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在任何单位,做牛马你就输了 ·  昨天  
青年文摘  ·  有一种高级的认知:看谁都是好人 ·  昨天  
青年文摘  ·  东北没有澡堂,请尊称它为“皇宫” ·  昨天  
深夜书屋  ·  一本将我从低谷期打捞起来的书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征兵体检过半不合格!为什么中国孩子吃得好了,身体却差了?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8-24 23:07

正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


作者:青榄君

来源:青榄家长地带(ID: educool)


01

最近,各地征兵工作渐入尾声。喜的是应征人数有所增长,忧的是体检“不合格率”高得对不起观众。新华社称,某市体检淘汰率竟高达56.9%!

那些顺利通过体检入伍的士兵,体质也好不了多少。

辽宁、内蒙古、河南、山东、福建五省区的820名青年,应征进入沈阳军区某部3个旅团。不少新兵由于体质弱,影响了作战训练。

该部在某地进行国防光缆施工时,组织了6个突击队。

可有两个突击队没有完成突击任务,部队领导到现场一看,不是战士不卖力,也不是方法不科学,而是这两个队的新兵体质太差了,身体没劲,根本干不动。

结果,施工进度整整耽误了6小时。就是这次施工,还让一些战士大病一场,住进了医院。

事后,一位部队领导深有感触地说:“这要是在战场上执行作战任务,可就麻烦了。”

一串串栽在体质关的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是一声声不断拉响的警报:中国孩子面临体质危机!

1972年,李小龙在《精武门》里亲手击碎了“东亚病夫”的招牌,可没曾想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似乎还没能摆脱东亚病夫的命。

02

相比战士,中国学生的体质危机更甚!

每当开学之际,少不了这样的报道:升国旗时又晕倒几个,军训时又趴下多大一片。

“每周升旗仪式,才10分钟的时间,次次都有学生晕倒。最夸张的一次晕倒了5个!”广州市越秀区某重点中学医务室的张老师说。

教育部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监测结果表明:

中国学生的体质在以惊人的速度下降。与2000年相比,现在的孩子长得更高了、更重了,但跑得更慢了、跳得更近了、力量更小了、耐力更差了。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素质的下降幅度明显。

上海吴淞中学在整理校史时,发现一份1936年“上海市立吴淞初级中学体育及格标准第一表(男生用)”的表格:

规定男生的百米跑及格线为15秒5至15秒10,急行跳远及格为4公尺(4米),急行跳高及格为1.20公尺(1.2米)。

这个标准若放在今天,或被当做“刘翔标准”:

现今上海规定初中毕业班,男生百米跑及格线16秒5,跳远及格线3.92米,跳高及格线1.13米,均比80年前标准低。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质危机将严重威胁到孩子将来的发展。

近些年,接连不断传出行业精英英年早逝的新闻,不能不让我们警醒:没有好的体质,难有好的将来!

03

100年前,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尚情有可原。

毕竟那时国家积贫积弱,人们缺吃少喝,营养不良。

今天,中国经济腾飞,孩子营养越来越好,天天喝进口奶粉,顿顿有鱼肉蛋禽。

孩子吃的越来越好,为什么身体反而越来越差?

最主要的原因,是体育运动太少了!

1815年,英国的威灵顿公爵率大军在滑铁卢与拿破仑决战,虽然损失惨重,却获得彻底胜利。这位被誉为“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在战后这样说:

“这场胜利是从伊顿公学的球场上开始的。”

伊顿公学是英国一所著名的学校,十分重视体育,其运动训练的宗旨是培养永不服输、拼搏奋斗的精神。

威灵顿少年时代曾在伊顿公学就读。

可以说,判断一个国家未来的国力状况,就看这个国家少年儿童的体质状况,而直接决定体质水平的关键因素就是体育。

然而,应试教育之风,让中国学校的体育被边缘化,学生的锻炼时间常常被文化课侵占。一些文化课老师经常说:“体育老师有事,这节课我来上。”

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校运会取消了男子5000米和女子3000米两个项目,引发热议。

但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至今仍保留这两个校运会项目的高校已是少数,有的高校10年前就取消了,原因是不时有学生在长跑后猝死。

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作者孙云晓说:

“20余年的持续观察与体验,我可以确信无误地证明,今日中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和野外体验比20年前显著减少;

