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浪教育
新浪教育官方账号。第一时间发布教育相关新闻资讯,定期推送家长及学生关注的优质内容。合作请联系 (8610)82628888-6017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节课  ·  “我用AI搞钱,春节期间收入超10万” ·  19 小时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2 日,忌误用语言 ·  4 天前  
91产品  ·  市场部年终总结模板 ·  昨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22岁拿下19K产品经理offer,我是如何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浪教育

体育新中考政策下 平时的体育课该怎样上?

新浪教育  · 公众号  ·  · 2024-06-03 15:10

主要观点总结

本周,关于体育中考的新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多地调整评分标准,达到良好即可满分,引发家长和学生的关注。此外,中考体育考试的测试内容也在调整,注重过程性评价而非一考定成绩。《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这个问题。通过多个城市的实践经验和案例,阐述了新的体育中考政策对初中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课程的积极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体育中考新动向:评分标准调整,达到良好即可满分。

本周多地调整了体育中考的评分标准,调低了满分线,引起广泛关注。这样的调整使得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减轻,鼓励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关键观点2: 体育中考更注重过程性评价。

目前多地提出体育中考不再仅依赖一次考试的成绩,而是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这将鼓励学生注重日常的锻炼习惯,而非只在考试前突击训练。

关键观点3: 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课程的影响。

体育中考的新政策对初中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课程产生了积极影响。学校调整体育课程安排,加强体育教学,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和课程选择。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正文


本周,紧张备考的除了高三学生,还有初三的学生。虽然各地中考普遍都要在六月中下旬举行,但体育部分的测试,也就是体育中考,本周都已经基本结束了。今年记者在现场看到,北京、沈阳等地参加体育中考的考生,紧张感都有所降低。主要因为这些地方的中考体育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达到良好就满分。比如,男生1000米跑到4分05秒,女生800米跑到3分55秒就能拿到满分,而以前,这样的成绩只能拿到良好。教育部门解释这个政策时表示,应试和分数绝不是体育中考的目的,而是要以此为载体,引导孩子多运动,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的调整会带来怎样的改变?在体育中考的指挥棒下,平时的体育课又该怎样上?孩子能够借此获得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吗?《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体育中考新动向。

本周四,距离沈阳市中考还有三周,这也是初三考生们复习备考的最后时间。因为上周二,中考体育考试已经结束,他们能够把精力完全投入文化课的准备中。在五月底前完成体育考试,这也是各地中考的一致节奏。

沈阳中考的体育分数有60分,其中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占30分,最后的现场考试占30分。但今年有所不同的是,沈阳市对现场考试项目整体调低了评分标准,实行“达到良好即满分”政策,很多考生感觉难度降低了不少。

“良好即满分”,并非只是调低了满分线,而是对评分标准进行了整体下调。新的满分线,就是原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80分良好线,其它分数段也依次下调。具体来说,男生1000米的满分标准从3分40秒调慢到4分05秒,女生800米从3分25秒调慢为3分55秒;男生立定跳远从2米50降低到2米25;男生引体向上由15个减少到11个,女生仰卧起坐由52个减少到42个。

沈阳市浑南区北师大附属学校中学部体育老师李任崧:对比原来中考体育标准,可能有很多同学努力去练了,但是就差那么一点。现在这个标准一下降,就直接达到了。

沈阳市初三学生家长 马俊杰:改革之后,标准降低了,他们应该是有一个目标吧,就觉得我够得着,我可以努力达得到。包括家长、孩子,其实都是缓解了一部分焦虑。

近年来,体育纳入各地中考,分值比重也在增加,体育的重要性提高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地方体育中考的“应试”倾向加剧,考前突击训练、辅导班过度训练等,反倒增加了学生压力。去年11月,北京宣布,在2024年中考现场考试评分标准中实行“良好即满分”政策,标准的降低使得许多孩子的压力减轻了。

北京初三学生家长 沈女士:我们孩子体育成绩是中等的,我本来之前还是比较担心的,孩子以前的引体向上一般只能是做到十个左右,原来的满分是十五个,后来降低了标准降到十一个之后,孩子考试当天也是发挥得不错,做到了十一个,正好是拿到了满分。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在解释该政策时强调,应试和分数绝不是目的,而是以此为载体,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评分标准突出健康导向,弱化压力,减小分数差异,强化过程,鼓励重在参与。今年4月,沈阳市在推行该政策时也秉持相似的理念。

