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博在线平台
文博在线——中国文物报社全新打造的文博数字化传播与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HR派  ·  名创优品禁用 PPT:一场从会议室掀起的 ... ·  23 小时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开源办公套件 LibreOffice ... ·  昨天  
Linux爱好者  ·  Rust ... ·  3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告别重复劳动!Ansible 带你玩转高效运维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续Win10三年需付超3000元!微软彻底封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博在线平台

文物千字文 | 苏州博物馆之十八学士礼墨

文博在线平台  · 公众号  ·  · 2019-06-16 16:59

正文



是中国传统书法使用得最多的颜料,然而墨的发源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从考古学的材料上看,最早的墨迹出现在甲骨文上。 北宋陈祥道锁著的《礼书》里记载“卜人定龟,史定墨。 ”这是对商代甲骨占卜的一种记述,即先用墨在甲骨上书写好要刻的字,然后再用工具刻好,这一方法已被考古成果所证实,确有部分甲骨是采取了先书后刻的方法,甚至还留下了墨迹。 而后到了战国时期,考古发现了当时的竹简,有名的譬如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的竹简,竹简上的字迹就是用墨来书写的。 那个时候,文房四宝里的纸还未出现,所以墨可能排在用于调制颜料的砚台和书写使用的毛笔之后出现,在文房四宝中排行第三。


商周甚至更早的墨可能是天然墨,即使用天然的矿物石墨,甚至是炊器受火面的积碳来书写。 到了战国晚期开始出现了人工专门制作的墨,再晚到汉代就出现了松烟墨,所谓松烟墨,就是以将松树木材点燃生烟,将烟凝固为墨。 大抵是松木燃烧会产生一些令人不快的气味、颜色也并不纯黑,所以后来人们又尝试将麝香、珍珠、紫草、芙蓉花汁等材质混入墨中,一为用香气遮掩味道,另外就是让墨色更加均匀漆黑。 到了唐代,不但制墨名手迭出,甚至还出现了纪年墨。 日本正仓院藏有一块“开元四年”的墨锭,可为明证。


正仓院藏开元四年墨锭





到了宋代,油烟墨逐渐成为主流,这反映了制墨工艺的进步。油烟墨是以桐油为主,混合一些其他油脂如猪油等等,燃烧产生的烟做成墨,降低了墨的成本和对生态的破坏。同时松烟墨并未断绝,宋代工匠发明了用松枝蘸漆烧墨的漆烟墨,延续了以松木制墨的传统。


到了明清,工艺墨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墨品,即在墨块上极尽装饰之能,让墨变成了审美的载体。同时,文人雅趣文化的兴起,也让工艺墨收藏成为一时之潮流。再有,明清宫廷对文化的追求,也推动了墨的精巧奢华,一度有“残墨百年可比黄金”的说法。


苏州博物馆收藏有一套十八学士礼墨,礼墨通常不是实用品,顾名思义主要是用于馈赠的。礼墨一般装潢精美,常有寓意美好的图案,是收藏的上品。这套礼墨上的图案是十八学士。描绘的是著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就招纳的十八位贤才,即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他们帮助唐太宗建设那时的经济文化,影响深远。因此,将这套礼墨用于赠送,也有着祝愿对方功绩能像十八学士一样的美好寓意。


苏州博物馆之十八学士礼墨




清代晚期,西方的工业炭黑制墨传入中国,传统制墨遭到打击,一度衰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