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的话:
你们喜欢的陈陌,终于开公众号了,名字叫陈陌和远方,经常留言表白陈陌的小伙伴,可以移步关注。
今天这篇来自陈陌和远方,讲的是这段时间香港娱乐圈热门人物吴绮莉。富家女、早成名,一副好身姿好美貌,何以落魄到如此田地!惨烈情事确如狂风骤雨,但能让万丈高楼一夕崩塌的,绝不是痴心错付这么表面。一再将她推入深渊、砍断逃出藤蔓的,是谁?此时此刻,又有多少个吴卓林正在世上等,不明前途的等?
这几天香港娱乐圈最热门的新闻,又是吴绮莉。女儿吴卓林又一次报警,并闹出自杀新闻。吴绮莉开了新闻发布会,以厉害闻名的老友作伴,代他控诉成龙一边是友人的唇枪舌剑,一边是吴绮莉惨白的素颜,低头不敢直视镜头的怯懦。有媒体做版面时,更将她年轻时照片拉出做对比,当年的年轻飒爽,比之如今的中年狼狈,真叫人唏嘘。
富家女、早成名,一副好身姿好美貌,何以落魄到如此田地?成龙吗?
惨烈情事确如狂风骤雨,但能让万丈高楼一夕崩塌的,绝不是痴心错付这么表面。
将她一再推入深渊、砍断逃出藤蔓的,是她暴戾冷酷的母亲,和放弃自救的自己。
先说她妈妈。
吴绮莉妈妈叫郑黎明,做房地产致富,相传广州白云机场建设项目都有份参与。曾有段短暂婚姻,女儿1岁时,与丈夫离婚,带着女儿来香港。单身母亲苦苦打拼,给女儿富足的故事很感人,对不对?但转头,她又一直对女儿施以精神暴力:
将自己婚姻的不幸发泄到女儿身上,因为她长相肖似父亲,常年羞辱她;
对女儿说“你做鸡都没人要”,伤害她的自尊,扭曲她的认知,让她深信自己无价值;
女儿进入演艺圈,遇到合适结婚对象,她从中作梗,阻止她获得新的亲密关系机会;
在女儿怀孕后,不考虑女儿的承受能力,以基督徒信仰要求她生;
对外孙女说“你爸你妈都不要你”,女儿经济遭遇难题,向她求助,她将钱一张张洒在地上,逼女儿去捡,外孙女就在身边看着。
写这些故事,我都悲愤。
为什么郑黎明会这样待自己亲生女?也许与她的原生家庭有关,也许她看到自己女儿时,脑中被激活的区域不是爱,是恨(别说什么天下父母都爱孩子了,心理学家早就证明这是诳语)。也许她无法消化自己的无力感,于是拿女儿当软柿子捏,通过控制她、折磨她,获得做上帝般的控制欲满足。
她从根本上摧毁了女儿的自尊,让她没有自信面对外部世界,在女儿有机会从这段机会里逃亡时,她拼命阻挠。她把女儿关在笼子里,反复催眠:只有我要你,只有我管你,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话,任我摆布,牺牲你自己让我开心。
这样的家庭变态、剧毒,在这样土壤中成长的吴绮莉,认知混乱、内心孱弱。于是在自己成年后的人生中,一错再错,成为自己母亲的帮凶,将自己的幸福绞杀。
比如,她在情感中寻求的是父母,而不是伴侣。
许多地方转述她和成龙的故事时,都用两个形容词“体贴”“细心”。但内容细述来,却让人摇头:
在父亲缺席、母亲冷酷的家庭长大的女孩,很容易把关注认做爱。尤其是隆重的、盛大的、公开的关注,更容易让她受宠若惊、恃宠而骄。
并且她会为这种关注遮住眼,只看到了他对她的关注,看不到他在人际种种展现的权力欲、霸道和缺乏责任感。
孩子是需要长辈的关注来获得生存资源的,如果在亲子关系中没获得,就会在长大中寻找替代品:爱上权威/长辈/拥有某种掌控力的人,作为父母的代替品,满足曾经的缺失,而不懂寻找一个平等互助、价值观相同的伴侣。
“爱”——爱的生理机制或许人人相同,但生理之外,维持俩人相处模式与长期情感质量的,是性情与观念。
一个抠门的人,或许会因为起初的热情表演大方,但时日一长,终究会露出本性——“这么贵的水果,买它干嘛?!”
