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长江水道和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交通枢纽。近年来,随着高铁、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快速发展,武汉的交通便利程度不断提升。
武汉的物流产业蓬勃发展,通过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形成了完善的物流网络。中欧班列(武汉)等项目的开通,使得武汉成为了连接东西方的重要物流节点。
武汉拥有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从传统的早餐文化到国际化的餐饮趋势,展现了武汉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同时,武汉也是全球美食的汇聚地,世界各地的美食都能在这里找到。
武汉正大步前行,加快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未来,武汉将继续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月,正是全民狂欢的购物时节。
我坐在武汉的家里,手指一点,“捞”出了11000公里外的波士顿龙虾;你留学欧洲,意外“海淘”到家乡湖北的宜昌柑橘与武汉鸭脖;他攒了两年的工资,买了一台大屏幕新能源电动车。这一系列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举动,背后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
武汉!
毕竟,它们可能来自武汉都市圈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龙虾”航班、在丝绸之路上奔行的中欧班列(武汉)冷链专列、造汽车的“中国车谷”与造显示屏的“中国光谷”……昔有
“湖
广熟,天下足”,今有“武汉通,八方聚”!
作为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承东启西、联南通北
,成为一座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正应了易中天那句对武汉的形容——“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四海呼应,五方杂处,六路齐观,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省通衢,十指连心”!
轨道上的武汉,处处是通途
武汉地铁一号线从昔时京汉铁路的终点站——
大智门火车站
上方驶过,“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
畔,不时经过一列
京广列车
。鸣笛声里,是一幕幕时间与空间交错、摩登与复古碰撞的武汉风景,也藏着武汉铁路的一段百年传奇。
118年前,
京汉铁路
通车,从汉口到北京的时间由近一个月缩短为三天;如今,早上吃热干面过个早,中午便能在北京涮上冬天的第一顿羊肉,坐高铁从武汉到北京,最快还不到
4个小时!
百年巨变里,留下无数武汉因铁路而兴的精彩瞬间。1936年,
粤汉铁路
竣工,南北铁路大动脉已有雏形,终点站——武昌站与汉口站隔江相望,火车要坐上专门的轮渡跨越长江,成为当时的一大奇景。
摄影/豆豆先森ONE,
Eterlaine(张炜)
21年后,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
,京汉、粤汉两条铁路合并,纵贯中国南北的大动脉——
京广铁路
终于成形。1991年,新汉口火车站建成,大智门火车站(老汉口站)退出历史舞台,欧式苍鹰门塑下“京汉火车站”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依然见证着武汉铁路的风云往事。
如今,轮渡不再是连接两条铁路的“关节”,一个现实问题还是让不少坐火车初到武汉的人们犯了嘀咕——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武汉东站、天河机场站……到底该坐到哪个站?毕竟,武汉是
全国第一个同时拥有3个特等客运火车站的城市,
未来,还有新汉阳站加入武汉的火车站序列,“条条大路通武汉”,一张可达12个方向的“超米字型”高铁网正在迅速铺开。
从武汉乘坐高铁,4小时以内可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庞大的“客流”与“车流”,支撑起铁路客运枢纽的底气,今年的国庆黄金周,仅10月1日这天,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三大火车站就发送了旅客112.1万人次。
武汉动车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动车检修基地
