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太多的大同小异,
也许以下两个项目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起整理给大家!
北京梵悦万国府公寓
项目位置:北京东城区
占地面积:2ha
建成时间:2017年
委托方:梵天地产
景观总包:承迹景观
景观设计:承迹景观
景观实施:吉盛园林&承迹庭林
景观家具:壹臣钜森
雕塑艺术品:张兆宏
摄影:王宁&.承迹景观
翻译:王辰宇
北京万国府是对旧址改建的又一次实践。设计的魅力也源于一个个问题的梳理和被解决,而崭新的空间能让场所焕发新的生命。
项目位于北京东城区东直门小街,周边街道繁荣。我们项目的公寓楼被重新定位和改建,旧的室外环境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而此时公寓外环境改造的难点在于:
1.原场地主交通以及场所功能需要被利用;
2.建筑配套设施占用并割裂了中心区域;
3.原有植被相当杂乱,且要做一定保留;
4.新的定位能够赋予场所独有的内涵和意境。
▼改造前后路径对比
▼改造前后场所空间
▼改造前后围界
【
构想
】
新的定位下,我们并没有选择直白的、符号化的方式回应项目的诉求,而是希望创造空间体验来实现环境舒适的、有趣的感受,让人在回家的游憩过程中充分享受空间的变化。并且它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又不同于传统的中国园林,应该是符合并引导当代人生活、审美的共享环境。为了让重新定义的景观在不经意间自然的发生,我们从主题叙述空间入手,重塑原有不利条件,物料运用上体现材料的质朴与厚重,还有就是做到植物选择与搭配自然的状态。就这样在新规划下,重塑了环境主题。一切就这样美妙的开始,自然、轻松、不留痕迹的让人感受到处处精细。
▼概念分析图
空间需要用时间去解读,而光影是见证时间的诗。
在空间游戏里,光影永远是设计师高雅、完美的表达。建筑设计师总爱用光影的变化赋予建筑生命。在外部空间设计,由于环境的复杂和多变,很难用光影来塑造空间,在本项目我们做这方面的尝试。万国府项目需要处理两个层级的空间,一是城市与内部院落的分隔;二是主要活动功能的组织。
▼光影是见证时间的诗
在第一个层级里,我们希望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进入公寓就是从“城市空间”到“光影塑造的空间”,光影空间代表了舒适、安全等一切家的主题。为此,我们种植了一片树的光影,它是宁静的,能把城市的喧嚣阻挡在外;它细腻柔软的枝叶在地面石径上光影斑驳;它会讲故事,叙述着孩童们林下成长的欢乐与烦恼;它的变化让时间都充满了魅力。
▼树的光影是宁静的
第二个层级,我们用光影勾勒场景。场所的主要功能区被原有建筑配套设施分割,针对零碎的建筑设施体块,用叠加、整合的方法给它赋予新的功能。向内,建筑墙体和镂空顶面界定具有围合感和安全性的孩童游玩区。对外开敞部分,自然的墙体肌理和屋顶构建的光影则勾勒出中心草地以及重要休闲场所。此处,发现对侧的围墙上会洒下墙外摇曳的柳树影。顺势而为,干脆设计一段“追光的墙”,在草间铺洒下诗一般的光影。
▼设计思路
▼用光影勾勒场景
材料选择和实施过程就是对畅想的实现。我们用最普通的材料,如芝麻黑石材、胶粘石、年轮木、甚至是虎皮石都在本项目展现了它们独特的语汇。鸡爪槭、红枫、元宝枫等各种常见的枫科类乔木通过精心、自然的搭配形成了纯粹、舒适而优美的林下空间。从光影跳动的地面延伸到基理斑驳的侧影,从碳化的木质年轮地铺到交错生长的花境,它们自然的生长出来,仿佛不经雕琢,但又精致用心,焕发着新的精彩。
▼材料的选择展现了独特的语言
▼平面图
和昌·紫竹云山墅
项目名称 | 苏州和昌紫竹云山墅园林展示区
地理位置 | 苏州市环太湖大道与山水路交汇处
建造时间 | 2016年3月-2016年11月
设计营造 | 北京种地设计
总设计师 | 朱弘博
设计团队 | 雷琼博、刘海云、张鑫、李雨、鲁小乐、张淑娟