沈阳市教育局体卫艺处 处长 秦美玲:我们参考了国内部分地区,比如说像北京的评分标准。良好即满分,就能够使常年坚持锻炼和课余训练的学生得到满分的同时,又鼓励成绩处在及格区域的孩子,能够达到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锻炼,引导广大的孩子不必过度焦虑。

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季浏:体育中考从全国的情况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地位性的考试而不是选拔性的考试。现在通过体育考试让大家重视体育,所以它更多还是一种地位性的考试,而不是选拔性的考试。

体育中考显然不是为了选拔运动员,因此标准不宜太高;但同时,标准的适当放宽也绝不意味着放水,而是要在敦促学生运动和给学生减负之间取得平衡。专家建议,是否需要调整,各地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

近几年,随着体育中考的分值不断增加,从家长到学校,重视度也在提升。但很快“应试化”的苗头也出现了,比如选考了篮球,那就只能去练篮球,不许踢足球;或者平时还是老样子只抓文化课,到了考试的前几周,拼命地高强度练习,给孩子造成不少运动损伤,让本该快乐的体育成了负担。对此,多地都提出体育中考不再“一考定成绩”,而是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比如北京,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的体育表现,都要计算到中考中。导向很明确,要注重日常锻炼习惯的养成!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的体育课又有哪些经验和思考?

不久前,深圳市的初三学生完成了体育中考的最后一次考试,之所以称其为最后一次,是因为按照深圳今年的中考方案,满分50分的体育,由36分的现场统一考试和14分的过程性评价组成。

深圳把不同年级段的体测成绩、体育课大课间的参与情况等,都纳入了过程性评价中,希望让学生重视日常的锻炼,而不是考前应试突击。与此同时,体育教学也进行了调整,今年春季学期起,深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都开设1节体育课,从一年级到初三的深圳学生,每天都将和体育课准时相约。

深圳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课表的监督,目的是让“每天一节体育课”真正落实,以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锻炼。

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 季浏:目的让学生每天都动起来,每天都参与体育锻炼,这本身是非常好的事情。那么出台这样的政策就会涉及师资的问题、场地的问题、课时安排的问题,这个就需要综合考虑。

本周四下午,深圳的一场降雨,就使得深圳实验学校的室外场地无法使用。自从本学期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以来,走出教室的学生相应变多了,如何调配场地资源,考验着这所地处市中心的学校。

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主任 杨宁:相对的空间也是受限的,我们就充分利用两栋教学楼一楼的架空层的空间,它是完全可以开展体育活动的,然后也是设置了很多的场地,篮球场、排球场。我们把校园里的空间都充分利用。

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季浏: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需要学习、复习、巩固、强化和提高,不学习、不巩固、不强化是学不好这个技能的,国家课程标准里面已经明确提出,要采用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通过连续集中系统学习,应该说人人会一个运动项目,长期坚持下去就能改变我国绝大多数学生,学了十二年的体育课,却一项运动技能没有掌握的这种严重的问题。

本学期深圳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之后,在教师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教师工作量增多了,以曹李勇老师为例,他每周的课时量就增加了4节。但开了这么多课之后,也有人担心,是否会沦为以中考为目的的应试课,进一步导致学生厌学。

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体育老师曹李勇:其实我们现在所上的课,有很多和体育中考没有那么多的相关性,但是我们依然会开展,比如说我们现在开展的赛艇训练,其实就是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自己愿意去动,比我们老师家长逼着他去动有意义,相比中考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曹李勇将赛艇课拆解为岸上体能训练和水上实操两部分,每周学生都可以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前往学校附近河道比赛,虽然赛艇不在深圳体育中考的考试范围内,但却颇受学生欢迎。

随着过程性评价的逐步推开,体育中考的导向作用实际上从小学就开始发挥影响了。专家多次表示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逼,通过分数来让家长改变过度关注文化课的倾向,让孩子更早,也有更多时间走向运动场。北京的数据显示,受到体育中考和体育课改革的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现持续改善的趋势,比如2023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就比2021年提升超过了6个百分点。跑得快了、跳得远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改变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