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 · ”,设置星标,实时关注人形机器人新鲜的行业动态与知识!
近日,杭州具身智能创业公司西湖机器人宣布完成天使+轮共计近亿元融资,为推动通用机器人AGI端到端模型落地奠定了强大的资金基础。
成立近一年来,西湖机器人已初步完成端到端具身大模型的搭建和本体的设计试产,此轮融资的落地将极大加速公司自研端到端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技术演进过程,完成客户交付和提升产品完整度,并最终实现商业化落地。
本轮融资由上市公司晶科能源、犇驰资本领投,诚信创投等多家机构参与跟投,光源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2023年,天使湾创投作为天使轮股东参与西湖机器人,本轮持续加注。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投资由两家产业基金领投,这将极大地促进具身智能与产业力量的融合。据悉,西湖机器人已在2024年积累了上千万金额的出货订单,并计划于2025年逐步落地交付。
西湖机器人是国内少有的由顶级AI技术团队和顶级公司经营团队双强联合创业的具身智能公司,这种团队配置有效解决了国内具身智能学术界创业商业落地难、阶段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并持续保障科研成果迅速向产业实践转换,快速进入具体场景,积累具身智能场景经验,同时提升真实数据的数量及质量。
西湖机器人业务创立于2023年12月,由三位80后重量级创始人组建:
创始人王东林博士,国家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西湖大学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及机器智能实验室主任。研究强化学习和机器人具身智能,构建了一套机器人强化具身智能方法体系,发表了ICML、ICLR、NeurIPS、RSS 、Nature Review Electrical Engineering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顶会顶刊论文150余篇,授权十余项发明专利。在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实现了从理论算法研究到软件系统开发再到硬件平台搭建的全流程贯通。
联合创始人兼CEO杜海涛(释空)为原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天猫精灵核心创始人,开创性创造了天猫精灵智音箱,是国内首款、世界领先的对话机器人和智能家居产品。杜海涛是既深谙用户需求,又精通 AI 和硬件的稀缺型产品经理。2021年成为连续创业者后,杜海涛连续孵化了两家独角兽级别的AIAgent公司。此次与王东林教授联手进入具身智能领域,担任CEO主持西湖机器人经营管理工作。
联合创始人张岳博士兼首席科学家是西湖大学教授,工学院副院长。2003年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学位,2009年获得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0~2012在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模型、可信赖的人工智能等。著有剑桥大学出版社《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视角》,编写牛津参考文献自然语言处理。担任国内外顶级会议CCL 2020、EMNLP 2022程序委员会主席,以及TACL、TASLP等期刊编委。获ACL 2018 (提名)、COLING 2018、IALP 2017、SemEval 2020、ACL 2023(提名)等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入选斯坦福全球2%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等榜单。张岳教授近几年在推理、泛化和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取得了很多突出成果。
除此之外,公司在近一年时间内已吸引了来自华为、阿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理工等多位高管和重量级科学家加入,构建了一支覆盖具身智能 AI 端到端大模型到硬件量产交付的全链条团队。
2024年,西湖机器人以AI大模型端到端为起点,不断优化模型及真机部署效果,在四足机器人和双足人形机器人上落实了“一个大模型”、“全感知理解”,“适配多形态本体”的 AI 范式。
西湖机器人的端到端大模型不仅有多模态指令跟随、姿态补齐、行为解释等能力,还实现了单次学习上千个任务,无须逐一训练单一动作,学习效率成倍提升。
同时,团队还创新性地将大模型和强化学习(RL)相结合,以 RL 为大模型的执行器,模仿并跟踪大模型输出的任意姿态,呈现出运动丝滑、上下半身协同运动、步态自然、膝盖弯曲流畅等真机效果;同时还实现了任意运动泛化,性能领先于市场同类产品。
除模型能力建设的提升外,团队在2024年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人体全身关节运动轨迹数据库,通过数据的积累和训练,有效驱动了大模型输出效果的提升。
2025 年,西湖机器人的多模态大模型将聚焦于精细化控制能力和行为规划能力的研发,并通过扩大参数规模,实现大模型的 Scaling Up(规模化扩展)。
据悉,除具身大模型强化学习的算法外,西湖机器人已有多款硬件本体(包括双足,四足等)产品处于量产前夕,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量产验证。2025年上半年,西湖机器人将在产业进行真机部署投放。
据测算,2025年西湖机器人将完成数千万实际产值,涵盖科研、新能源、地产物业、物流、畜牧养殖、汽车等多个行业,已与数家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加速具身智能在产业中的落地应用。
投资人快问快答
天使湾创投科技小组的两位投资人——合伙人谢意(MAX)和投资总监逄淞淋(伽蓝),分享了对项目、赛道和趋势的看法。
1、问
:
今天一级市场的科技投资,无法回避对周期的预判。
我们今天可能处于一个大周期的哪个阶段?
答:我对周期的理解还是比较初步的。康波周期是全球经济运动中最长的周期,也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一个完整的循环大约是60年,通常分为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
市场、政策、资源等因素并不是决定长期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提高的生产力才是长周期经济的根本动力科学原理从提出到大规模应用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这通常会带来经济十几年的繁荣。
当科技发展速度跟不上时,经济就会进入衰退和萧条期,而下一代科技往往在衰退和萧条期孕育而生。
至于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
我个人认为是处于萧条期。这也是下一代技术孕育的阶段
,正如历史上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往往在经济周期的低谷时期孕育,为下一轮经济复苏和增长打下基础。
2、
问:
怎么看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个产业趋势?
答:行业看好人形机器人方向的一个主要逻辑,是特斯拉Optimus对于人形机器人从软件定义到硬件的拉动,带来了从机器人本体到上下游的全产业链的机会。另外,AI 大模型(从LLM-VLM-VLA)的发展为人形机器人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通用性,为机器人软硬件的耦合带来了行业拐点。叠加从国家层面到各个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都将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
短期来看,迈向具身智能,仍需突破“感知-规划-控制-执行”闭环算法及数据匮乏等技术挑战。
3、
问:
2023年秋天,咱们投资西湖机器人,当时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答:从赛道看,作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终极载体,通用智能机器人将会是下一个超级终端,有望成为下一条万亿赛道;
从团队及技术层面来看,西湖机器人汇集了西湖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顶尖科学家,具备行业内顶级的AI技术实力,在未来的技术发展路径上非常清晰且具有远见。但当时团队还缺一个商业运营的合伙人。这一点在我们投资后不久,团队通过引入杜海涛(释空)作为联创兼CEO,弥补了这一短板。
4、
问:
科学家和企业家往往属于两类差异度极大的人格特质,比较难
以
融为一体。王东林博士身上的哪些特质,让你们放下了最初的顾虑?
答:王老师本身是强化学习和机器人具身智能方面的顶级专家,对具身智能技术发展路径有清晰的洞察;另一点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上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自身能够走出科研的舒适圈出来创业。同时具有极强的感召力,能吸引不同背景的优秀成员加入。
5、
问:
聊聊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国内竞争格局,看好哪
一
类公司
?
答:国内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创业公司目前看来有点百花齐放的感觉,纯软件算法公司或纯硬件设计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有限,软硬件结合程度高、有强化学习能力且能够结合通用大模型能力,尽早地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形态、整合资源的公司,未来有更大机会杀出来。
6、
问:
创业陪跑一年多,在哪些方面,这个项目超出了你们的预期?
答:一方面,公司产品没有仅仅停留纸面上,而是已经在多个场景探索,涵盖科研、新能源、地产物业、物流、畜牧养殖、汽车等多个行业,已与数家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加速具身智能在产业中的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