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ris在路上
成长,就是持续的自我进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转岗产品,拿下腾讯offer,我做了什么? ·  8 小时前  
python自留地  ·  1个月存100元,1年1200元,大约83年 ... ·  昨天  
三节课  ·  今天,怎么做到无痛上班? ·  2 天前  
三节课  ·  2025年,小红书电商还有机会吗? ·  3 天前  
三节课  ·  《2024年生活趋势洞察报告》可下载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Kris在路上

这本书,我至少读了20遍......

Kris在路上  · 公众号  ·  · 2024-07-10 18:51

正文



作者: K叔-Kris
原创首发:Kris在路上(ID:krisgtd)
Kris个人微信: kris191612

大家好,我是K叔。



想听我直播的,可以预约一下直播,一会儿7点15分,会直播聊聊如何高效阅读。

不想听直播的,建议读一下今天这篇文章,对于你们如何完成目标,应该会有启发。


今天又回看了我在 2021年写的一篇文章,发现放到今天,也依然有借鉴意义 ,并且我也应该按照我当时写的内容去复盘我目标的完成情况,


借助今天的推送机会,再发出来跟大家分享,希望也能对大家有启发。

今天花了两个小时时间,重新读了一遍 《OKR工作法》,我算了算,前前后后读了得有20多遍了。


这本书真是常读常新,尽管我们「108自律行动营」已经开了这么多期了,


但是对于OKR这个工具的理解和应用,我依然不敢说自己完全掌握,更不敢说完全执行。

读完之后,满脸羞愧地写下了这段文字,然后发到了公司群,算是思考的同步,也是向团队表达我自己的自省和反思:


我把全文也复制下来:

--------

上午又重新读了一遍《OKR工作法》,有几个反思,和大家同步:

1、OKR设定完之后,就不管了。

OKR是关键要务,是重中之重。但是回头看我的OKR,基本上每一个OKR都只完成了设定步骤,定下来之后,就束之高阁了,结果导致,每个季度回头看的时候,都没有完成。

一种逃避,明知道很重要,但依然在花时间做不重要的事情。

2、OKR的复盘,频率太低。

每周尽管写周记,但其实,最重要的OKR,随意性太强。没有做好自我约束,导致,隐隐觉得,这一周又是OKR没推进的一周,很不爽,但是用”好像我也努力了“的假象,来对冲OKR没完成的落寞。

——依然是一种逃避。

季度和月度OKR复盘,时间周期太长,经常是,最后一天才发现,我靠,妈的啥都没做呀。

3、三只青蛙,随意性太强。总是在吃烂青蛙。

制定三只青蛙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对照OKR去设置,基本上等同于一个普通的待办清单,这种三只青蛙,看上去好像挺充实,其实都是一些烂青蛙,是蟾蜍,有毒,吃完之后,看上去有饱腹感,其实妈的全是毒,浪费时间还没有产出,只有虚假的成就感。

4、放弃了OKR每周胜利复盘会议

可能觉得人员多了,大家很忙,所以,每周的团队胜利会议复盘也就不了了之了,但其实,在紧张的一周工作之后,大家一起来分享冲刺结果,做一次胜利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换句话说,我的周五下午,那几个小时,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产出吗?

其实还是在逃避。

5、对于公司整体OKR的设置,包括各部门的OKR设置,还有每个人的OKR设置,关注不够,思考不深。

OKR的制定,是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一起来参与制定的,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都应该了解,不同部门,不同人,大家都在冲刺些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有哪些难点,有什么可以协作达成。

但是,目前的OKR设置,变成了一个单一的个体任务,写完了,就ok了,没有经过充分的沟通,大家需要一个讨论和达成一致的过程,失去了这个沟通过程,OKR就失去了意义。

未来的OKR,是要充分讨论并确定的,包括各个部门,每个人的OKR,也都是要有相应的确认步骤的,只要确保,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都在朝着同一个目标使劲,才能确保整体目标的落地和实现。

以上是目前的一些思考,后续和大家持续保持同步。

如果你还 不知道怎么使用OKR制定自己的目标,强烈推荐你来听一听我7月16日的直播课 ,我会教你如何利用正确的方式制定自己的目标。


先给大家看看 7月16日的课程大纲 ,非常全面且干货。



如果你想来听, 直接扫描下面海报上的二维码,支付 1 块钱 ,就可以来参加课程了哈,一块钱就是一个小小的门槛,相信我,这堂课的价值绝对不输那些大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课程。



下单后 务必添加弹出来的二维码 哈,那是我的助手小K同学,她会在开课前拉你进群一起学习。

------

当然,OKR的推行和落地,本身就是会有起伏的情况,我们OKR营已经有超过2000个学员了,同样如此,这几乎是一种必然。

但是,要想让OKR持续发挥价值,就必须形成一整套的链路和系统,固化下来。

而且,OKR的推动,一定是一把手工程。

我自己如何OKR运用中,都如此不重视,那么团队的其他成员,自然会上行下效,沦为形式,这一点,我需要做深刻的自我反思。

回头看创业的两年多,几乎每一次的OKR冲刺,如果足够坚定,都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但如果真的只是随便搞搞,多半是搞不定。

这就回到了标题中,我提出的那个问题:

老板,应该由谁来管理?

前几天在一个创始人微信群,大家已经热火朝天地聊了两个小时了,然后看到了这么一条信息,差点把我笑哭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