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
创立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依托人大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优秀研究力量,诚邀社会知名专家,集中从事中国宏观经济动态和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定期发布分析与预测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

王晋斌:“对等关税”:在岸优先于友岸、近岸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  · 公众号  ·  · 2025-04-07 16: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王晋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


本文字数:2391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对等关税”再次重现了美国“以邻为壑”的对外贸易政策,是特朗普“美国优先”的重要工具,意在“在岸”。从“友岸”和“近岸”走向“在岸”,如此大规模和大范围的“关税”冲击,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基于成本-效率的经济全球化分工体系和自由贸易体系再次按下了暂停键,严重破坏了基于规则的全球多边经贸体制和秩序。

近些年来,“友岸”和“近岸”外包成为国际产供链重构的重要形式,已经对基于全球市场的成本-效率分工模式产生了冲击。“友岸”表示企业将部分生产和服务活动转移至与自己有相似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目的是降低地缘政治风险,提高产供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欧洲与东欧的产供链合作。“近岸”表示企业将部分生产和服务活动转移至与自己地理位置相近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目的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响应速度,如美墨加自贸区。


在上一届美国总统拜登的任期内,美国政府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用资金补贴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全球芯片产业转移至美国。因此,拜登任期内,友岸、近岸和在岸(制造业回流) 选择性 的多管齐下,美国试图建设有弹性的供应链,振兴美国制造业。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美国有贸易逆差的重要贸易伙伴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


美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大规模、大范围的征收关税。1890年通过的《麦金莱关税法》将美国进口关税税率平均提高50%,随后不久美国经济陷入衰退。4年后(1894年)美国政府通过了相关关税法案,适当下调了进口关税,但1897年又通过《丁利关税法》对多达2000余种物品增加关税,平均税率达46.5%。这两次大规模关税都是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莱直接推动,特朗普推崇地称其为“关税之王”。1930年,美国通过“以邻为壑”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3200多种进口产品和原材料征收高达60%的关税,税率提高4倍,美国希望通过关税壁垒来扭转大萧条初期美国经济颓势。超过40个国家在第一时间宣布对美国的反制措施,一场波及全球的贸易战打响,世界经济深陷“大萧条”周期,有研究指出“大萧条”时期全球贸易规模萎缩了50%。历史一再证明,当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施大规模关税战时,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但最终会反噬美国经济。


直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签订后,1945年底,全球才开始着手实施大规模的削减关税行动。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签订,世界经贸关系才进入相对有序的变革期,1996年开始,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取代GATT,成为解决全球贸易争端的关键多边平台,维护着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秩序。


特朗普单方面宣布“对等关税”,无视WTO,严重破坏了基于规则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秩序。为了担心贸易伙伴反制,美国财长贝森特威胁说,“先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不要立刻进行报复”。美国一些重要贸易伙伴,如欧盟、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表态,表示反对,并会采取相关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中国在4月4日发布了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对美反制了“对等关税”。


美国“对等关税”出台的逻辑是什么?最根本的是特朗普关于全球贸易的认知依然停留在: 逆差就等于吃亏,没赚到贸易伙伴的钱。既然赚不到贸易伙伴的钱,那就尽量自己生产。


如何做到自己生产?制造业回流,在岸生产。美国选择了一种激进的关税方式,大幅度抬高非美国制造的产品进入美国的价格。以“非正常”价格手段谋求重整美国制造业。关税也可能会为美国政府带来增量财政收入。按照BEA的数据(U.S. I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2024年美国货物进口近3.3万亿美元。按照相关测算,加权进口税率提高的幅度超过20%,在不考虑贸易伙伴反制和进口下降的情况下,可以带来60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事后的实际收入要远低于这个数),可以拿来对冲特朗普下一步国内减税带来的收入减少。更低的税率将加剧美国在全球税制中的无序竞争,破坏现有的全球相对公平竞争的税制环境, 低税率叠加“美国生产没有关税”的吸引力,能否吸收制造业回流,提高美国国内的投资和生产能力,实现“在岸”生产,仍需要观察。 如果贸易伙伴采取反制措施,拒绝或减少在美投资,美国的“在岸”战略很难实现。


“对等关税”的实施,其冲击和破坏性将对世界经贸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对等关税”也是一种谈判筹码。美国公布的“对等关税”税率差异很大,从10%到接近50%不等。因此,不同“对等关税”具体的目的性不同, 反制与谈判构成了下一个阶段全球经贸活动的重要图景,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由于是与美国“一对一”谈判,这意味着不需要WTO争端仲裁,WTO被边缘化。 这一轮的全球关税战,未来会不会打出一个新的国际贸易组织取代WTO,也未 可知。


次贷危机后,逆全球化抬头,地缘政治裂痕加速显现。全球产供链的分工布局偏好“近岸”和“友岸”外包。“对等关税”意在“在岸”。 如此大规模和大范围的“关税”冲击,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基于规则的全球自由贸易时代再次按下了暂停键,也标志着基于成本-效率的经济全球化分工体系再次按下了暂停键,严重破坏了基于规则的全球多边经贸体制和秩序。


文章仅作为学术交流,不代表CMF立场。




阅读

毛振华:短期政策调控与中长期结构改革须同时发力


袁海霞等:新动能持续蓄势,价格仍是PMI的主要拖累


刁大明:“特朗普2.0”对华安全战略的延续与变化


【视频】刘元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毛振华:一季度经济开局向好,但仍有三大新题待解


陶冬:以市场角度解读“特朗普冲击波”背后逻辑及效果


聚焦“‘特朗普冲击波’及对世界的影响”,CMF专题报告发布


范志勇:二十世纪30年代贸易战的历史借鉴


陈琪:“特朗普冲击波”与中美贸易磋商前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  F-35战机代表技术奇迹为何却独怕中国一物?!
8 年前
她刊  ·  赵雷,你终于红了
8 年前
政事儿  ·  北京市长蔡奇再添新头衔
8 年前
ImportNew  ·  Java8 学习笔记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