施工单位 | 上海嘉来
照明设计 | 周红亮
园林是在营造值得浪费的时间
园林当随时代,园林不同景观,造园也不同造景。要造园先要能懂园、品园,懂得每个园子独特的性情,懂得造园中隐显的智慧佳趣。懂得一份自然的关爱:风月无价山水有情。不拘泥“借景、障景、曲径通幽”迂腐肤浅的法式之说上。园林中有比“用”更重要的情趣,有比“物”更重要的关系,须知“不以物先”。这在观念上需要一个大的转折!不然,不要说造园,解园也是不着边际。有终身事其业而不解其理,南辕北辙者,大有。
——朱弘博
紫竹云山 | 真山水中的园林栖居
中国人说人生如寄,山水有情。“紫竹云山”依伴苏州东山太湖,远山近水山峦坡渚,云烟时密时散,太湖开放平阔,烟波浩淼。置身在真山水间造园寄居。也是对当代“寄居园林”生活的一次探索 。为此我们动了规划改了建筑,方才有“空”立园,以筑围园。并以“山筑洞光”开篇,绕林长桥入镜,用晦而明,外旷内幽,石音水乐引人入胜,古松悬依岩墙。深池隆然高壁,池中真趣隐藏,下桥转入深深石洞,跨界入廊,层进起伏,园景意趣次第展开……
从立意-设计-寻石问树-掇石理水-题跋-园林家私-营造一以贯之,半年下来算得上是 “种地” 粗浅的一次造园了……
立意之先、
修规改筑、
方才得空立园、
以筑围园
九景说园
迎晖堂——安和院
——
涵碧栈道
——
坐石临流
——
别有洞天
——
上下天光
——
听石潭
——
紫气东来
——
沁泉轩
「迎晖堂」
若“迎晖” 需先幽暗。故 两筑之间构筑的迎晖堂有意遮蔽天顶,借东西之光引东山之气叠石植松,远望厅堂如山洞,若有小口,
有光,
古松巨石口中探出。登堂入室,若隐若现内部的园林,诱人深入以探究竟。
「安和院」
一意愿安和 。泊车庭院三面围合,院中列植榉树泊车纳阴,西侧与南侧配有双院。南院步整石云阶圆门进入,西院“墙眼”透露片段内园景致,引人入胜。
「
涵碧栈道
」
一水方涵碧,百林以润清。远瀑轰鸣,未见其景先闻水音。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水杉林木在池中的倒影, 以此
隐现园中景致
,围水绕长桥步入园林。
「坐石临流」
或坐或卧水边岸上石台 ,脚裸置于水中,红鱼伴游其间。水中置隐巨石暗岛 赤脚步入水中 ,临近清流高瀑 寻探佳趣。
「
别有洞天
」
引: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此处移山凿洞,悬植古松,化变弥雾,入洞接廊, 自有一方别样仙境胜地。筑山之石选用富春江边桐庐巨石,此石为中国最坚硬之岗岩,巨料极其难得。加之施工难度超乎想象,立于此,非比寻常!
「
上下天光
」
命名来自北宋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此景临轩,两翼曲廊架池 , 蜿蜒百尺,凭栏眺瞰,大有东山所见太湖之胜概 , 上下水天一色,水天上下相连。此处是观赏池湖风光及中秋赏月的佳处。同时它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功能:园林音乐厅的中心舞台。
「
听石潭
」
巨石如同乐器 锯开条条深缝。清泉顺指尖石缝款款地流出.落叠幽潭 跌扑回还。附耳贴石听泉,体悟自然音响。夜间潭底幽光如玉,宛如幻境。人 本来应该是精灵别透,懂得让心灵生出触须体悟自然。
「
紫气东来
」
迎面东侧筑岛,岛上植九株丛生紫薇,百日姹紫嫣红,伴有回廊,气雾围绕宛若仙境。
「
沁泉轩
」
由东侧引廊步入,紫薇山岛迎面而来,廊中望去,隐约岛上有轩,伴有泉声瀑响,却未见瀑泉,随廊拾阶而上,居坐整石茶台(8吨天然巨石研磨而成)。原来泉声源于石壁岩缝 沁人心脾,围石伴泉品茶论话,园林与生活交融其间。
详细设计
|
浮廊结构推演
园林家私-种地设计定制
灯光设计
|
淡妆浓抹总相宜,欲得光明,先知幽暗
▲
灯光调试讨论
▲
灯光效果
园林的栖息
情趣初露
▲ 情趣初露
▲
“龙松”与宋徽宗听琴图偶合
——OVER——
▼
点击
“
阅读原文
”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