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drpei
让父母少花钱,让孩子少受罪。 来自@小儿外科裴医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开年新书单,送100本值得反复读的好书 ·  20 小时前  
环球人物  ·  拜登进军好莱坞,牵出大佬背后的大佬 ·  2 天前  
每日人物  ·  猛赚190亿,河南大佬过了一个肥年 ·  2 天前  
每日人物  ·  一位县城“贵妇”的春节消费记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drpei

忍不住骂了孩子,我还是好家长吗?

drpei  · 公众号  ·  · 2024-05-05 14:11

正文

大部分时间我们和孩子都是和谐的,但没有人可以做到一直平和,碰到父母心情不好,那么就很容易打破这种表面的和谐,当我们吼骂孩子的时候,孩子惊恐,我们懊悔不已......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 看了很多育儿书籍,学了很多知识,但仍然和孩子相处不好?
  • 温和地和孩子说话,孩子却完全不听我的话,总是拆台!
  • 打骂、严肃批评了孩子,好不过三天,“不听话”又卷土重来。
  • 下班回家很累了,孩子还总缠着我们陪他玩,好好说话又不听,吼完一顿才能安静,可是我又好自责!
  • 孩子大了,吼骂孩子完全不管用,他还把我推开,说讨厌我......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很多父母们都在提到“道理我都懂,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一学就会,一用就废”.....

如果你也面临这些困扰,那不妨来看看怡禾与澳大利亚悉尼女性心理咨询中心的 黄贝尔 心理治疗师共同制作的 《亲子关系:不打骂,引导孩子的情绪与行为》 专栏课程。

黄贝尔老师在课程中告诉大家:

  • 学习如果(只是)一本书一本书看,阅读一些文章,形成不了自己的认知逻辑,流派太多,心中没有把握,用的时候是很慌乱的;
  • 我最希望课程可以带大家建立一套属于你们自己的系统,然后融会贯通,把自己的原生家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自我贯穿,这样的一种自我成长才是你自己的;
  • 课程的意义不是塞给你们知识,而是教会大家观察的能力,然后自己梳理、总结、洞察、反思。然后私人定制出属于你们的自己的一套认知逻辑,因为是自己建立的,会非常牢固。

本专栏之前是训练营模式,结课后收到了许多同学的呼吁和反馈——想要重复学习知识,建立好亲子关系。

因此,怡禾将训练营的理论部分重新打磨,制作成23节专栏课程,提供给大家;同时,由于专栏课程不附带训练营互动部分,我们可以仅用训练营1/6的价格就能获得同样的知识内容。

▼点击图片可了解及购买课程▼

我们收集了很多训练营优秀学员的点评,可供大家参考:

学员点评 (可上下滑动查看↓)

鹿宝宝:

贝尔老师亲子关系课程,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主张的“和孩子一起成长,亲子共学,一点问题也没有”。为人父母,我们不是生来就会的,不用害怕和孩子一起成长,言传身教的带领孩子成长才是最棒的教育。


亲子关系,也包含自我关系,你好,孩子才会好。课程中学到的最有效的就是:情绪控制的技巧三部曲(TIP):在每次向孩子发脾气前,我会想“我是想要孩子听话?还是希望孩子发展出管理情绪的能力?”不打不骂,孩子才会健康成长。什么是温柔而坚定?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理解孩子+良好的亲子沟通与互动+明确的界限。对孩子因爱而照顾,因照顾而爱。


Ty:

当我发现自己在养育路上常常有理论脱离现实的无力感后,遇见了怡禾亲子训练营。


贝尔老师的课把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能促发我的积极思考。从情绪发展到情绪管理训练的实操方法,从依恋关系的形成到不同养育模式的利弊,从依附类型延展到原生家庭以及根源问题的“我”。由浅入深地把每个知识点都贯穿起来,用改变底层逻辑认知来更新我的大脑。在这里不只停留在看见孩子,还看见了我,还有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具体方法实操中,老师讲解点拨,小助手引导,同学们热心互助,学习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让我学会用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支持和理解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相互学习。


非常感谢怡禾和贝尔老师!


lyn:

参加这次课程,我的收获很多。

我get了一个技能,就是每天梳理自己,把自己理顺,然后更好地去过好接下来的时光。


生活中每天经历的磕磕绊绊,好像都在无形中消耗着我的一些能量,又同时产生一些情绪垃圾。

通过这次课,我每天梳理自己觉得不那么丝滑的一些经历,然后写出来,写的同时一边思考,通过复盘,去考虑后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可以做些什么。

我认为我一旦消耗大就容易hold不住,所以同时我又在思考怎么样通过调整自己与生活,与工作的关系,怎样提高效率,并且劳逸结合,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能够更好地生活。

不过光看到不足还是不够的,我们确实容易注意到负面的信息,而忽略了正面的信息。所以有时候还需要能关注到正面的信息,这会在无形中影响我们对人对事的看法。


举个例子,其实有时候我觉得娃还挺让人烦躁的,尤其是他的做法跟我们预期不相符的时候。刚才把娃撂倒着实费了我一番功夫,到后来我的耐心快被耗尽了简直,我意识到我心里像有几百只蚂蚁在爬,要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可能就直接开始责怪娃了,但是这毫无用处,反而有坏处,最后结果可能是我气呼呼又带着后悔入睡,娃又害怕又伤心地入睡。那么何必呢?


我开始想,娃虽然没睡觉,但是他很乖很安静,也许他也试着入睡,只不过不像我这样容易入睡,而且想想娃对我们无条件的爱,全身心的依赖,给我们带来的欢笑,我平静下来了。今天是我刻意不想睡,以前都是我先睡着。


其实老师的课程及课代表和小助手的发言,干货都很多,值得一遍又一遍用心咀嚼,这是我未来会继续做的事情。而且不光是育儿,通过这次课,对我和家人相处,都有一些正面的影响。


其实,大部分父母是不认同打骂孩子的,但是有时候确实控制不了情绪,又开始自责不已,陷入情绪的旋涡。为什么会陷入这样子的困境呢?黄贝尔老师说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三点原因:

我们会感受到内在的挫折感。 好像自己已经用尽了各种方式,孩子都还是不买账,感觉自己好糟糕,怎么就管不好这个小不点?怎么就做不好爸爸/妈妈这个角色?

其次对孩子的愤怒,会给自己带来情绪上的冲击 ,从而产生以下联想:
●有的会带来育儿的疑惑,想到自己小时候,爸妈说一是一,没有这样吵吵闹闹的;
●有的会放大危险的感觉,觉得如果自己少管一点(或晚来一步)孩子就会遭遇危险。

而这些想法和情绪,伴随着“陈旧”的处理办法,让我们在教育孩子上陷入无力。

最后是疲劳导致的无力感。 当父母身心疲累,无力再通过说教来控制局面时,容易通过“武力”在最短时间内控场,重新掌握在孩子面前的“权力”。

如果你也遇到过类似的情绪情况,也许此次黄贝尔心理师的亲子关系训练营能帮助你寻求内心的安宁,重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以下是黄老师给大家的几点建议:

1.把孩子的现状与你的情绪和人生经验分开
很多家长的情绪失控是一种“条件反射”。简而言之就是:孩子的现状(脾气)往东走,我的人生经验(认知)是往西走,两边拉扯,我的情绪肯定爆了!

其实孩子的情绪只代表ta自己,这个时候,不妨把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按下一个「暂停键」——让自己不去判断、不去归咎,不要去追究“为什么”,只问自己“怎么办”。

2.与孩子一起“觉察”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情绪或行为失控不是无缘无故爆发的,而是有很多迹象可循。当家长发现可能要“变天”之前,不妨按下一个「回放键」,和孩子一起觉察。

例如:“宝宝好像有点不高兴?”、“告诉爸爸你是不是累了?”、“你觉得妈妈该做些什么?”、“上一次妈妈是不是发火了?这次我们该怎么办?”

3.在没有冲突的时候,就不断调整局面
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己已经感到极度疲倦,甚至知道自己如果这时面对孩子必然会失控的话,不妨按下一个「频道键」,切换一下表达方式的“频道”,尽量留给自己多一点喘息的时间和空间。

不必勉强自己去面对孩子的胡搅蛮缠。如果当下只有你和孩子两人,可以先蹲下,表现出愿意和孩子交流的样子,再告诉孩子:“请先等一下”,抚摸自己的身体,调整自己的呼吸。

4.道歉、安抚和方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