,在存车线上,一条条完成检修的“银龙”,集结完毕,蓄势待发,全国4成的动车在这里“洗澡”、检修之后,踏上新的旅途。
作为客运枢纽的火车站聚的是人气、带来的是商机,而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则需通过
铁路货运枢纽
来盘活物流,带动临铁经济发展。位于汉江之畔、京港澳高速西侧的
武
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简称吴家山中心站)
,是武汉打造核心陆港的枢纽所在。
它占地2019亩,拥有2个线束、4条有效长达980米的装卸线,6台国际先进的龙门吊,具备强大的运输处理能力,是
中欧班列(武汉)
的“桥头堡”,向西,通过“钢铁驼队”,将货物运输至广袤的欧亚大陆,向东,无缝衔接阳逻港,通过水铁联运出海,连通世界。
上图:
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吴家山中心站)
;
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让国内观众欣赏精彩赛事的幕后英雄——1700多件转播设备和场内呐喊助威的道具等,就是乘着中欧班列(武汉),丝滑直达巴黎。
铁路就像一条纽带,连接起武汉和世界。
如今的中欧班列(武汉),成就了
一趟双向奔赴的美食之旅
,武汉鸭脖、潜江小龙虾、宜昌蜜橘等湖北风物,乘坐
冷链专列
,“跑”到欧洲人的餐桌上;法国红酒、德国啤酒、俄罗斯鱼子酱、波兰牛奶等欧洲优质食品,也更快捷地来到了湖北人的餐桌上。
来自中国的纺织品、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配件等上千个品类的
“尖货”
,向东出海,向西入欧亚大陆,向南至东盟,向北至俄罗斯。古时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变为了中欧班列的汽笛轰鸣,四向齐发,飘往广袤世界。
水上的武汉,通长江,达四海
漫步于人头攒动的汉口历史风貌区,沿着鄱阳街前行,走过著名作家萧红、中国航运业先驱卢作孚等大腕住过的咸安坊,看过满满工业风的平和打包厂,便能在兰陵路和黎黄陂路的交汇地带,看到一栋穹顶圆润、红墙白柱的三角形建筑——
巴公房子。
它犹如一艘红色巨舰,在此停泊了百余年,见证着近代以来汉口的“国际化”历程。
1910年,俄国茶商巴诺夫兄弟耗银15万两,建成了这座中国初代高级公寓楼,供商行职员入住。如此手笔,正是得益于汉口发达的茶叶贸易。当时的汉口,茶商茶帮云集、茶厂洋行林立,
“东方茶港”
之名享誉全球。
清代以来,备受世界追捧的中国尖货——茶,从武夷山等南方产区出发,自汉口集散,北上经张家口辗转前往莫斯科、圣彼得堡,形成一条持续约两个世纪、绵延13000余公里的贸易路网——
万里茶道。
民国初年,汉口茶叶贸易达到巅峰,60%的中国茶叶经汉口出口。
“货到汉口活”
,远不止是茶叶。
盐、粮、木材、棉布等自汉口转口,运输到世界各地。百年前这座中国内河第一港的触达半径,已通江达海,商贸之繁荣,几可与上海比肩。
这一切源自武汉得天独厚的水运区位优势。武汉是国内水域岸线最长的城市,汉江与长江交汇于汉口龙王庙,22条通航河流分布或流经市境内,以武汉为起点,向南可经岳阳至洞庭湖,向西可溯汉水至豫陕,沿长江一路东行八百多公里,便可面向广袤海洋。
自2005年起,“黄金水道”长江的运输规模就稳居世界内河第一,如今的
武汉港
,辖长江岸线和汉江岸线,全长约348.8公里,规划建设9个港区,跻身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
武汉港的核心港区——
阳逻港
,位于长江武汉天兴洲段拐弯点的北岸,它是武汉最出片的“打卡地”之一!
日落晚霞时分,阳逻港开启了它的
最美时刻
。漫天霞彩之下,穿梭不息的集卡车,舞动长臂的龙门吊,一艘艘徐徐进出的货轮,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边。夜色渐浓,这座24小时装卸作业的港口,依然灯火璀璨,江面在灯光映照之下波光闪动,犹如天上星河。
如今,货到阳逻港就可以直接出海。这里不仅有5000吨级兼顾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还有铁路专用线直通吴家山铁路基地,
“海—江—铁”物流运输形成闭环
,从此,东望航运东入海,西望班列入欧亚,武汉从内陆城市蝶变为开放新“前沿”。
阳逻港这座
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
,集装箱吞吐量从2013年的86万标箱增长至2023年的230万余标箱,吞吐量突破6700万吨大关,直达航线从2013年的4条增加到目前的30条,同时拥有了60多条多式联运通道,辐射亚太的半径进一步扩大。
江水奔腾不息,阳逻港稳步从一个内河港口向国际化航运枢纽转型,撬动“黄金水道”释放更多的黄金效益。
大武汉,因水而生,得水而兴。
翻过万里茶道的篇章,伴着滔滔江流和悠悠船鸣,武汉,通向世界的窗愈发开阔。
从武汉出发,路相聚,城相遇
