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动车公社
重新思考汽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春节档破100亿,你永远可以相信电影 ·  昨天  
新周刊  ·  为什么很多人最后跟初高中同学结婚了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过去一年,到底谁靠副业搞到钱了?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今年最令人惊喜的免签旅行地,非它们莫属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动车公社

令欧盟胆寒、欧洲人却无比钟爱!中国的MG,还有机会衣锦还乡吗?

电动车公社  · 公众号  ·  · 2024-08-28 23:58

正文

关注 「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前段时间, 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 终于还是大棒落地了。
虽说相比初定的税率, 终定草 案中 大部分企业的税率都有所下调,但幅度却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只有0.4-1.8%。

从中不难发现, 上汽集团受到了“重点照顾”,税率高达36.3%, 远高于比亚迪、吉利等品牌,也比特斯拉的9%要高出许多。
不负责任地推测一下原因, 上汽旗下的 MG名爵 无疑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虽说MG去年在国内只卖了6万台、销量不温不火,但海外销量却高达78万辆,甚至 凭借一己之力, 扛起了整个上汽集团出口业务的75%!

尤其是在欧洲, MG 的销量完全 可以用 大杀四方 来形容。


就比如在老家英国,MG4 EV的销量就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它也理所当然地以14万台的年销量,成了 欧洲紧凑级纯电车型 的销 量冠军:


不只是新能源, MG 燃油车的表现也相当不错:

MG在欧洲大卖,说明欧洲用户对MG爱得深沉;而关税大棒专砸MG,又恰恰印证了欧盟对MG的恐惧。


那么, MG 到底何德何能?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今天社长就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MG 的前世今生。



01. 英国汽车工业的辉煌缩影



表面上看, MG 能在欧洲大火, 和历史渊源有着很大的关系。
虽然严格意义来说,如今的 MG 是上汽100%独资的中国品牌。但回溯到100年前的1924年, MG可 是正儿八经的英国跑车品牌! 就连宾利见了,都得尊称一声大哥。
谁让 《大英百科全书》里,都是用 MG 来定义跑车的呢
MG 的创始人威廉.莫里斯,起初在牛津当地经营者一家自行车修理厂。
那时的莫里斯已经非常有生意头脑,不仅修车的手艺过硬、可靠性很高,还 早早地为自己的产品打 上了“Morris”的标识。这份落款,也成了莫里斯最早的“商标”。
在大量用户的认可之下,莫里斯决定组建属于自己的莫里斯车行( M orris G arages),31岁的他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牛津地区的首位汽车经销商。
随后,就是和很多汽车品牌创始人一样俗套的故事: 挣钱、造车、扩大生产、赚得盆满钵满……
就在这时,命运的齿轮悄悄转动,一切发生了转变。
偶然的 一次相遇,让他发现了一位即使摔断了腿都要坚持开赛车的小伙子,一下子就被这份对赛车的热爱打动了。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从赛车开始,合作造车!
而这位名为塞西尔·金伯的汽车设计师,也为MG定下了坚持一生的基调: 运动和优雅。
MG 成立5年后,就推 出了一款名为 M-Type 的小跑车。从 沃尔沃那搞来了一台四缸发动机, 动力20匹,最高时速64km/h。
你没看错,就这还性能叫跑车 ?还没辛地机械的老头乐跑得快!
但就在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看好的情况下, M-Type 却在一年后的布鲁克兰耐力赛中,打败了实力强劲的宾利4.5L!
场胜利对人们的震撼程度,丝毫不亚于某村的足球队踢赢了英国国家队,一下子就让MG名声大噪。更何况 M-Type的售价只有区区175英镑!
因此,这台车一经推出便 备受欢迎,在当时被誉为英国的 “全民跑车”。
短短的一年后,MG又带来了一台专门用来破纪录的纯血赛车——EX120。一经问世, 就创造了多达十二项的速度记录, 还在布鲁克 兰耐力赛再次战胜了宾利车队,夺得了团队冠军。

(其命名,源于120mph=193km/h的时速)


随后,英国本土的 爱尔兰大奖赛、 曼岛TT、 阿尔斯特TT,甚至是走出国门的德国、意大利、摩纳哥……MG在赛场上一度称霸四方,也吸引了一大批最忠实的车迷。


当然, MG声名大噪之后 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开始继续 探索汽车速度的极限。


这一探索,就是将近30年。


1957年,名爵研发出了一款名为 EX181 的终极速度机器。


其水滴状车身带来的超低风阻,只用了1.5L的小排量发动机,就创下了 413.5公里每小时 的汽车极速世界纪录!
再一次震撼世界的 同时,MG在量产车上面也开始逐渐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1962年,名爵历史上最经典的敞篷跑车 MGB 问世,堪称名爵的巅峰之作。
这台集美貌 、性能和亲民的售价于一身的跑车,不仅吸引了诸多热爱驾驶的用户,更是俘获了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芳心, 成了真正意义上的 “女王座驾”
不仅如此,当时猫王、贝克汉姆夫妇、007詹姆斯邦德等众多名人与影视角色,都选择了名爵作为自己的座驾,绝对算是车圈网红。

在“网红效应”的带动下,MGB 凭借 50 + 的销量,连续 18 年成为全球单一品牌跑车销量冠军;甚至还影响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不夸张地讲,二战后的美国能够掀起一股汽车运动浪潮,和MG的热销是分不开的。说MG是全球汽车运动的启蒙者,都毫不为过。

MG也和劳斯莱斯、宾利、捷豹、路虎一起,共同塑造了那个时代英国汽车工业的巅峰,让英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汽车大国。