中小学校敢于组织春游、秋游、夏令营和野外探险活动的比20年前显著减少,而家庭送孩子进各种各样补习班或特长班的比20年前显著增加。”

04


相比之下,英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更有远见,“运动第一,学习第二”是它们倡导的教育宗旨。

有人这样描述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成长差异:

1-4岁:基本相同。

5-8岁:中国孩子开始上培训班;美国孩子跟老爸去打棒球。

9-12岁:中国孩子继续上培训班;美国孩子放学就打球、跑步甚至健身。

13-18岁:中国孩子还在上培训班;美国孩子的肌肉开始成型。

19-23岁:中国孩子摆脱长年的考试压力,宅在宿舍里;美国孩子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健身锻炼。

最终中国的孩子长大了:

美国的孩子也长大了:

在日本小学,体育课受重视程度更是超乎想象,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季耐寒训练”。

日本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参加“冬季持久走大会”。

在最冷的冬天,去操场上跑步训练耐力。

跑步时,必须换上“体操服”,穿得就像过夏天一样,有些甚至还赤着脚。

200米一圈的操场,1-2年级孩子得绕着跑10圈,5-6年级孩子得努力达到20圈。

训练很残酷,效果却很明显。

对比《2010年中国国民体质健康报告》与《2010年日本国民体力及运动能力调查报告》,在分别代表速度、爆发力、力量的50米短跑、立定跳远和握力三个项目上,中国儿童青少年全面落后。

比如立定跳远,11-15岁年龄组的中国男生平均成绩比日本差3.67-8.69cm,女生年龄组差距最大的为9.83cm。

05

欧美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体育?

因为体育不仅强身,而且强志。

美国教育界流行一个词 —— Grit —— 坚毅不放弃的品质,这种品质被认为比天赋、智商更重要,是决定孩子成功的关键因素。

孩子成长过程中,在很多艰难时刻,他们都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是含着眼泪硬扛下去,要么是让困难、痛苦把你打倒在地。

人是一种习惯的动物,一旦你开始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有困难就逃跑将会成为你的本能。换句话说,如果你总是坚持扛过苦难,那你最终才能够成就伟大

西方人强调“运动第一”,实质上是强调“意志第一”。

他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意志坚强、抗挫折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如果没有体育,这样的培养目标就难以完成。

曾有一个记者问拳王阿里:“你每天做多少个仰卧起坐?”

阿里回答道:“我从来不数自己做了多少个仰卧起坐,我会一直做到肌肉痛到实在无法坚持。”

李宁在接受杨澜访谈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有意无意当中,体操对我的一些素质给了很多培训,包括怎么面对困难、怎么样能去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怎么样去树立一个目标、怎么样坚定自己的意志去实现这个目标。”

“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是无德智也”,毛泽东的这些话非常有道理,没有强壮的体魄,就不可能有道德有智慧。

一些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怕苦怕累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选择运动项目时避重就轻,不愿参加那些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运动项目。

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在体育锻炼上意志不坚的孩子,将来在工作上也更有可能拈轻怕重,意志不坚。

06

有个网络段子:“要让中国足球在十年内赶上世界一流?高考加一门足球!”

虽说是玩笑,但由此也能看出,学校、家长更愿意孩子把时间花在能带来“具体好处”的事情上,至于身体嘛,以后“成功”了,再慢慢锻炼吧。

然而体育是一种“童子功”,是有敏感期的。

北京师范大学的运动学教授毛振明说,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速度、力量、柔韧性和灵活性发展的敏感期,错过这个时期,很多孩子极有可能要用一生来承受体质孱弱的恶果。

李开复罹患癌症后,去鬼门关闯了一回。康复后,他说他从疾病中补修了一个“死亡”学分:健康无价。

“在我平时的生活中,我热爱美食,不爱睡眠,认为睡眠是浪费时间,每天起来回E-mail,给我员工证明我工作多努力。

生病以后,才深深体会到,其实健康失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非常希望在这里告诉大家要爱惜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有一天,像我这样后悔,几乎来不及才知道学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但愿我们的孩子,都不要等到吃了体质孱弱的苦果后,才意识到运动的重要。

但愿我们的国家,也不要等到吃了国民柔弱的苦果后,才意识到体育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