温和的人的爱,是和风细雨的。暴力狂的爱,是拳打脚踢的。
固然那些靠近的热情、展现自己的欲望以及天真的心动看起来与完美的爱情那么相似,但对成龙这样一个男权思想严重、家庭责任感弱、习惯将女性视作依附品、情感观念幼稚的人来说,那些天真的心动、片刻的感动,撞上性格和观念,立刻就会烟消云散。
你看,这么一把年纪了,成龙谈起过往情事,照旧是皇帝式的。妻子包容他的出轨,于是把钱交给她。吴绮莉让他难堪,于是他要以不尽父亲责任的方式来惩罚她。
顺他者昌,逆他者亡。他始终用权力思维对待感情。什么是尊重伴侣、什么是情感联结,他怎么会明白。
坦白说,不止他,我压根不觉得男权环境里长大的人(无论男女),能懂什么是平等的、非价值交换、非权力思维的爱。不管在亲情、爱情还是友情中。他们没给出过,也没获得过。
比如,不懂得怎么当母亲。
生下女儿这一步,其实不算什么错。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许多原生家庭不幸的人来说,和良好的亲密关系一样,是一次疗愈。
但是,对于没有好模板、也没有认真思考“母亲”意义的吴绮莉来说,是疗愈还是从受害者变成施害者,就说不准了。
为人父母最起码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呢?人身上的安全、经济上的安稳、教育的权利以外,还有精神上的安全、健康、积极与独立。
和孩子父亲之间的事儿,不应该带到孩子中间去。无论成年人之间是打是杀,都与孩子没有关系,而且在成年人复杂的局面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时,为人父母必须挺身而出,保护孩子——“爸爸不理你,不是你的错。妈妈爱你。”
吴绮莉带孩子回香港后,竟然主动招来媒体,主动将女儿送到八卦者的镜头中去。她的理由是“反正躲着也会被偷拍,不如大方一点”,看似坦荡,实则大错。媒体的追逐,是世事的冷酷,而让孩子处于尴尬状态里,是为母者的冷酷。
对孩子来说,外界的伤害,永远没有父母的来得大。连母亲都不愿意保护她,都不去体谅她的尴尬角色,她有什么信心去相信:即便我生在这样的家庭,但我的存在依然是有价值的,是对有些人来说是重要的。
被偷拍,固然会让孩子难堪,如果母亲愿意为她挡开镜头,哪怕不成功,这种姿态对她来说,都会是最重要的温暖、是相信自己被爱的信心。
但,吴卓林却说,她如果死了,对身边人来说是种解脱。
生下孩子之后,吴绮莉带着吴卓林和郑黎明三代同堂。郑黎明一次又一次的告诉年幼的吴卓林她是多么被父母厌弃。对此,吴绮莉做过什么呢?对女儿解释、对母亲发飙。然后还是会在女儿面前跪在地上捡钱,会问女儿把外婆接回香港一起住好不好?
吴卓林当然要哭、要发脾气。哭自己的不幸,也哭母亲是不肯保护她的混蛋。
母亲是个难做的角色,因为她是孩子的第一道盾牌也是第一个地基。她需要用各种方式向孩子证明:你的父亲不欢迎你,不是你的错;你的父亲和我之间的关系,不是你的错;媒体追捕你,戏谑你,不是你的错;外婆伤害你,不是你的错;无论他人怎么说,妈妈爱你,你的存在,对妈妈有意义。
吴绮莉已经开始对媒体表达,当年生孩子是冲动。这句话听到吴卓林耳中,会是什么感受呢?
好遗憾,厮杀这么多年后,吴绮莉还是没明白,母亲这个称谓背后的意义。
比如,将经济当做人生救赎。
吴绮莉解释需要跪在地上捡钱的原因是,女儿在读贵族学校,她“不得不”。
是啊,在许多没有足够情感的家庭或人心目中,物质的丰足、生活的体面,维持远超生存层面的奢华生活,都是“不得不”,都是必需品。因为内心空虚,因为他们无法在与人的联结、在工作成就等方面找到存在感、价值感,就会用物质来填补尊严。
物质成瘾,与吸毒、酗酒一样,也是一种心理病症。
读贵族学校的,不代表是贵族,更与幸福与否毫无关系。
吴绮莉与母亲闹翻后,在上海做过建筑生意,亲自画图、跑工地。谈起那段时光,她说“好苦啊”。卖掉上海豪宅回香港后,她选择拿投资房产得来的收益买豪宅,而不是将来好好做打算:是开一爿店,还是分散投资,为女儿存好教育基金。
维持面上的优质生活意味着什么呢?对她而言,是一种佯装的硬气吧。
成龙换掉手机号、开始躲避她之后,她赌气说:“我再也不会联系你了”。女儿出世后,她替她取名“卓林”。买豪宅、送女儿进贵族学校,大约也是同样的证明:我不靠你,照旧可以过得很好。
但凡需要证明给人看的,都是虚弱的。真正的强大是正视现实、理解现实、接纳现实,为自己做出切实安排。
无力继续在豪宅过下去,那就卖掉房子,就把孩子送进寻常学校。在生存线以上,就没有什么值得跪下去的。
当然,抽到这样一副原生家庭的牌,又遇到这样的磨难剧本,吴绮莉的人生确实是很难的。所有对她纸上指点的人,包括我,倘若遇见这样的难题,也许会比她过得更糟糕。正因如此,她的故事,就更让人难过。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的序言中写:“就在此刻,同时在二十二个村庄中,我可怜的包法利夫人正在忍受苦难,伤心饮泣。”
写作者能做的,只能是以记录、以关注来表达,在这些幸和不幸里,无论相距多远,其实我们都在场。
然而此刻,有多少个吴绮莉正在世上哭,无缘无故的哭?有多少个吴卓林正在世上等,不明前途的等?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24楼影院:movie24luo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