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了解到,财政部办公厅最近下达《关于梳理PPP项目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情况的通知》,要求梳理入库PPP项目纳入政府性债务监测平台的情况,逐一列明项目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具体认定依据。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项目,应当中止实施或转为其他合法合规方式继续实施。如果继续实施的,应按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有关规定妥善整改并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另外,对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项目,省级财政部门应主动从项目库中清退,并核查项目咨询机构和专家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财政部发文排查PPP隐性债务风险市场人士:比历次核查更为严格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黄斌北京报道
“针对的是已入库的所有PPP项目,全部一一检查过关,这一点比以往历次核查更为严格,但是还给了已纳入政府隐性债务系统的PPP项目一个挽救的机会,可以组织专家进行一次充分论证。”北京某PPP资深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读称,此次文件针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隐性债务问题进行梳理,“判别标准是财金〔2019〕10号文,说明符合该文标准的就不属于隐性债务,本次梳理后存留下来的PPP项目更有政策保障”。
5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财政部已于4月底给各地财政局下发《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梳理PPP项目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情况的通知》(财办金〔2019〕40号)(下称“40号文”),发文的原因则是为了遏制假借PPP名义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夯实PPP高质量发展基础。在40号文中,财政部对地方财政局提出了若干要求。
首先,财政部此次要求地方财政局按照《财政部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9〕10号)要求,加强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项目管理规范,抓紧梳理入库项目纳入政府性债务监测平台情况,逐一列明项目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具体认定依据。其中,属于中央财政PPP示范项目的,应详细说明项目实施现状与示范项目评审时的变动情况。
其次,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项目,应当中止实施或转为其他合法合规方式继续实施。继续实施的,应当按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有关规定妥善整改并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维护各参与方合法权益,项目平买地,避出半拉子工程。
再次,对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项目,省级财政部门应主动从项目库中清退,并核查项目咨询机构和专家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16〕14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咨询机构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金〔2019〕8号)等有关规定,财政部PPP中心将对出具违法违规咨询服务意见的咨询机构和专家进行处理。
第四,对已纳入政府性债务监测平台但认定存在争议的项目,项目所属本级财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项目合规性论证,严格对照10号文有关规定甄别项目是否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经充分论证未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范的PPP项目,应当做好与有关方面的沟通解释说明工作,继续推进项目有序实施。
此外,文件还附上了PPP项目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情况表,并要求对每个项目都提供是否认定为隐性债务的依据。此轮自查,需要在6月底前完成。
“针对的是已入库的所有PPP项目,全部一一检查过关,这一点比以往历次核查更为严格,
但是还给了已纳入政府隐性债务系统的PPP项目一个挽救的机会,可以组织专家进行一次充分论证。”北京某PPP资深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读称,此次文件针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隐性债务问题进行梳理,“判别标准是财金〔2019〕10号文,说明符合该文标准的就不属于隐性债务,本次梳理后存留下来的PPP项目更有政策保障。”
“这次文件更明确了咨询机构和专家的责任,可能会处理一些咨询机构或专家,但各地PPP专家水平参差不齐,也可能发生误伤情况;专家水平问题也可能会误伤一些PPP项目,因为各自对财金〔2019〕10号文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该人士表示,至于地方政府认定PPP项目是否为地方隐性债务,“这个认定过程应该会由各地财政厅组织专家进行,专家的专业水平成为本次核查的关键。”
“在6月底前,各PPP项目似乎会有自我补救的机会,通过修改两评一案、补充协议的方式。”该人士补充道。
新一轮PPP项目清理行动已展开!!
来源:第一财经
为了坚决遏制假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近期财政部发文,要求
各地财政部门在6月底前,完成入库PPP项目纳入政府性债务监测平台情况梳理核实工作。
对于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PPP项目,将从PPP项目库中清退出库,并中止实施或转为其他合法合规方式继续实施,其中继续实施的项目要做好隐性债务化解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
这将对拟投资
13
万亿元的PPP项目
产生影响,一些增加隐性债务的PPP项目将被处理。
一位省级地方财政人士称,目前当地正在按文件要求梳理增加隐性债务的PPP项目,目前已经有初步的项目名单。PPP项目是否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按照
财金〔2019〕10号文
来判断,只要是依法合规的PPP项目就不存在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所谓10号文,就是今年3月财政部公布了的
《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
,这份文件出台主要目的,是
通过明确合法合规PPP项目的正负面清单,来为防止地方政府假借PPP名义举债融资,避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从而推动PPP模式规范发展。
根据10号文明确的PPP项目正面清单,规范的PPP项目主要有6大条件,其中之一就是
建立完全与项目产出绩效相挂钩的付费机制,不得通过降低考核标准等方式,提前锁定、固化政府支出责任。
在PPP项目的负面清单中,
排在首位的是
PPP项目中,存在政府方或政府方出资代表向社会资本回购投资本金、承诺固定回报或保障最低收益的。
通过签订阴阳合同,或由政府方或政府方出资代表为项目融资提供各种形式的担保、还款承诺等方式,由政府实际兜底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风险的。
财政部已经明确,上述负面清单中的PPP项目已入库项目应当予以清退,项目形成的财政支出责任,应当认定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依法依规提请有关部门对相关单位及个人予以严肃问责。
上述地方财政人士称,目前当地纳入隐性债务统计的PPP项目,基本上当地以为上级政府会有专项资金来解决的项目。这次清理PPP项目是否增加隐性债务行动,就是为了让地方统一规范PPP项目口径并纠正过来。
不过前述财政部发文中也明确,
对于已经纳入政府性债务监测平台但认定存在争议的项目,最终充分论证未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范PPP项目,应继续推进项目有序实施。
另一位省级地方财政人士说,由于此前跟审计部门沟通比较畅通,因此在PPP项目是否涉及隐性债务的问题上达成共识,清理起来不难。
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借PPP模式变相举债引起审计部门、财政部警惕,2017年5月财政部等部委发文,严禁地方政府利用PPP模式变相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长。近些年中央三大攻坚战之首的
防风险
重要内容之一,就是
遏制隐性债务增长,防范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风险。
在这一大背景下,去年财政部和发改委的PPP项目库都进行大范围清理,不规范的PPP项目被清退出库。
比如仅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2018年清退2557个项目,涉及投资额3万亿元。
在今年防风险攻坚战下,不少地方相继发文制定了化解隐性债务方案,随着规范PPP项目的边界清晰,
新一轮PPP项目清理行动已经展开。
根据财政部PPP中心,
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中入库PPP项目8839个,入库项目金额约13.4万亿元。
详情请戳--
关于举办财金[2019]10号文背景下PPP项目执行阶段实操、退库PPP项目再执行实务、绩效考核及《PPP项目合同》深度解析培训的通知
原文如下:
备注:文件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