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商头条
聚焦电商新闻头条,电商新闻资讯,干货分享;独特的视角,独特的分析尽在电商头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电商头条

马云紧急回国,阿里将有大事发生

电商头条  · 公众号  · 电商  · 2025-04-10 19:06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马云从东京大学回到阿里巴巴并参与到阿里云的业务中,介绍了马云参加阿里云KO会的背景和阿里在AI领域的投入和发展情况。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其他互联网大佬如刘强东、雷军等在AI领域的动作以及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的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马云从东京大学回到阿里巴巴并参与阿里云业务

马云现身阿里云谷园区,参与阿里云KO会,体现了其对阿里云的重视。马云作为东京学院的客座教授,其出现在校园并不意外,这次迅速回归阿里又释放了什么信号值得探讨。

关键观点2: 阿里在AI领域的投入和发展

阿里在AI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方面。马云对未来AI技术的发展充满信心,认为AI已经成为阿里巴巴新的增长曲线。

关键观点3: 其他互联网大佬在AI领域的动作

其他互联网大佬如刘强东、雷军等也越来越注重AI的发展。刘强东近期主要动作集中在即时零售方面,而雷军也在小米的AI领域有所布局。

关键观点4: 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的情况

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依然稳健,同时也在不断探索AI技术在电商领域的应用。马云对未来AI技术在电商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顶级大佬重出江湖,市场气氛开始紧张。
图片
出品 | 电商头条   作者 | 杨子


马云从东京大学回到阿里巴巴


马云最近是真忙啊。

日前刚有人曝出,在东京大学偶遇了马云 。当时他一身黑白相间的格子衬衫,脚踏运动鞋,大步流星地往前走,看起来神采奕奕,很有活力。

图源:微博


随后就又有网友发视频称, 马云已经回到了阿里,现身阿里云谷园区。

只见视频中,马云身穿白色 T恤,衣服上印有“阿里云15周年纪念日”的英文字样,还戴上了阿里的新工牌, 工牌上写着马云的花名“风清扬”。

他笑意盈盈地和围观人群打招呼,看上去十分有亲和力。

图源:微博


这么快就从东京大学回到阿里巴巴,大佬不愧是大佬,日理万机,行程很紧。

马云出现在东京大学校园,自然有其渊源。

公开资料显示, 2023年5月,东京大学聘请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为“东京学院(Tokyo College)”的客座教授。 聘用期限从2023年5月1日开始,同年10月31日结束。

图源:东京大学官网截图

而在此之前,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也曾于 2023年4月宣布,聘请马云为荣誉教授,聘期3年 。据了解,他在港大将开展金融、农业和创业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众所周知 ,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 当过六年大学教师, 一直 对校园 教育抱有热情, 也向来 乐于和年轻人分享 自己 的创业经验。

有了这层关系,马云在东京大学校园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马云迅速回到阿里,又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可能得从现身地点上说道说道。

2022年,阿里巴巴云谷园区正式启用,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斥资138亿元。园区启用后,搬入其中的绝大多数部门都来自阿里云。

据悉,马云这次现身,是为了参与阿里云 KO会(新财年启动会)。

图源:微博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云(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Co. Ltd,又名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创立于 2009 年,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成立,总部落地杭州, 提供自有服务器、弹性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库和大数据等云服务。

阿里云是阿里巴巴极其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目前已经成为 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它的 新财年启动会,对阿里巴巴乃至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马云回来参加 阿里云 KO会,也体现了其对阿里云的重视。

在新的一年里,阿里云将有什么重要举措,让我们拭目以待。

押注AI科技,阿里回归巅峰


自从押注 Ai赛道,阿里巴巴股价几度暴涨,惊艳全球。

2月20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2025财年第三财季财报。

报告显示, 总营收达 2801.5 亿元 ,同比增长 8%,超过市场预期。经营利润412.05亿元,同比增长83%,净利润同比激增 333% 至 464.34 亿元。

其中,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 13%,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6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云服务业务的季度收入增速创下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阿里在大模型方面的硬实力,也越来越强。

3月3日,开源社区Hugging Face 最新榜单显示,开源仅6天的阿里大模型“万相2.1(Wan2.1)”一鸣惊人,在模型热榜和模型空间榜双双登顶, 成为近期全球开源社区最受欢迎的大模型。

图源:通义万相Wan公众号


近日, 阿里巴巴又有大动作,宣布与 宝马集团深化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阿里通义 AI大模型,联合开发AI引擎,这一引擎将应用于中国市场的宝马新世代系列车型。

