及统筹推进氢能发展等也将是供给端的重要任务。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Q:在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解决消纳问题?
A:在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的过程中,消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波动性大、间歇性强的特点,其发电出力与用电负荷之间往往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导致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行动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快特高压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是重要举措之一。这将有助于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送到用电负荷中心地区进行消纳。其次,加快配电网改造也是解决消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提升配电网的接纳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可以更好地适应可再生能源接入和消纳的需求。此外,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储能技术也是解决消纳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些储能技术可以在可再生能源出力高峰时储存电能,在出力低谷时释放电能,起到调节电力供需平衡的作用。最后,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也将有助于解决消纳问题。这些新技术新模式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灵活调度和优化配置,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Q:加快特高压建设对于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有何重要意义?
A:加快特高压建设对于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远、输电损耗小等优势,可以将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从能源富集地区输送到用电负荷中心地区进行消纳。这将有助于缓解可再生能源电力在局部地区的消纳压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其次,特高压输电网络的建设可以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特高压输电网络,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电力的余缺互济和互补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最后,加快特高压建设也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传统的电力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加快特高压建设将推动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促进电力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Q6:在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挑战需要克服?
A6:在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克服。首先,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水平仍需提高。虽然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和成本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和推广。其次,可再生能源电力与现有电力系统的融合问题也需要解决。由于可再生能源电力具有波动性大、间歇性强的特点,如何将其与现有电力系统有效融合、实现稳定运行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此外,政策机制和市场环境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来引导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挑战。
Q:关于绿证核发全覆盖有什么新的进展?
A:目前,改革机制正在逐步落地,行业逻辑也开始逐步理顺。特别是在绿色证书方面,已经明确了在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的目标。这一措施此前并未提出具体的落地时间表,但现在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标志着我国在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绿证核发全覆盖将有助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投资和使用绿色能源。
Q: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有哪些新动向?
A:在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方面,近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正式文件首次提出了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方案。这意味着未来新能源电价将更加市场化,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电价,这将有助于提高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积极性,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同时,市场化改革也将使电价更加合理,反映真实的供需情况。
Q:特高压建设的发展情况如何?
A:特高压建设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加速趋势。从节奏上看,特高压直流总体向上,建设节奏从10年前的2年3条提升到了近几年1年4条。如果考虑到柔性直流(柔直)技术的发展,未来特高压建设的向上空间会比较明确。近期,国家电网披露了新的5交、9直的可研等前期工作招标,显示出特高压建设的强劲势头。其中,交流项目中有3个是区域网的大项目,而直流项目中有7条是长距离送出线路。这表明在未来几年到十五五期间,特高压建设还将保持较高的强度。
Q:特高压在国内能源输送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A:特高压在国内长距离送出和区域主网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我国能源分布不均,特别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新能源的飞速发展,当地需求无法跟上新能源的发电量。因此,靠调频、调峰储能并不能完全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而特高压长距离送出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特高压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能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Q:除了特高压直流外,还有哪些技术或方案在新能源输送中发挥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