武汉的路越修越长,如今已修到了1.66万公里长,长度甚至超过了两条半长江,比这些武汉的路更长的,是
武汉路名里的风景与故事。
拨着指头,摆出路名,一条武汉的路,也是一段武汉故事。
京汉大道、顺道街、铁机路
,呼应着武汉因铁路而崛起的故事;
辽宁街、吉林街、旅大街
,记录着“共和国长子”援建武汉的情谊;至于武汉人耳熟能详的“从一数起”系列——
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
如今也有了新成员:
光谷一路到光谷八路,高新大道到高新六路
……
它们,都来自网友眼中的武汉
“宇宙中心”
——“中国光谷”。
道路就像线,织成了网,把武汉和周边的城市密密地串联在一起。打开地图,环绕武汉的高速公路如同涟漪,一圈圈向外扩散,将武汉周边约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8城全部带入“圈内”,
武汉都市圈“1+8”
轮廓跃然入目。
随着武汉都市圈“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成形、“轨道上的都市圈”轨道班线越开越多,武汉都市圈过着“双城”生活的人们,畅享着
“一小时”
直达
带来的快乐。
打工人万先生早上7:30坐上一趟301路区间快线公交车,从鄂州葛店的万科五彩城家门口出发,沿着高新大道,可以直接到光谷软件园上班;华中师范大学的学子小李,坐上地铁2号线来到武汉东站,搭乘新城快线,32分钟即可到达大冶北站,每周回家过周末终于不再是本地室友的专属了;家住洪山区的武汉伢小王,工作日会从雄楚大道高架出发,经高新大道穿过短咀里湖大桥,40分钟就到了鄂州……
在这样迅捷的日常里,城与城的边界变得模糊,“双城”成了一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形成了
“头部在武汉,生产在都市圈”
的格局。
九城一圈,一小时交通圈背后,是紧密融合的
生活圈、工作圈和经济圈
。创新要素、市场要素在“圈内”实现了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产业同链,生机无限。
1976年,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在武汉邮科院诞生,这根7米长的玻璃细丝,改写了中国通信史。经过多年努力,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00亿,已成为
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
在光谷带动下,都市圈城市向武汉追“光”,与武汉同“芯”,“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加速冲刺万亿级规模。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是光电子信息行业的领军企业,截至2023年生产光纤9.2亿芯公里,首尾相连,
够从地球到太阳拉三个来回(注:地球到太阳单程约1.496亿公里)
。如今,长飞已将全球单体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及光纤智能制造工厂落户潜江。潜江之“光”,可不止是小龙虾。
都市圈其他城市同样
绝活迭出
:黄石造出单丝直径仅4微米的超细玻璃纤维,填补了国内印刷电路板关键原材料的空白;孝感产印制电路板远销欧美知名车企;黄冈制造的新型光电有机半导体材料(OLED显示材料)填补光电显示领域上游关键材料空白;鄂州制造的灯珠,在今年巴黎奥运会上,点亮了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6000平方米的透明光幕墙,成为巴黎最耀眼的城市风景……
1908年,中国最早的新式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成立,堪称
“武汉都市圈”和长江经济带最早的工业合作。
2023年,武阳高速通车,武汉至南昌实现了3小时高速直达,这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再次按下了加速键。
路是城市的毛细血管
,生机所系,它通达四方,亦承载希望。武汉的路,一头连着都市人“1小时通勤”的小确幸,另一头向前、向外、向远延伸,带着城市的梦想,通向无限可能的未来。
从武汉起飞,一日达全国,隔日达全球
武汉,当之无愧的
“中国早餐第一城”
,寻常但绝不普通的“过早”,可以看出武汉人对美食的执着。如今,舌尖上的武汉,可吃遍全国乃至全球,内蒙古羊肉,新疆葡萄,智利三文鱼,美国波士顿龙虾……搭乘航班,实现了
从原产地到餐桌的新鲜直达!
武汉的航班,可不光有汹涌的人流,还能全球带货。产季日均29吨的云南“松茸”航班、日均3.5吨的泰国“红宝石蜜柚”航班、一趟百吨每周4趟的“榴莲航班”等搭载着世界各地的时令物产,成就了人们
尝就八方美味
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