图源:阿里云


显然, AI已经成为阿里巴巴新的增长曲线。而这背后是阿里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全速奔跑。

2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现阿里CEO吴泳铭就明确表示: “未来三年,阿里将围绕AI这个战略核心,在 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 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2月24日,吴泳铭又宣布, 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的总和。

这也将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 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纪录。阿里加码AI的决心展露无遗。

3月18日,还有消息称,阿里巴巴CEO吴泳铭主张在阿里现有业务中 全面实现“AI化” 。且阿里巴巴正致力于开发一系列基于AI的原生应用,部分应用有望于今年上线。

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各部门均已接到通知, 2025年的绩效将依据其对AI技术的运用及对业务增长的推动效果来评估。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子商务部门,也被鼓励采用更多的AI技术。

目前来看,这一战略已有所推进,阿里正致力于加深旗下业务与 AI科技的深度融合。

如阿里妈妈开年就以 “AI赢新 高质增长” 为主题,明确提出“科技向好、品牌向新、经营向优”三大商业战略,用AI技术助力更多淘系商家经营发展。

饿了么此前启动的 2025年 “优店腾跃计划” 中,也重点提到要加大对商家的AI技术应用支持。

前不久,饿了么还推出 “AI入驻智能经理” ,一站式引导商家完成入驻流程,不仅操作得到简化,商家的单次操作成功率也大幅提升。

对于 Ai技术的规范化使用,阿里也有所关注。

4月初,淘宝率先出手,全平台治理AI假图。 以防消费者被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商品图误导,知情权受到侵害。

这一举动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提升了用户购物体验,也维护了那些合规经营的商家。

综上所述,尽管竞争日益激烈,但阿里巴巴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即坚持深耕 AI领域,大力发展AI技术与智能协同生态,让企业价值升华。

而这一方向与创始人马云的理念密切相关。

2017年的一届IT领袖峰会上,马云就曾说: “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云计算。” 当时很多人以为这只是调侃,但如今来看,或许马云早已洞见了未来。

去年 12月8日,马云现身蚂蚁集团20周年庆,在长达3分钟的公开演讲中,与蚂蚁员工们畅谈AI。

图源:蚂蚁集团


他坚定道: “从今天来看,未来的20年,AI时代所带来的巨大的变革,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未来很难,但是我们很幸运,可以一起参与改变未来,创造未来。”

风向变了,巨头创始人们动作活跃

从去年年底开始,那些我们熟知的互联网大佬动作活跃,纷纷回到聚光 灯下,重掌大权。

如果说马云的频繁现身,伴随的是阿里 AI进程的加速。

那么刘强东近期的主要动作,则集中在即时零售方面。

京东外卖上线以来,就像一条鲶鱼,疯狂搅动行业格局,引人注目。

近日,刘强东还和蔚来创始人李斌一起吃了京东外卖,刘强东还豪气地拿下一辆蔚来 ET9。 二人谈笑风生,看上去对各自的业务都信心十足。

李斌还问刘强东:做京东外卖是认真的吗?刘强东表示,那必须的。京东要做父母、孩子、客人都能放心吃的品质外卖。

“李斌和刘强东一起吃外卖”的话题也很快冲上多个平台热搜,为两人各自的企业和业务都带来了极大的关注度。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也越来越注重 AI的发展。不久前 刘强东还现身香港科技大学,参观了多个人工智能相关项目。

此外,美团王兴和抖音张一鸣也盯上了 AI赛道。

王兴在不久前的财报业绩会上称, 美团在 AI领域的战略定位是进攻而非防守。 并表示美团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在即时配送领域的运用。

而字节跳动内部人士称, 张一鸣对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AGI)极其专注 ,甚至会自己看论文,把握技术关键细节,和一流 AI 研究者聊天、交流,并鼓励字节 AI研究团队探索、研究基础课题。

随着这些重量级人物的活跃动作,行业的暗流涌动也随之加剧。

2025年,市场环境日益变化,企业的外部风险和竞争压力不断增加。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佬们的亲自坐镇,也是给企业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电商卖家精英群,限时免费开放
仅限淘系、京东、拼多多、快手、抖音等
平台卖家入群

铁粉推荐

雷军突然现身,沉默多日,面容憔悴

阿里大搞AI,一场豪赌已经开始

马云、刘强东狭路相逢,AI电商必有一战


小杨哥有情况,大徒弟突然现身,粉丝躁动不安

辛巴出海直接赚几个亿,跟韩国女星甜蜜合体,妥妥的人生赢家



关注 ,跟主编交个朋友 ↓↓↓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电话: 1857671965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