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过凡夫的日子,念弥陀的名号。欢喜信受,与佛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发者全社区  ·  出来相亲了 ·  18 小时前  
开发者全社区  ·  跳崖了 ·  昨天  
鸿洋  ·  GPU硬件加速提升渲染流畅度 ·  昨天  
开发者全社区  ·  广州员工奴性事件 ·  昨天  
鸿洋  ·  ActivityTaskManagerSer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读净土经文,最好有通达的善知识手把手教!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 公众号  ·  · 2021-01-27 06:00

正文



朗读 | 佛见




第10条


无口传而见净土法门者,见失往生之功德也。


其故者,往生极乐之教,上劝龙树、天亲,下至末世之凡夫、十恶五逆之罪人。


然而,自身是最下之罪人故,见劝善人之文,则自生卑下心,思往生不定,而不得顺次之往生。


是故,见劝善人之文,则见善人之分;见劝恶人之文,则见自己之分。


如是见定者,决定往生之信心坚固,而乘本愿得顺次之往生也。



这条法语主要是说:


读净土的法文,最好是有通达的善知识手把手地教我们,如果我们自己看,或许不善于理解,反而失去了往生的功德利益。


为什么?


因为劝极乐之教是非常广大的,释尊在诸多经典里都说到了,是五乘齐入,上到等觉菩萨,下到逆谤阐提。


既然摄机这么广大,对不同根机的劝法就不一样。比如劝龙树、天亲这样的大菩萨,有智慧的圣者往生,对他们的要求标准、说法就比较高了;如果劝十恶五逆的罪人,劝我们这样常没常流转的凡夫,说法就很容易,说得很低。


这时候,如果我们凭自己的眼睛所见,比如看到劝龙树、天亲这些大菩萨的教文,心中就会认为“一定要有智慧,发大菩提心,豁破无明,证悟无生法忍”,这样一对比,我们心里就胆寒了,就想“我哪有分呢?这些大菩萨、上等修行人、上根利智的,像这样的才能往生。虽然有劝下等往生的,那一定是安慰性质的,是别时意”,心中难免会这样想。这样,虽然在净土门里结了一个缘,但是这一世不能保证决定往生。


净土的教文应该怎么看呢?


我们知道它是劝一切凡圣善恶的,所以“见劝善人之文”,就知道善人往生有分。这里的“善人”不光是指一般世间意义讲的善人,而且是指贤圣,乃至能修三福,能修戒定慧三学的人。


“见劝恶人之文,则见自己之分”,说罪恶生死凡夫不断烦恼,念佛也能往生,“我也有分”。


如果有这样的见解,而且不被动摇,决定往生的信心就坚固,就乘上本愿,今生决定达成往生。




第11条


净土之教文者,上自龙树天亲,下至五逆谤法,普劝凡圣善恶之人故,乖角之文多。


见劝上机之文勿卑下,见劝下机之文勿放逸。



这和上一条文的角度差不多,总的说明净土教文劝机非常广泛,所谓“普劝凡圣善恶”,这样看上去似乎有矛盾的地方,不可能对龙树、天亲这样的菩萨说“你不要五逆、谤法就可以了”,这话怎么说得出来呢?他们都是大菩萨。


看四十八愿就很清楚了,比如第一愿是“无三恶趣愿”,第十一愿是“必至灭度愿”,第二十二愿是“一生补处愿”,这个差别就很大。


“无三恶趣愿”是对悠悠凡夫说的,龙树、天亲这样的大菩萨用得着这条愿吗?


但是第十一愿“必至灭度愿”,这是圆满成佛,第二十二愿是还相回向度众生,是“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这对大菩萨就非常有吸引力了。


但是,这些利益都在一句名号当中,平等施予一切众生。虽然平等施予我等,但我们毕竟是罪业凡夫,见劝上机之文难免自居卑下,所以说不要卑下,我等也有分。


“见劝下机之文勿放逸”,像《观经》下辈三品是十恶、破戒、五逆,如此造恶之众生,一声、十声也能往生,所以我们要发起坚固的信心,踊跃念佛,而不是放逸造罪。


十三定观我们修不来,但我们也不卑下,因为称名就足够了;大乘上善、次善、下善也未必是我们的根机修得来的,还有小乘善、世间善,即使我们做不到,心中也不卑下。


第10条、第11条确实是我们读净土教文的诀窍。


像我初学净土法门的时候,读《印光大师文钞》,就有这种矛盾。


看印光法师写的,有的地方是劝下机之文,就觉得“我也有分”。


可是他讲得毕竟很广泛,有时候好像又说得很难,要求也很高,那是劝上机之文。因为他是写信,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劝法,所以有时候看了就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往生。


如果见劝下机之文,就觉得似乎有分;如果见劝上机之文,又觉得似乎没分,进退不定。因为我们的思想总是非常执著,僵化,而弥陀的救度是广大的,包容一切。


一般人都会拿一把尺子,如果以上机为标准,下机的人当然不能往生,虽然经文讲到了下机往生,“哦,那是别时意”,这显然是误解。


“既然下机人都能往生,上机人就用不着修这个法门,这是比较低劣的法门。就算往生,也不过是凡圣同居土,或者化土”,这又错误理解了。






作者 | 净宗法师

摘自《法然上人法语讲记》(23)

编辑需要,略有调整








全集

连载


01 怎样念佛,才是“还愚痴生极乐”?

02 法然上人的临终绝笔,句句珍贵无比!

03 老实念佛,就是彻底靠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开发者全社区  ·  出来相亲了
18 小时前
开发者全社区  ·  跳崖了
昨天
开发者全社区  ·  广州员工奴性事件
昨天
左右青春  ·  爱你是真的,想忘了你也是真的
8 年前
山西老乡俱乐部  ·  【山西早知道】-2017.4.19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