02. 深陷无限“卖身”循环



但历史规律总是这样,异常强大的实力,会容易让人骄傲自满,最终逐渐衰落。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和日本开始推进汽车自动化产线升级,工业流水线和机器人的应用,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压低了制造成本。
反观英国,包括MG在内的大部分品牌还在用手工生产的老法子,成本上肯定就要比机器生产贵得多。
再加上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外国汽车进入英国不再需要缴纳高额关税。在巨大的性价比优势之下,就 连英国人自己都不再购买英国汽车了。

英国汽车工业瞬间崩塌,而英国车企也开始“卖身”保平安,MG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也包括如今属于宝马的劳斯莱斯,和如今属于印度塔塔集团的捷豹和路虎。
只不过,MG的卖身之路走得那是相当坎坷。
60年代中后期,在英国议会党争内斗下,除了顶级豪华品牌劳斯莱斯和宾利以外,其他35个大大小小的汽车品牌,都被整合成了一家名为利兰的汽车公司,为的是集中力量对抗德、日汽车的外来冲击。
但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利兰集团只盈利了几年,就因为内部管理的混乱不堪混得越来越惨,到最后又开始变卖家底——
把大大小小的业务该砍掉砍掉以后,只留下了MG、捷豹、路虎、MINI等这些现在我们熟知的品牌,利兰集团也将自己更名为 “罗孚集团”

后来,罗孚集团把自己被卖给了 英国航空公司 ,但航空公司根本玩不转汽车。在亏损了几年之后, 罗孚和MG又被打包卖给了宝马集团
起初宝马接手MG之后,对 MG 还是挺上心的。先是投了30亿美元,来把 MG 的老旧手工线做以下工业化升级改造,还推出了MGF跑车,尝试复兴MG。
但奈何当时的消费者压根不买账,他们还是喜欢更新潮的宝马品牌,而不是“老掉牙”的MG。 投入的资金不仅打了水漂,还反倒亏了十几亿美元,宝马也对MG乃至整个罗孚集团失去了耐心。

2000年,宝马对罗孚进行了拆分出售,把捷豹和路虎卖给了福特, MG和罗孚则是象征性的以仅10英镑的价格卖给了英国凤凰集团 ,又一次回到了英国本土, 可见MG和罗孚的表现让宝马多失望,而宝马最终只留下了MINI。
不得不说,宝马扔掉罗孚和MG,就像把即将爆炸的手榴弹扔出去一样,是绝对聪明且正确的选择。 仅仅过了4年,罗孚和MG就因债务问题宣告破产。
这时,MG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贵人”, 寻了过来。


03. 两家中国车企的英国血统之争



大家都知道, MG 如今归属于上汽集团,但实际上汽收购 MG 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第一个接洽 MG 的中国车企,其实是 南京汽车集团:

一开始,南汽打算出资1个亿,只收购罗孚的设备、技术和旗下的车型,并没打算控股。
但当时有关部门希望收购能更彻底一些, 只可惜当时的南汽手上其实没什么钱, 还处于亏损3.8亿的状态,收购的资金几乎全部来源于贷款。
所以,相关部门就动员了当时已经凭借桑塔纳在国内混得风生水起的上汽集团,想要让上汽联合南汽,一起参与罗孚的收购。
上汽是欣然同意了,而南汽这边却有些抗拒,最终使得联合收购计划以失败告终。
紧接着当年6月份, 上汽干脆将南汽剔除出去,自己单独和罗孚签了合作协议, 掏出10亿美元打算先成立合资公司把罗孚的技术、设备都给买下来,再后续把罗孚剩余的股权慢慢拿到自己手里。
谁能想到,南汽竟然把上汽截胡了,花了5700万英镑赶在 上汽之前,将MG从罗孚集团手里买了下来,成了“南汽名爵”。
而罗孚剩余的部分,则被上汽收购,成了上汽荣威

这也成了两家品牌展开全方面竞争的导火索。
上汽荣威和南汽名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铆足了劲想要证明自己才是 具有英国血统的自主品牌, 南汽还一度控告上汽侵犯了南汽的知识产权。
这时,拼的就是底牌了。
尽管南汽名爵在2006年的广州车展上一口气推出了6款新车,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南汽的资金问题逐渐暴露,累计亏损额已经高达22亿元。
于是,双方不得不“化干戈为玉帛”, 上汽 以20.95亿元加上3.2亿的股份,把南汽母公司跃进集团的全部汽车业务全部收入囊中。
至此,荣威和名爵这两个英国品牌,均归入了上汽旗下。


04. 流着中国血的洋牌,外国人更爱?


同时手握两个英国血统品牌的上汽,当时面临着关键的战略抉择:差异化是必须要做的,如果市场定位不清晰,就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内耗。


荣威这边技术优势更明显,而名爵这边品牌底蕴更突出,有更多故事可讲,于是上汽就分别给了荣威和名爵不同的发展路线—— 荣威主攻国内市场,名爵主攻海外市场。

上汽名爵出海的第一步,并没有选择直接重返欧洲,而是先试探性的从南美市场入手。

2007年,上汽名爵向智利出口了60台新车,同时在宣传端仍然保持着“英国血统品牌”的调性,还和南美不少足球队做联名,一开始获得了不错的声量。

但显然,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全球各地的气温、环境各不相同,而出口到海外的车却都是相同的,所以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水土不服”的情况。
为了获得智利当地人的信任,上汽名爵推出了 远超智利其他品牌的保修时间和服务政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