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其高理论容量,
Li
2
S
有望成为锂离子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和传统锂离子电池的预锂化试剂。但由于其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差,导致其活化电位高,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缓慢。在高倍率和高载量情况下,这一问题更加严峻。掺杂可以通过调节带隙、晶格结构、结晶度、缺陷和颗粒间相来提高
Li
2
S
的电子/离子电导率,但在这一蓬勃发展的领域缺乏及时的总结。这篇综述挖掘了
Li
2
S
低电子/离子电导率的起源,然后解释了掺杂如何促进电子转移和离子扩散的机制。随后,回顾了近年来掺杂促进
Li
2
S
电子/离子电导率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制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先进
Li
2
S
正极材
料或预锂化试剂。
-
讨论了
Li
2
S
离子/电子导电性差的起源。
-
讨论了通过掺杂提高
Li
2
S
离子/电子导电性的机理。
-
总结了最近通过掺杂提高
Li
2
S
离子/电子导电性的研究。
-
分析了现今通过掺杂策略提高
Li
2
S
离子/电子导电性面临的挑战。
-
提出了未来通过掺杂提高
Li
2
S
离子/电子导电性的发展方向。
图1
Li
2
S
中离子/电子电导率差的根源:
(A
)
Li
2
S
中电子电导率低和离子电导率低的原因;
(B
)
原始
Li
2
S
的总态密度;
(C
)
Li
2
S
的投影态密度;
(D
)
Li
2
S
中
不同
电荷载流子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