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电瓶车,有人爱它,因为它经济实惠又方便,也有人恨他,因为它带来的隐患真不少。电瓶车的无序、混乱,让不少人都有倒不完的苦水,甚至有网友调侃它是道路上最“凶猛的动物”。
电瓶车乱象之困
电瓶车为啥如此受欢迎?
据统计,截止到今年3月份,全国电瓶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
两亿五千多辆
。对于不少市民而言,骑电瓶车比骑自行车省力,又比开摩托车、汽车省钱,购买和维修费用也不高,由于价格亲民、骑行方便,它逐步成为城市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被许多人视为“室外家用电器”。
电瓶车带来的种种问题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路上行驶的电瓶车十分混乱,一些电瓶车驾驶人不遵守交通法规,在机动车道
超速行驶,逆行,闯红灯,与机动车抢道,违法载人,在道路上随意穿行等现象
屡见不鲜,非法营运更带来了不少的安全隐患,各种与电瓶车事故相关的内容频频出现。
信息显示,全国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比高达20%到50%,死亡人数占比高达20%到40%,形势非常严峻。
在贵阳市的街头,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每当红灯亮时,大批的电瓶车如同洪水般涌到停止线前面,往往绿灯还没亮,一些电瓶车就急不可耐的冲出去,闯红灯飞驰而去。
每当交通拥堵时,大量的电瓶车就会走“捷径”,一窝蜂的冲到人行道上,与行人争道抢行。
电瓶车越过双黄线掉头,从隔离护栏的缺口处任意穿行,从视线盲区突然“探头”冲出来的情况也不少。
电瓶车的这些违法行为,在贵阳市的大街小巷都已是司空见惯的场景,据了解,
2016年全省交管部门共查处电瓶车的违法行为有34万多起,贵阳市查处的电瓶车违法行为就达到了25万余起。
随着电瓶车的大量增加,它俨然成为又一 “马路杀手”。
许多市民都对不守交规的电瓶车有意见
出租车驾驶员:到处横穿,不按规定,一下调过来,一下调过去,随意变道,这个太恼火了。
贵阳市民:你本来在人行道上走得好好的,它突然一下就从你身边窜过去,有的时候甚至被它撞到。
贵阳市民:本身骑电瓶车就不安全,窜来窜去的,对这些开车的驾驶员造成影响,慢慢就造堵了。
管理有难度
记者:你们去学过交规没有呢?
电瓶车驾驶员:没有,我正在想呢。
记者:
应该学习一下。
电瓶车驾驶员:
大多数开电动车的人都没有学过,都是犯了以后,用罚款的方式来学习。
目前国家法律没有明文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的骑行人必须要进行交通法规的培训和考试,加上现阶段电动自行车被划归为非机动车管理,骑行人不需要考驾驶证,电动自行车也不用年检,因此,电动自行车骑行人缺少必要的培训,也缺乏对交规的基本了解。
因此,骑行人对交通规则缺乏基本的遵守和敬畏之心。由此而来的,是满大街肆意违法的电瓶车乱象,这也成了电瓶车频频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上路行驶的电瓶车并没有按规定上牌,驾驶人也没有行驶证,属于“黑户”。
电瓶车驾驶员:讲要限定这个牌照了,我们现在买的已经上不了了。
电瓶车驾驶员:我们也愿意挂一个牌照,对我们自己也是一个保障,但是现在已经停办了,我们也没有办法。
电瓶车牌照,就如同是它的身份证,上牌是为了利于管理,便于约束骑行人遵规守法,减少交通违法行为。而没有牌照,交通法规对骑行人的约束就被大大的削弱,甚至是毫无作用。电瓶车肇事后,一溜烟逃走的情况也不胜枚举,
由于没有牌照,查起来就相当困难。而无疑是电瓶车敢于随意行驶,滋生各种乱象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乱象如何治理,怎样走出困境?
根据《贵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电动自行车应当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取得电动自行车号牌和行驶证。
未经依法登记的电动自行车,不得上道路行驶。那么,电瓶车为何就上不了牌呢?
以前怎么能上呢,本身就是不合格的车,本身就是超标车,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像单车一样的才符合。
所谓的超标电瓶车,顾名思义就是超出了国家的相关标准。根据我国1999年颁布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
电动自行车速度不超过20公里/小时,整车重量不超过40公斤
。
而
现实的情况是,你在市场上几乎买不到符合国标的电瓶车。
记者:这个车有多重?
商家:加上电池有200斤。
记者:你这个能跑多快?
商家:
60码左右。
记者:这个车有多重?
商家:加上电池有一百五六十斤。
记者接连走访了贵阳市十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商,无一例外,售卖的电瓶车。无论是重量还是速度,都远远超出了国标要求。
贵州惟勝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宋迅:如果说规定的是这个速度以下才能上牌,市场上已经不再销售,也不再生产这样的电瓶车,它就成了空洞的条文,就应该修,应该改,但是如果仍然可以生产、销售规定的范围内的,那么超标的生产跟销售仍然存在,就应该打击禁止。如果放任不管,默许这种行为,规定也会成空中条文。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林岚涛:应该加大立法立规的方式去完善,应该把服务的水平提高,公共设施不尽完善的地方,要解释,希望使用者理解,如果接二连三的出现的话,我们应该加大管理的力度。
是堵是防还是疏?
近年来,一些地方采用
限行禁止
的办法,比如深圳广州等城市都做了限行禁止规定,北京城区十条道路也做出了电动自行车限行规定。
早在2015年,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就发布通告,拟对电动自行车采取分阶段限行措施,最终将禁止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驶入市区,但最终这些措施也没有了下文。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林岚涛:
如果出现了某种问题就喊取缔的话,我觉得不是一种发展性的眼光,毕竟城镇化的过程中,居民的类型已经多样化了,也许一些人可以开车上班,但是相当多的人开车上班不现实,也没有条件,坐公共交通工具,似乎又不能到他要去的某个点。
贵州惟勝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宋迅:想简单处理一刀切是最方便的,但它带来的后果是,把市民出行的正当合理的需求给堵死了,这样堵也是堵不死的,因为老百姓的需求是不可能被某种执法行为堵死的,还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冒出来。
除了限行,有些城市对电瓶车也采取了一些管理办法,并收到了明显效果。比如广西的南宁,平均每两个市民就拥有一个电瓶车,但是去过南宁的人会有这样的印象,这里的电瓶车行驶井然有序。2013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开始实施。
电动自行车必须注册登记,核发号牌、行驶证后,方可上路行驶。
号牌是用于事故追责,肇事者逃逸的话,看得到车牌,另外有摄像头对着它,可以起到自我监督的作用。
在南宁,电瓶车上牌照时,还要领取一个
电子行驶证
。
它的作用是,在注册登记的时候,把车主以及车辆的信息,通过读卡器把它写入电子芯片里面,然后到了路面上以后,如果民警发现车主有相关的违法行为,通过设备就可以读取信息。
南宁市还规定,每个电动自行车骑行人,在上牌领证之前,必须在车管所学习交通规则。只有通过测试才能拿到车辆号牌和行驶证。同时设立交通违规学习点,责令违法骑行人现场抄写交通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